你以為只要自己再努力一下就能改變對方,就算你心中某個角落已經知道不可能扭轉對方的想法,卻還是無法自制地討對方歡心。這麼一來,你的精力當然會逐漸告罄。
批評是他人對我們的負面反應之一,而且還是負面反應中較強烈的。批評是無情的對待,它打擊我們、傷害我們,因否定我們的存在。
通常人在遭受負面批評與對待時都會感到慌張。要是真的遭遇到,姑且不論批評的強弱,我們應該用何種心態去看待它呢?即使對方還沒有嚴重到批評的程度,但我們又該用什麼心情去面對討厭我們的人呢?
每個人都希望表現出自己好的一面。畢竟製造好印象獲得好感百利而無一害,不但升遷比別人快,還能獲得好名聲。要是好消息傳遍各地,讓不認識我的人也都喜歡我,那該有多好?因此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善於社交,木訥害羞的人就算不習慣跟人打交道,也會小心翼翼不要冒犯到別人。然而即使我們再怎麼小心謹慎,專挑讓大家都高興的事去做,討厭你的人還是會討厭你。
每個人都希望表現出自己好的一面。畢竟製造好印象獲得好感百利而無一害,不但升遷比別人快,還能獲得好名聲。要是好消息傳遍各地,讓不認識我的人也都喜歡我,那該有多好?因此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善於社交,木訥害羞的人就算不習慣跟人打交道,也會小心翼翼不要冒犯到別人。然而即使我們再怎麼小心謹慎,專挑讓大家都高興的事去做,討厭你的人還是會討厭你。
你搞不懂為什麼自己已經這麼努力了,還是有人不喜歡你。你想盡辦法想了解他討厭你的原因,同時你也努力想讓他對你改觀。被討厭是一件不太開心的事,也是一件傷自尊的事。因此你為了修復受損的自尊心、跳脫不安的情緒,想方設法修正關係,卻發現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容易。當關係修正失敗時,不安和焦躁變得更嚴重,你的行為也變得更畏畏縮縮了。
有些人就是不為什麼地討厭你。就算你已經使出渾身解數,還是無法阻止別人討厭你。這就像是你看到討厭的藝人出現在電視上就轉台,一定會有人第一眼就是跟你不合。我們可能不會對自己討厭的人有什麼特殊想法,但卻會特別在意討厭我們的人。你以為只要自己再努力一下就能改變對方,就算你心中某個角落已經知道不可能扭轉對方的想法,卻還是無法自制地討對方歡心。這麼一來,你的精力當然會逐漸告罄。
秦始皇不願接受人都會衰老死亡的自然法則,因此他始終無法克服對衰老病死的恐懼與不安。人際問題也是同樣的道理。不可能每個人都喜歡你,就算再怎麼努力,也沒辦法改變被某個人討厭的事實。有時候與其用負面的角度看問題,還不如去接受它,你就能回復心靈的平靜。一個身體有缺陷的人只會怨恨不幸為何偏偏發生在自己身上,最後只是徒勞無功而已。只有接受缺陷,決心帶著這個缺陷一起走下去,你才能以更平靜的心態享受人生。
想要解決無法解決的問題,最聰明的方法就是接納它。知名的生死學大師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übler-Ross)的理論中有個最著名的「臨終前五階段反應」。
羅斯將重病患者或臨終病患的心理反應分為:一、否認,二、憤怒,三、討價還價,四、沮喪,五、接受。當人得知自己即將面臨死亡,第一個反應是不願接受(否認),接著對這件事感到氣憤(憤怒),並試圖協調(討價還價),陷入憂鬱情緒中(沮喪),最後來到接納事實的階段(接受)。
仔細想想,臨終前五階段反應似乎不只適用於瀕臨死亡的時候。當我們得知自己被討厭,內心第一個湧現的感受是什麼?或許會出現和臨終時相同的反應也不一定。首先我們會否認、憤怒,與事實協調,也會感到沮喪。重點是最後的階段「接受」。不管你再怎麼想逃避,死亡就是明擺在眼前的事實,唯有接受死亡,我們才能脫離恐懼和痛苦。面對批評也是一樣,像接受死亡般去接受這個世界一定存在討厭我們的人,這樣才能夠從折磨中獲得解脫。
為了應對死亡這個最巨大的壓力,人們為了保護內心不受傷而選擇了接受。雖然被討厭無法與死亡相提並論,但兩者顯然都是無法逃避的問題,我們必須努力去接受它。
有些人就是不為什麼地討厭你。就算你已經使出渾身解數,還是無法阻止別人討厭你。這就像是你看到討厭的藝人出現在電視上就轉台,一定會有人第一眼就是跟你不合。我們可能不會對自己討厭的人有什麼特殊想法,但卻會特別在意討厭我們的人。你以為只要自己再努力一下就能改變對方,就算你心中某個角落已經知道不可能扭轉對方的想法,卻還是無法自制地討對方歡心。這麼一來,你的精力當然會逐漸告罄。
秦始皇不願接受人都會衰老死亡的自然法則,因此他始終無法克服對衰老病死的恐懼與不安。人際問題也是同樣的道理。不可能每個人都喜歡你,就算再怎麼努力,也沒辦法改變被某個人討厭的事實。有時候與其用負面的角度看問題,還不如去接受它,你就能回復心靈的平靜。一個身體有缺陷的人只會怨恨不幸為何偏偏發生在自己身上,最後只是徒勞無功而已。只有接受缺陷,決心帶著這個缺陷一起走下去,你才能以更平靜的心態享受人生。
想要解決無法解決的問題,最聰明的方法就是接納它。知名的生死學大師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übler-Ross)的理論中有個最著名的「臨終前五階段反應」。
羅斯將重病患者或臨終病患的心理反應分為:一、否認,二、憤怒,三、討價還價,四、沮喪,五、接受。當人得知自己即將面臨死亡,第一個反應是不願接受(否認),接著對這件事感到氣憤(憤怒),並試圖協調(討價還價),陷入憂鬱情緒中(沮喪),最後來到接納事實的階段(接受)。
仔細想想,臨終前五階段反應似乎不只適用於瀕臨死亡的時候。當我們得知自己被討厭,內心第一個湧現的感受是什麼?或許會出現和臨終時相同的反應也不一定。首先我們會否認、憤怒,與事實協調,也會感到沮喪。重點是最後的階段「接受」。不管你再怎麼想逃避,死亡就是明擺在眼前的事實,唯有接受死亡,我們才能脫離恐懼和痛苦。面對批評也是一樣,像接受死亡般去接受這個世界一定存在討厭我們的人,這樣才能夠從折磨中獲得解脫。
為了應對死亡這個最巨大的壓力,人們為了保護內心不受傷而選擇了接受。雖然被討厭無法與死亡相提並論,但兩者顯然都是無法逃避的問題,我們必須努力去接受它。
對於職場新鮮人我特別想提醒一句:隨時都可能出現討厭我們的人,請把它當作理所當然,做好心理準備。接受它吧!
你可以不被所有人喜歡
很好,現在我們已經接受被討厭的事實了。被討厭是一件極可能發生的事,而且我們也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然而你還是感到不平,憑什麼平白無故活該被罵?被討厭的確令人生氣,它不僅使我們心情不好、感到委屈,還會變得憂鬱。心裡那一把火該如何是好?無論我們再怎麼試圖接納批評,但有可能連這些負面情緒都阻擋得了嗎?
沒錯,理性跟感性是兩回事。我們雖然可以靠理性去接受被討厭的事實,但卻無法用理性去調節被討厭所產生的感受。通常折磨我們的幾乎都是情緒上的問題。就算你已經接受被批評的現實了,心裡的痛苦還是在。這就好像大腦已經處理完事情了,但身體卻仍然極度慌亂。
這時候又要發揮「接受」的效用了。被批評所產生的各種情緒是每個人理所當然都會有的自然感受。我們應該接受批評的對象,也應該自然而然地接受自己的情緒。
你可以不被所有人喜歡
很好,現在我們已經接受被討厭的事實了。被討厭是一件極可能發生的事,而且我們也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然而你還是感到不平,憑什麼平白無故活該被罵?被討厭的確令人生氣,它不僅使我們心情不好、感到委屈,還會變得憂鬱。心裡那一把火該如何是好?無論我們再怎麼試圖接納批評,但有可能連這些負面情緒都阻擋得了嗎?
沒錯,理性跟感性是兩回事。我們雖然可以靠理性去接受被討厭的事實,但卻無法用理性去調節被討厭所產生的感受。通常折磨我們的幾乎都是情緒上的問題。就算你已經接受被批評的現實了,心裡的痛苦還是在。這就好像大腦已經處理完事情了,但身體卻仍然極度慌亂。
這時候又要發揮「接受」的效用了。被批評所產生的各種情緒是每個人理所當然都會有的自然感受。我們應該接受批評的對象,也應該自然而然地接受自己的情緒。
我們的目的並不是壓抑自然而生的感受,而是被某人的負面反應激怒時,告訴自己:「是的,我在生氣,這是很自然的事。我感受到自己正在生氣。」並且自然地接受它。
一旦我們試圖控制情緒,通常都會出現反效果。
壓抑憤怒會引發更劇烈的憤怒,被壓抑的情緒搞不好還會以更荒唐的方式表現出來。我們應該接受理所當然的事物。老實說,想要解決情緒方面的問題,我們能做的並不多。雖然說來矛盾,但與其花心思去消除情緒,最快的方法反而是去接受它,這樣才能擺脫負面的情緒。
如果我們已經做好心理準備,接受隨時隨地都有人對我們有意見,那麼實際遇到這樣的人時,心理折磨指數也會下降許多。一個是以為每個人都喜歡他,但後來才發現有人討厭他;另一個是已經有心理準備會遇到不好的狀況,兩人所承受的心理衝擊鐵定相差很大。
如果我們已經做好心理準備,接受隨時隨地都有人對我們有意見,那麼實際遇到這樣的人時,心理折磨指數也會下降許多。一個是以為每個人都喜歡他,但後來才發現有人討厭他;另一個是已經有心理準備會遇到不好的狀況,兩人所承受的心理衝擊鐵定相差很大。
好的批評處理關鍵在於被批評時你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我們之所以會感到痛苦,並不是因為「被討厭」,而是被討厭後的感受讓我們不舒服。並不是情境使人憂鬱才得憂鬱症,而是因為你用憂鬱的心態看待自己所處的環境。情緒永遠是最先影響我們的。
最後容我再囉唆一句,「不會所有的人都喜歡我」意思是「我們無法百分之百滿足每個人」。但千萬不要把它誤解為「誰都可能討厭我」,避免把「部分可能性」當成「全體」。
〈本文選自全書 李幸臻 整理〉
作者:
李承珉
畢業於慶北大學,曾在企業精神健康研究所工作後,如今自行設立私人醫院任醫院院長。在企業身心健康研究所執醫期間,他發現許多上班族的痛苦都源自於只會命令與批評的主管、隱約瞧不起上私的下屬,以及在背後說長道短的同事。作者希望透過本書讓讀者了解我們之所以被批評,並不是自己差勁或愚笨,只不過是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我們無法討所有人的歡心。有人會因為你容易流汗而嫌棄你,有人則為了你的鼻炎而討厭你。受傷的勇氣就是被批評時只接納能接受的,不去理會無助益的內容。
最後容我再囉唆一句,「不會所有的人都喜歡我」意思是「我們無法百分之百滿足每個人」。但千萬不要把它誤解為「誰都可能討厭我」,避免把「部分可能性」當成「全體」。
〈本文選自全書 李幸臻 整理〉
作者:
李承珉
畢業於慶北大學,曾在企業精神健康研究所工作後,如今自行設立私人醫院任醫院院長。在企業身心健康研究所執醫期間,他發現許多上班族的痛苦都源自於只會命令與批評的主管、隱約瞧不起上私的下屬,以及在背後說長道短的同事。作者希望透過本書讓讀者了解我們之所以被批評,並不是自己差勁或愚笨,只不過是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我們無法討所有人的歡心。有人會因為你容易流汗而嫌棄你,有人則為了你的鼻炎而討厭你。受傷的勇氣就是被批評時只接納能接受的,不去理會無助益的內容。
身心科專科醫師並不表示沒有壓力,因此作者平常以各種運動和在職樂團表演來調劑生活,目前正在計劃抵達生命終點前的環遊世界之旅。
譯者:
袁育媗
政大廣告系、韓文系雙學士畢業。對語言與文字情有獨鍾,曾任職外商公司,目前致力於韓文翻譯,希望藉由文本的譯介,為台韓文化交流進一分心。譯作有《男人真心話,說給女人聽》《蘇志燮的路》《跟自己的孩子聊得來》(大田出版)
書名: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出版:大田出版
目錄:
004【推薦序】比「乖」更重要的事!
011【前言】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CHAPTER01不被認同又如何
018遇到愛批評我的人
025人都需要被肯定
030用愛填補心中的裂痕
033對愛成癮的人
039襁褓和叢林之間
045自尊就是力量
052以自我為中心的勇氣
CHAPTER02沒人躲得過他人批評
062愛批評的人們
069沒有人是萬人迷
076其實我們自己也在背後說長道短
083如何不受批評影響
086我沒有想像中那麼脆弱
097你必須相信自己
102在重度憂鬱而想不開之前
CHAPTER03受了傷卻佯裝堅強
108練習不執著
114不用羨慕人氣王
121八面玲瓏者,你累了嗎?
129是非紛擾中的處世之道
133因為「我」對,所以「你」就該錯
136侵蝕心靈的怒火與絕望
143情緒列車終將駛離
151這不是我的錯
158相信自己是個還不賴的人
CHAPTER04愛人者被愛
166獨處讓人變得更完美
172我在,世界才存在
180讓內心多一點自己
188接受內心的感受
194充實靈魂的自得其樂指南
202找到受傷的勇氣
208【後記】現在,把注意力回歸到愛你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