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夠好好活著、那麼也就能夠好好逝去,以結果來看,盡情享受人生的人才真的是人生勝利組。我認為在一生當中都能自己作主、盡情享受人生旅途的人,在面臨死亡的時刻,也能平穩安祥地靜靜逝去。
只有擁有決斷力的人,才能夠平穩死
容易獲得平穩死的職業,我認為應該是自行創業者居多,也就是是靠自己打拚了一輩子的人。自行創業者與一般上班族不同,在人生中的每一個決定都是靠自己作出判斷,藉由堅強的意志力一步一步向前邁進,因為要自己經營一個事業,必須靠自己作出種種重大決定才能順利持續下去。
像這樣總是靠自己作出決定的人,對於自己的人生與死亡不會輕易交由他人處置,而是比較傾向由自己深思熟慮後決定未來的方向。
而且只要一旦下了決心,就會照著自訂的方針持續往前邁進,無論周遭有多少閒言閒語,都不會輕易改變主意,徹底貫徹自己的意念。因此這樣的人可以順利活到長命百歲,在我看來,居家醫療品質最好的也是原本從事自營的人占多數。
不過,就算是一般的上班族,只要是平時在工作上能夠發揮所長,且無須依靠公司名聲就能開拓自己人生的話,也會是「能夠平穩死的人」。總括來說,只要對於生死抱有自己的理念,而且也能獲得家人支持的話,基本上就沒什麼問題。
此外,我認為個性開朗、對任何事都能以積極態度面對的人,也比較容易獲得平穩死。喜歡吃喝玩樂、出門旅遊,對於社交活動充滿熱情的人,由於對於人生的滿意度較高,因此也更容易順利迎接平穩死。此外,對自己的興趣有所堅持的人也是一樣的道理。
換句話說,能徹底把握、享受生命的人,因為生活得比較充實,因此就算到了癌症末期也不會有逃避現實的傾向,能夠從容面對生老病死。
如果能夠好好活著、那麼也就能夠好好逝去,以結果來看,盡情享受人生的人才真的是人生勝利組。我認為在一生當中都能自己作主、盡情享受人生旅途的人,在面臨死亡的時刻,也能平穩安祥地靜靜逝去。
另一方面,若是以專業知識維生的人,也就是所謂的知識份子,在面臨死亡時會產生兩種極端的走向,不是能夠順利平穩死、就是無法獲得平穩死。
一般來說,平常被稱作是知識分子的人,經常吸收各種資訊,也很擅長靠自己思考各種問題的解答。
但是越是蒐集許多醫院及醫師資訊的人,越是容易在心裡抱有「名醫幻想」,也因此要是自己即將面臨死亡時,意志更容易產生動搖,「要是去那間有名的醫院也許還有救」、「如果請那位名醫幫我看診的話,說不定還有別的方法可以試試」等,各種念頭都會紛紛湧現。
我認為越是交遊廣闊、手中蒐集豐富資訊的人,到了要面對死亡時越是容易被耍得團團轉。
總而言之,如果能將人生自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就能夠順利迎接平穩死。
「就由醫師來幫我決定吧」、「讓我的家人來作決定好了」,通常會說這種話的人,就是最典型的「無法平穩死的人」。雖然也有患者的家屬讀過我的書,對於平穩死有基本的認識,最終讓患者得以安詳逝去,但這樣的例子可說是極為稀少。
以前曾經有一位媒體朋友針對臨終醫療這個議題作過大規模的訪問與報導,我在跟他聊天的時候,曾聊到關於失智症末期患者是否該做胃造口手術的話題。我對他說:「要是你父親遇到這種情形會怎麼辦呢?你身為長男,會決定讓父親接受胃造口手術嗎?」他回答我:「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我又接著問他:「可是你父親已經沒辦法自己開口表達意願了,你一定要幫他作決定才行。」他說:「不,我真的辦不到。我不想讓自己的手沾染血腥。」
就連這麼一位訪問過無數醫療業者、非常了解臨終醫療現狀的媒體朋友,一旦面臨自己父親的臨終時刻都無法作出決定,最後肯定也會將主導權交給醫師吧。結果等到父親真的被做了胃造口手術後,應該又會有不少抱怨吧……
這麼一來,自己最親愛的父親到了臨終時刻會變得怎麼樣呢?
在現實生活中,從做了胃造口手術的那一瞬間起,就無法從嘴巴裡進食的人非常多。就算具備了再豐富的醫學知識,當事者也必須負起自己作決定的責任,若是當事者已經無法表達意願,那麼身為代理人的家屬也必須承擔起責任。我認為,自己是否擁有「決斷力」,就是能否迎接平穩死的關鍵條件,而自我決斷力也與家屬有非常大的關連。
重新省視「孝道」的意義
一般來說,為人子女要報答父母恩情的「孝道」概念,在歐美國家並不如東方國家般深植人心,因為所謂的「孝道」是以儒教思想為基礎才產生的思維。
而不瞭解平穩死的50-60世代,在面對老邁衰弱的父母時,幾乎都會認為「盡可能讓父母親接受醫療」就是回報父母恩情的最佳方式,根深柢固地認為孝順父母莫過於此。
正因為如此,我希望讓大家都能明白,若是生命已經快到了盡頭,一味追求醫療反而只會讓雙親多受痛苦折磨而已,所以我曾在幾年前寫了《孝道:讓父母善終》這本書。
我曾經遇過一位資深醫師,他罹患了癌症末期,並在醫院裡接受各種的治療方式,卻還是藥石罔效,於是只能回家休養。
雖然他找了我去當他的居家醫療醫師,不過他遠在仙台經營醫院的兒子在此時回到他身邊,表示希望為老父盡孝,並且一臉認真地對我說:「現在回想起來,我這輩子從未為父母盡過一點孝道,所以我要把父親帶回仙台的自家醫院照顧,即使到了最後的最後,還是要利用最先進的醫療救治父親。」
而患者本人是希望能在住了一輩子的家中迎接平穩死。雖然如此,他兒子還是遲遲無法同意並支持父親的心願。
我可以了解他兒子希望將父親接到自己醫院裡的特別病房好好照顧、並為父親施行各式各樣延命處置的心情,畢竟為人子女也只能利用這種方式來盡孝道。但是,我認為這只不過是藉著盡孝道的名義來達到自我滿足而已。
身為一個在地醫師,我也曾有過不少類似的經驗。每次只要一遇到這種情形時,我都得花上九牛二虎之力說服家屬尊重患者本人的意願,但是每一位家屬的想法都各有不同,所以我每天都在煩惱該如何與家屬溝通。
不過,有一點可以斷定的是,在我推動平穩死的這條路上,來自家屬的阻礙實在是多到數不清。
我就有好幾次站在家屬的面前,心裡卻呼喊著「要是你沒有來攪局就好了……」
「要是你沒有來攪局就好了……」
我真心盼望那些披著孝順外衣的子女們,能夠盡早察覺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才是最偏離孝道涵義的行為。
回到剛剛的話題,那位患者因為從頭到尾都堅持自己的想法,所以最後是在家中平靜地迎接了平穩死。而且,在他出院的那天,還被醫師診斷「回到家後頂多只能再撐幾天而已」,但實際上他回到家後反而更有精神,還能少量品嚐自己愛吃的食物,享受最後的居家生活,最後甚至多活了一個半月,才在家中平靜地離開人世。
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兒子如果真心希望能盡孝道的話,就不應該忽視父親的心願、只想著要把他帶回仙台醫院裡的特別病房,反而是只要回到父母親家裡、陪父親住上一晚也好,才是最好的盡孝方式。
然後只要輕輕碰觸、撫摸父親的身體,對父親表達自己的關懷之意。我認為,在人生到了最後的時刻,家人之間的肢體接觸就是孝順最好的表達方式。
曾經有一位患者說過:「自己家裡就是世界上最棒的VIP病房」。我認為完全正確。正是因為剩下的生命已經不多了,才更希望能靜靜地待在自己熟悉的家裡迎接死亡。希望每一位家屬都能更體貼、支持患者本人的意願。
患者在人生的最後終於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中,而對家屬來說,這裡應該也是自己的家,既然如此,或許也可以召集全家族到家裡,大家熱熱鬧鬧地陪伴患者度過人生最後一段時光。
真正的孝道就是,即使只有一天也好,讓全家人都回到家裡,回歸以往的親子互動,大家一起開開心心地生活。就算患者可能會因為罹患失智症而導致判斷力低落,但是只要一看見自己孩子的臉龐、置身在再熟悉也不過的家裡,即使只住上一晚與大家共享愉快的家庭時光,對患者來說就是莫大的幸福。
在誕生時接受到的恩惠,就在此時此刻回報給父母,我認為這就是真正的孝順之道。
〈本文選自全書 李幸臻 整理〉
作者:
長尾和宏
1984年東京醫科大學畢業後,進入大阪大學第二內科開始執業。1995年於兵庫縣尼崎開業,從事全年無休的門診與365天24小時制的居家醫療,為醫療法人裕和會理事長,長尾診所院長、醫學博士、日本尊嚴死協會副理事長、日本慢性期醫療協會理事、日本臨終關懷居家醫療研究會理事、日本消化器病學會專門醫師、日本消化器內視鏡學會專門醫師.指導醫師、日本禁菸學會專門醫師、日本居家醫學會專門醫師、日本內科學會認定醫師、關西國際大學客座教授、東京醫科大學客座教授。
著有『善終,最美的祝福:預約圓滿終點的10個條件』、『抗癌,為了好好活:停止化療的10個時機』、『是否該進行胃造口手術』、『孝道:讓父母善終』、『癌症的瀟灑落幕』(與藤野邦夫共著)、『48個真相,幫你找回醫療自主權』、『ばあちゃん、介護施設を間違えたらもっとボケるで!』(與丸尾多重子共著/bookman社出版)等多本著作。
書名:平穩死
出版:尖端出版
目錄:
前言--越來越多人在臨終前全身插滿管線
序章--追求平穩死必須探討的3個課題
只要順其自然、就能平穩安寧地迎接死亡
「平穩死」這個詞彙的誕生
只不過在40年前,在家裡過世乃是天經地義
雖然有9成的人都盼望能平穩死,但實際上只有1成的人辦得到
為了能迎接平穩死,必須跨越的3個課題
第1章--提前了解平穩死,生活方式就會產生改變
實際上只有5%的人能不為病痛所苦地離開人間
每2人就有1 人罹患癌症、每2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
究竟何謂延命醫療?
越是進行延命醫療、反而可能提前死亡
「皮鬆肉弛」是為了延長生命的美麗姿態
老化是人體最自然的節省精力模式
你是否持續提供營養使癌細胞壯大呢?
延命醫療是否有效,其實有所謂的分水嶺
必須自己決定何時該停止延命醫療
必須徹底切換固有的思考模式
必須聰明擷取利用醫療的好處
平穩死與尊嚴善終之間的關連
你了解尊嚴善終與安樂死之間的不同嗎?
死亡是出生的相反,因此就把平穩死看作是自然分娩吧
第2章--能夠平穩死的人具有這些特質~課題1 本人的素質~
無法平穩死的職業前3名
只有擁有決斷力的人,才能夠平穩死
藉由入棺體驗了解死亡將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接受自己死亡的人才能活得開朗
臨終前立下的生前預囑,真的能發揮功用嗎?
平穩死與平穩人生其實是同一件事
必須意識到究竟該積極治療、或是維持現狀
是否有能夠迎接平穩死的飲食生活?
只有孤獨老人才能真正地平穩死
第3章--越來越多家庭不瞭解臨終照護~課題2 家人的理解~
居家照護並不可怕
如果在家裡發生緊急情況,這時家人該怎麼做呢?
延命處置並不等於急救措施
家人是否能「等待」平穩死的到來
共同穿越「死亡之牆」
重新省視「孝道」的意義
實現本人的心願——在各種場所的照護
在自家死亡並不需要驚動警察
不讓家人為了照護患者而倒下
第4章--你的醫師真的了解什麼是平穩死嗎?~課題3 主治醫師的支持~
高達9成的醫師一輩子都不知道何謂「平穩死」
不要輕易抽取胸水、腹水!
你的「飲食尊嚴」是否有被好好看待呢?
胃造口手術有好有壞
自由活動對人類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尊嚴
你是否相信為了生存下去的力量呢?
名為「好好大夫」的醫師
不要放棄、用心尋找,絕對可以找到了解平穩死的醫師
必須小心判斷你的醫師及醫院
好的醫師擁有靈敏的觀察力
結論--所謂「平穩死」的生存之道與安息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