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歐吉桑感嘆,年輕人沒有征服世界的野心;年輕人卻反駁,他們對城鄉發展有主張,認為用臉書也能改變世界,兩代價值觀差很大。
歐吉桑們想了很多對策,但在年輕人看來,日本的低迷,正是這些歐吉桑們判斷錯誤所導致,讓日本誤入歧途和世界脫節,如今歐吉桑們反過來責怪年輕人,很不公平。
像是大前研一在三十年前出了《新國富論》而暴紅,最近他又出了《低欲望社會:無大志時代的新國富論》,批判日本年輕人沒有想征服世界的大志,連一流大學出身的年輕人也安於低收入的地方企業,因為地方物價便宜,生活簡單。
有年輕人花很少的錢買鄉下土地,過著半自給自足的生活;或是日本選手在國際比賽安於第三、四名,而媒體也不大報導得第一、二名的他國成績等,在大前看來,年輕人越來越容易滿足,鬆弛而欠缺危機感,因此應開放移民、留學生等刺激日本年輕人能高欲望化,否則日本不可能再有高度成長。
年輕人卻自認價值觀不同,在電車系統如此發達的日本,不買車才是對的,或房屋過剩的日本,不當房貸奴隸才是對的;這卻遭歐吉桑們指斥是預定調和的共產主義者。
三十歲的社會學家古市憲壽則認為,這些歐吉桑只因遇到經濟成長等幸運,成為既得利益階級,每天毫無懷疑如此恩惠而快活度日,還以社會火車頭自居,強調成功而藐視遭捏死者的才華、生存權,鼓吹陳腐、抽象的領導論、經營論或人生論,卻根本沒去正視、思考自家產品、服務本質的價值。
像所有企業雖期待年輕人能革新,但幾十年來入社時,都向年輕人說一樣的話,如「要有國際觀」、「發揮創造性」、「發揮年輕活力,不要讓組織餵養」等。
結果歐吉桑們挫敗連連,卻把帳算到年輕人身上;而像大前對於低欲望社會下的藥帖,和三十年前沒兩樣,依然是大型開發論調,如放寬容積率、集中發展東京救地方、取消農家補助而去購併外國穀物公司等,讓年輕人覺得歐吉桑就是如此糟糕,才不屑胸懷歐吉桑般的大志。
年輕人覺得不斷充實自己,重視橫向無利害、非同業界的聯繫,而過Downshifting(減速低調)生活,算是對歐吉桑社會的一種抵抗,年輕人對學歷或無聊的就職活動嗤之以鼻,對城鄉發展有主張,期待上街遊行或臉書等可以改變世界,並非真的胸無大志,但和依然卡位的歐吉桑們想的不同,難道這樣就不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