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送禮大學問

送禮大學問

2015-12-17 14:36

送別人自己喜歡的東西,比送別人喜歡的東西,會讓彼此的親密感提升;禮物送太多也不見得好。掌握送禮的眉角,才能讓送禮者、收禮者雙贏。

又到了歲末年終,耶誕節以及元旦假期接踵而至。隨著西風東漸,送禮也慢慢成為國人親友間強化情誼的儀式了。然而,如何送禮以達到送者大方、受者高興的雙贏,可是有大學問!


首先,和我們理解不同的,禮物最好能代表送禮者的興趣,而不是反映送者對接受者的了解。根據心理學和消費者行為的研究,送別人自己喜歡的東西,比送別人喜歡的東西,更會讓彼此親密感提升。


其次,禮物多不見得好。若送親友一個大禮,搭配一些有趣的小禮物,直覺上應該比單送一個大禮要來得好。但是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受禮者往往不是將所有禮物的價值加總,而是平均;因此,組合中的小禮物就會拉低大禮物的價值,而使得送禮者的美意打折扣。


再者,送禮物給男性比女性更要小心。一般而言,可以送給女性的禮物比男性較為多元,但相對出錯的機會也較高。然而,男女接受者對於禮物出錯的反應卻大不相同。根據一項「交往中男女對另一半所選禮物的看法」研究,發現女性對於兩人未來的發展潛力,較不受禮物好壞的影響;相反的,男性對禮物的失望,則會影響他對兩人相似性的評估,甚至影響他對兩人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


第四,慈善可能不是好禮物。國外常有以受贈者的名義,捐款給慈善機構作為禮物;但一項研究發現,雖然有四○%的參與者,選擇捐贈作為致送的禮物,但大部分的受禮者,寧可選擇普通的實體小贈品當作禮物。配偶和生疏的朋友,對於收到捐贈類的禮物最反感,有一位配偶甚至認為,這種禮物代表另一半關心世界,比關愛她還要多。但另一方面,熟稔的朋友則不反對收到這類的禮物,父母更是喜歡子女送給他們這樣的禮物。


第五,禮券也不是好主意。雖然收到的人,可以買到他真正需要或是想要的禮物;但是禮券也代表了送禮者不知要買什麼,又不得不送禮物的敷衍,反而沒能得到國外消費者的青睞。


最後,施比受更快樂。一項針對剛學步幼兒表情的研究發現,當小孩子給別人糖果時,都比收到糖果時顯得更快樂。另一項研究則是針對十六位成人,回答他們在收到工作獎金前後的快樂程度,以及獎金花在自己、買禮物和捐款的金額。結果顯示,花在禮物和捐款的數額比獎金的大小,更能反映受試者的快樂程度。


送禮不容易,你送對了嗎?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

Q:該如何提離職,才不怕跟老闆撕破臉

 

A:好聚好散,感謝公司及主管!對於仍在工作中想要轉職朋友,不論是先辭再找,或是找到再辭,好聚好散的與原公司「分手」是件重要的事情。好聚好散的離職會為自己的未來加分,不歡而散則可能影響未來求職路的順遂與否,是件不能忽視和馬虎的大事。越來越多企業會向求職者前東家或主管進行職場資歷評價(Reference Check),若先前離職過程雙方並不愉快,很難期待前東家或主管一定會就事論事。

 

我就遇過這樣的例子,我有一個獵才窗口他說,若詢問評價結果獲得負評他一定不任用,或是對方對問題不願意正面給予回覆,也會被他視為前主管不想當壞人但又不想背書,一樣不予任用;我問他,此狀況也許有可能非求職者有狀況,而是前東家或主管有問題呢?

 

這位窗口表示當然有此可能,不過站在企業的立場,進行徵才最重要的是想找到對的人才來補足目前營運上的空缺,並不想冒風險來嘗試及證明,所以除非是很特別的人才,否則進行資歷評價時所得到的正面或負面回應,會是企業決定是否聘用的關鍵因素。

 

關於離職的流程,大部分公司都有相關規定,一般來說都要先口頭向直屬主管提出,再進行書面辭職程序,然後依照約定作業進行交接,最後在約定時間卸任離開。目前普遍做法是從書面到離職至少要一個月的時間,以便公司進行替補人員招募作業,不過要視各行業和職務的狀況而定。通常離職有幾個忌諱是要小心避免:

 

屆退擺爛:

 

有些人離職在即,後續事不關己,於是工作開始擺爛起來,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能避就避,這是一種相當不負責的表現,畢竟公司仍在支付你薪水,還是要保持一定的職業道德,雖不求要做到讓公司稱讚,至少不要讓自己留下疏忽或瑕疵,讓公司主管或同事後續可以批評和議論。請記住,世界是很小的,尤其是對某些產業來說,同業間根本是無秘密可言,切勿因小失大。

 

火力全開:

 

有些人可能對公司或主管不滿意而離職,在離職前開始到處抒發心中積壓的情緒,造成公司管理上的困擾。這是一種很不成熟的行為,所有的好聚好散至少都要彼此不會口出惡言,如果無法管好自己,那要如何好聚好散呢?再次提醒,世界是很小的。

 

請你記得我的好:

 

最後一天上班,給共事的同事及主管發一份感謝信。然後告別,說明團隊和公司帶給自己的成長收穫;最後附上自己的聯繫方式,多個朋友多個機會。

 

原文連結

 

延伸閱讀
如何降低價格彈性
如何降低價格彈性

2019-07-24

續看「價格彈性」
續看「價格彈性」

2019-06-26

價格彈性
價格彈性

2019-05-29

人與AI互相學習的時代
人與AI互相學習的時代

2019-04-02

展覽經濟學
展覽經濟學

201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