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用明天就要死亡的態度生活,以永遠不會死去的精神學習

用明天就要死亡的態度生活,以永遠不會死去的精神學習

2015-04-16 15:36

大家其實也知道在現實世界中追求正確解答,無非緣木求魚,所以才有「機率」一詞,儘管如此,還是有許多人要求「清清楚楚」。

用明天就要死亡的態度生活,以永遠不會死去的精神學習。

印象中這句話出自某位偉人,但一時想不起來是誰了,只記得偶然聽聞,頓覺醍醐灌頂。〈聖雄甘地,原文為Live as if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Learn as if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這與「準備迎接死亡」及「盼望長命百歲」稍有不同,癥結不在於「準備」、「盼望」的心境,而是「在生活上,能否讓自己的人生隨時停擺」,以及「在學習時,能否縱觀一生所需跨越的光陰」。

可惜一般人的行動與思維經常背道而馳。被叮嚀要規劃未來,卻只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斷拖延,而不願正視「不知自己能活到幾歲」。

孩提時代的我體弱多病,經常住院,那段日子就在病床上抄寫朋友帶來的課堂筆記,我也因此深感人生無常。年輕時,我經常暗暗思忖:「要是今天在睡夢中死去了,會發生什麼事?」所以每當研究途中有了絕佳靈感,便寫下精簡的筆記,以備不時之需。這不是給家人的遺書,而是留給後輩研究人員的前人講義。

但最近我已經不再那麼悲觀了,我享受充實的每一天,即使一覺不醒也了無遺憾。

或許資質愚鈍如我,必須再過二十年才能達到標題的那種境界吧!把明天視為生命的最後一天,同時告訴自己精神不死,人的想像力足以做到這點。現實不過是發生在生與死兩造極端之內的事,因此即使天塌下來,我們都沒什麼好怕。不僅要這樣思索自己的人生,面對家人、愛人等在乎的人事物,也要抱持這樣的覺悟,如此才是最好的思考。


 
當一個模糊不清的人。

人們喜歡嘮叨他人「說清楚、講明白」,尤其上司或長輩在斥責下屬及晚輩的時候,特別愛用這句話,聽起來就像是在指責「言語含糊」或「不明不白」的態度非常差勁。

其實,並非所有情況都是如此。有時上司和長輩只是想聽原因,有時是因為該時間點一定得下決策,並不一定在指責態度問題。但絕大多數人仍將其理解為對於態度的指控。

例如當小孩吵鬧大哭時,即使孩子沒有明確的理由,大人仍會教訓小孩的態度,要小孩說出原因,知道原由後,才點點頭:「什麼啊,原來是這樣。」然而實際上哪有那麼單純呢?要把原因單一化是很困難的,更何況是訴諸語言。再者,對於年紀尚幼的孩子而言,「把原因說清楚」,無非是強人所難。

許多民眾在重大事故發生後,因為擔心再度發生類似的事件,都會希望該單位能徹底追查,以免悲劇重演。可是,即使是專家,也不能百分之百拍胸脯保證,他們只能說「我們已經維修過了,應該會比之前更安全」,不過媒體可不會放過他們。

除非是數學,否則沒人能保證正確解答,大家其實也知道在現實世界中追求正確解答,無非緣木求魚,所以才有「機率」一詞,儘管如此,還是有許多人要求「清清楚楚」。

難道,人的好惡與人格特質,真的能夠被摸得一清二楚嗎?我認為,一個清楚好懂的人,其實意味著他很「膚淺」。換句話說,就是「清楚好懂的人,是很愚昧的」。

就像我們會形容人有「深度」一樣,有魅力、值得尊敬、厲害的人,內涵都是難以斗量的。在現實中,我們也很難清楚界定事物的本質。正因為我們無法輕而易舉地判斷一件事情,才有了「深度」;相反地,冥頑不靈、不知變通則很「膚淺」。

因此,我們應該隨時提醒自己成為一個模糊不清的人,畢竟周遭總是施加壓力要我們想清楚,那麼這一點點反抗力度反而恰到好處。當然,這指的不是讓自己「懵懵懂懂」,而是「不要輕易下決定」。

「確認」是人們最愛做的事。

「好奇心」這個詞彙,代表對新奇的、罕見的、未知的事物有興趣,人們常說小孩好奇心旺盛,其實在我看來只是因為單純、無知,許多事情不曾體驗過而已,畢竟對孩子而言,新鮮事物無所不在。至於小孩的好奇心是否真的那麼旺盛,我倒還沒有看過實際的佐證。

好奇心旺盛與否因人而異,雖然有時人們也會針對不同領域展現出好奇心,但是整體而言,喜歡新奇事物的人,與保守不變的人相比,後者占了絕大多數。

例如,許多人在電視上看到了某個有趣事物的報導,便在下個週末特地出門前去觀賞,以便「確認」那裡的確有電視上報導的東西,並且檢查是否「有趣」,雖然人們也會順便看看其它的事物,但那並不是主要目的。

到了觀光地,非得要見過當地最有名的景點,以及刊登在旅遊手冊上的名勝才會善罷甘休,然後一一確認「你看你看,在那裡」來感到滿足。

人們會去吃藝人在電視上說「超好吃」的料理,確認是否真的「好吃」,而不會貿然挑戰不知是否美味的食物。

人們也會看「影評精彩」的電影,然後確認「的確很精彩」,而不去看評價未知的電影;書也是,大家總是事先調查,看看心得,如果「很有趣」、「令人出乎意料」、「看了會想哭」,便展開閱讀,然後確認的確如此並覺得滿足。如果不如預期,就抱怨「名不符實」。

這些其實都與「好奇心」背道而馳了,但我想不到它的反義詞。一般情況下我們會用「沒興趣」來形容無好奇心,但那又不是真的沒興趣,大家只是不想知道新事物,對於已知的都很積極確認。因此簡單來說,我認為那比較像一種「不願受到驚嚇症候群」。

我養了兩隻狗,每次出去散步時,狗兒們總是選擇同樣的路線,並在幾乎相同的地方停下來聞一聞,只要一隻開始嗅,另一隻就會馬上湊過來,兩隻的鼻子貼在一起。我想,人類大概也是依循本能來採取同樣的行動,或許這是群居動物的習性。

至於我,我不喜歡讀人們推薦的書,因為我想享受閱讀帶來的意外之喜。

「那是因為他成功了所以可以這樣說」
這不是廢話嗎?


有時候我會聽到人抱怨:「那是因為他有那樣的環境,才敢那樣說話。」

我覺得這句話非常正確。如果少了那些環境,大概也就說不出那些話了。

這就像在講「因為你活著,所以你才有辦法開口說話」一樣。

「那是因為你很聰明」、「反正你有錢」、「你會這樣想是因為你交得到女朋友」、「都是因為你們過得太幸福」……類似的說法多如牛毛,以抽象而言,意思就是「我沒有你擁有的那些,所以我沒資格談論」,或者「我有很多話想說,可是我沒有那樣的立場」。

換我來談談我的基本態度。我是一個「不論自身條件、有話直說」的人,我會將我覺得正確、有趣的各種想法直接寫下來,而無關於我目前處於何種狀態,反倒很少寫我想做什麼或是我的願望。

在社會上,常常可以聽到有人諷刺「不要自我感覺良好」,我認為,若真想說這些自我感覺良好的話,讓自己變得「客觀良好」就是最直截了當的防禦方法。如果想談論如何成功,就實際嘗試看看,等到真的成功了再將心得寫下來。這麼一來,久而久之,寫下的東西就會變成應證,不過也僅只於該例子而已。

我因為職業的關係,經常和年輕人說話,因此我對於「該怎麼談才能讓對方聽進我說的」特別敏感。例如:與其說「做A很好」,不如說「做了A,會有以下哪些好處」,這種提出具體結果的談話方式,效果非常好,畢竟年輕人追求的就是結果。

可是老實說,做了A也不一定會成功,所以我應該要告訴對方「做了A還是失敗」的例子,可是若我說了,又會被曲解為「做A是白費力氣」,這樣對聽我說話的人而言並沒有好處,反而像是在陷害他,所以我每次都很猶豫該不該說。

「有錢人真好」、「頭腦好真好」、「受異性歡迎真好」、「有喜歡的工作真好」……面對這些自卑的「下對上」言詞,最好什麼都不要回答,反正對方也沒在追求答案。如果故意要回答,倒是可以奉送一句——「您真內行!」
〈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森博嗣 MORI Hiroshi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七日出生於愛知縣,工學博士。於某國立大學工學院擔任助理教授,並於一九九六年,以《全部成為F》一書榮獲第一屆梅菲斯特獎,以推理作家的身份出道。森兼顧研究與寫作多年,後來專職寫作。他的作品獨樹一格,被稱為「理科系推理小說」,注重理性、邏輯的推演。

爾後不限於小說,陸續發表多本散文新書,培育出廣大的讀者群。日本達文西雜誌連續數年入圍「最受歡迎的男作家」。

出版:時報出版

書名:日本推理小說家教你看透人生內心戲:打破框架、拆解懸案的100個生活思考

目錄:

第一幕──人生
我們或許無法隨時思考,因為人生沒有那麼充裕,但是只要偶爾就好,不妨問問自己,我們創造了什麼?

第二幕──知識
人生其實就是一連串的退讓,先轉個彎、退幾步、委屈一下,一路跌跌撞撞才成了現在的模樣。

第三幕──情感
即使是討厭的事物,也有可能帶來收穫,會有感動,也有驚喜。像這樣讓自己保持貪念,其實正是讓感受性豐碩的不二法門。

第四幕──表達
「討厭的人」往往出現在「老愛抱怨的人」面前,相反的,「正面能量強的人」身邊總是圍繞著「可愛的人」。

第五幕──社會
讓孩子自由成長,並不是給予孩子自由,實則是讓父母自由,它代表的真實意義,是無法讓孩子學會自由的,這點一定要特別注意。

延伸閱讀

AI應用催化新硬體建置 ——兼論連接器廠良維(6290)
AI應用催化新硬體建置 ——兼論連接器廠良維(6290)

2024-03-13

聖誕節為何也叫耶誕節?在這個大人的「兒童節」裡 4個冷知識告訴你
聖誕節為何也叫耶誕節?在這個大人的「兒童節」裡 4個冷知識告訴你

2019-12-25

你知道嗎?聖誕節根本不是耶穌的生日,那到底在慶祝什麼?起源由來一次看
你知道嗎?聖誕節根本不是耶穌的生日,那到底在慶祝什麼?起源由來一次看

2023-12-25

「讓那女孩活過聖誕節」新聞為何比「偏鄉醫院恐倒閉」賺人熱淚?一文看懂:被操弄的大腦
「讓那女孩活過聖誕節」新聞為何比「偏鄉醫院恐倒閉」賺人熱淚?一文看懂:被操弄的大腦

2020-12-25

如何教出年薪17億台幣的台南女兒?蘇姿丰父親:她5歲我就開始教猶太人的觀念 「正面看待失敗、勇於冒險、面對挑戰!」
如何教出年薪17億台幣的台南女兒?蘇姿丰父親:她5歲我就開始教猶太人的觀念 「正面看待失敗、勇於冒險、面對挑戰!」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