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就是這樣,我們的店與每天排隊排到天邊的米朗琪在同一條巷子裡,這裡有人潮,店的位置也很好,我煮的咖啡應該還不錯,但是沒有人知道這家店的存在。於是我開始反思,到底缺少了什麼?消費者想要的又是什麼?
但命運真是捉弄人啊!前一刻的身分還是去年冠軍,比完賽我卻掉到第五名。到底這一年發生什麼事?
由於是第一屆WBC的台灣選拔賽,吸引了大批媒體的注意,當時某電視台做了一個台灣選拔賽前六名的專題報導,去年冠軍今年卻掉到第五名,這樣曲折的故事連電視台都覺得很有新聞點,於是畫面呈現出來的是第一名的意氣風發,以及我這個第五名的抱頭懊悔的表情。
家人的支持是最大的動力
比賽失利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挫折,那段時間我的家人甚至不敢提到任何和比賽有關的事情,深怕觸碰到這個話題讓我難過。後來剛好因為工作的關係要出差前往上海,在往機場的路上,我突然收到妹妹傳來的簡訊,裡頭全是我鼓勵的話,要我忘記過去的成功和失敗,繼續向前走,才能看到更寬廣的天空。家人的鼓勵是個轉機,從上海回來後,我痛定思痛,檢討這一年來因為安於現狀,沒有進步,才會短短一年內從冠軍掉到第五名,因此下定決心從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站起來,雖然準備比賽是個耗時費金的重大決定,我還是跟家人討論要繼續參賽,決定全力以赴再次挑戰。
谷底即轉機,歸零再出發
我一直不覺得比賽對咖啡師來說是必要的事情;只是對我而言,比賽能夠比較客觀的檢視自己的努力和進步,而且附加價值是從世界的角度看待咖啡產業,這樣難得的機會值得在努力一次,但在此之前,我必須先從谷底爬起來。
2006年的第五名讓我決定忘記過去一切所學,重新學習咖啡,這時候才發現我仍舊無法分辨義式濃縮咖啡的好壞,但為了要參加隔年的比賽,開始選擇配方豆,認真分辨每一支豆子的風味,以及每一種風味落在舌頭上的不同味覺,再去混合搭配成想要的味道;歷經這樣的過程,才漸漸發現味蕾的奇妙。接著,我開始拆解自己沖煮咖啡的每個動作,及每個動作背後會影響咖啡的因素,量化一切,從科學的角度思考咖啡的製作,斟酌粉量、水溫、萃取時間,了解不同的變因如何影響咖啡的風味,放下以前全憑感覺煮咖啡。第五名的敗北讓我放下過去的包袱,這一年,我是咖啡界的新手。
化挫折為助力,為自己寫下嶄新的一頁
這一路走來,哈亞的三上先生和立裴米緹的譚大哥無私提供比賽用的優質咖啡豆,讓我無後顧之憂的練習和競賽;一起去比賽的教練東源,和現在4MANO CAFFÉ 的夥伴欣怡也給我許多建議和幫助;台灣咖啡協會的崔秘書更是為台灣代表選手付出許多心力,至今依然為台灣咖啡產業的進步而持續努力。因為有這麼多人無私的幫助,才得以順利完成比賽。那年的賽制沒有複賽,因此沒有再次前往挑戰的機會,但經過一年的重生,終於能夠肯定自己,由衷感謝所有於比賽過程中給予幫助的人,讓我的咖啡生涯能夠走到嶄新的一頁。如果沒有當年第五名的挫折,又怎麼能夠重新發現自己的潛力?
冠軍不能當飯吃,我的第一家咖啡館──立裴米緹
奪得台灣冠軍,也贏得華人至今參加WBC 大賽的最佳名次「第12 名」,這樣的成績肯定了自己沖煮咖啡的技術,但當冠軍頭銜面臨到現實生活,其實什麼也不是。
回到台灣,我與提供我比賽時咖啡豆的譚大哥合作,開設「立裴米緹」咖啡館,期望由我們開始帶領咖啡產業進步,店裡提供比賽等級的好咖啡,就像哥本哈根的咖啡館一樣。不僅嚴格控管咖啡品質,除了義式咖啡外,現場也用摩卡壺沖煮咖啡,讓喜歡咖啡的人有更多選擇;店位在南京西路商圈,人潮洶湧的黃金地段。我是剛比完賽歸國的冠軍,門口用紅布條掛著慶祝,營造出氣勢,但是,客人就是不走進來。
現實就是這樣,我們的店與每天排隊排到天邊的米朗琪在同一條巷子裡,這裡有人潮,店的位置也很好,我煮的咖啡應該還不錯,但是沒有人知道這家店的存在。於是我開始反思,到底缺少了什麼?消費者想要的又是什麼?
找出產品特色,探究咖啡精髓
立裴米緹花了一年的時間不斷改進,從音樂類型、裝潢佈置、氛圍營造,到餐點和飲品配方等都做了調整;而咖啡部分,除義式咖啡是我的專業,也開始學習摩卡壺的沖煮,但因為我們和米朗琪開在同一條巷子裡,因此做出差異化的產品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就成了首要目標與課題。在這一年,我們研發出口味獨特的鬆餅;調查南京西路商圈的鬆餅外觀與口感,尋找出當時尚未有人使用的「花瓣型鬆餅機」,仔細調整配方,並加入麻糬使口感更加豐富有層次,這就是後來在4MANO CAFFÉ 人氣極旺的麻糬鬆餅第一次現身。
經過一整年軟體和硬體的調整,與消費者間的溝通,店內營運終於漸漸上軌道,我也因為這一年的經驗,意識到自己只會煮咖啡,但是關於店面經營的各個環節,如需要原物料控管、財務、行銷、管理等專業知說卻不熟悉,從這裡開始學習經營咖啡館,再次拋開冠軍的包袱,用心經營受到消費者喜愛的咖啡。
〈本文選自全書 李幸臻 整理〉
作者:侯國全、林子晴/攝影:楊志雄
書名:夢想咖啡館創業祕笈:隨著冠軍Barista腳步,打造超人氣店家
出版:四塊玉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