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跟父親講話有耐心一點、聲音輕一點,因為他們真的老了

跟父親講話有耐心一點、聲音輕一點,因為他們真的老了

2015-02-10 11:27

父親扮演「燃料」的角色,能夠推動孩子向前探索,從母親安全的懷抱中走入人群。

在一個理想的狀態中,父親的功能是這樣的:父親扮演「燃料」的角色,能夠推動孩子向前探索,從母親安全的懷抱中走入人群。孩子成長的過程,面對未知的世界會有許多恐懼,但透過父親的鼓勵與示範,將學會跌倒後自行爬起、面對困難時解決問題,並打從內心發展出對世界的興趣,與對於人生的冒險衝勁。

父親,是我們對未來與未知充滿好奇的源頭。

權威的「國王父親」
父子之間是一個愛從未消逝的故事,只是這個故事經常以吼叫、憤怒與羞辱的方式上演。 —《該隱的封印》

比起與母親關係的細水長流,和父親建立關係是很急促的。可能就在童年時期,不知道哪一天、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原本可能總黏著母親的孩子,有一天「突然地」渴望和父親在一起。而且和父親在一起的神情,往往和與母親在一起時不同:和母親在一起時充滿信任與穩定,和父親在一起則感受到興奮與熱情。

這是因為在心理意義上,父親角色代表著與「他人世界」的連結。透過父親的描述與帶領,會形成一個對外在世界的意象,產生向外探索的欲望。所以,父親是讓孩子生命往前推進的「燃料」。當年幼的我們仰望父親高大身影的同時,其實也正仰望自己的未來。所以,一個積極、對外在世界充滿興趣,又願意分享的父親,會激發出孩子內在的冒險與創意。但偏偏許多時候,記憶中的父親和母親相較之下,似乎總是遙遠而難以親近。

我們並不容易從父親臉上的表情判斷他的悲喜,想親近父親,往往也不知從何親近。面對記憶中那張威而不怒的臉孔,這是權威的「國王父親」。

國王父親的情感城堡不是一日造成的
一項由美國印地安那大學主持的心理學研究中,研究者對學齡期男孩和女孩,用擴音器播放嬰兒哭聲,觀察他們的心理狀態及行為反應。結果發現:女孩較多會對著擴音器說話,試圖安撫嬰兒,而非直接關掉機器,並且她們的心跳在嬰兒哭聲下較不易受到干擾;相對的,男孩聽到嬰兒哭聲,心跳卻會加快,顯示心理壓力大增,而心跳越快的男孩則越容易選擇較激烈的行為,如:大叫「閉嘴」,或直接關掉機器。

心理學家從這個研究中得出一個可能的假設觀點:男性之所以沒辦法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見得是情緒管理技巧的問題,而是因為太在乎別人的反應,所以,寧可逃避充滿情感的人物和情境,比如說:他們的家人、太太,或者小孩。由此可見,當來自外在的威脅入侵他們的心時,男孩(也就是日後的男人)只好學習隱藏自己的感覺,躲到自我的城堡裡。就像許多電影裡的英雄人物一樣,獨自承擔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壓力。

權威父親習慣以嚴厲表達關心
我曾在街上看到這一幕:一間商店裡,通往上面樓層的樓梯陡峻。一對兄弟陪著父母採買日用品,年紀尚小的兄弟倆在店裡嬉鬧著。哥哥追逐弟弟,弟弟踩上幾個階梯後,一不留神,小腿骨撞到樓梯板,還好站得穩沒滾下樓梯,但小腿因撞得疼痛哭了起來。

我是站在樓梯旁目睹的幾個陌生大人之一,正想上前詢問,只見身旁的父親,在哭聲響起的霎那間,眉頭一揪,神情從一開始的關心緊張,直至確認孩子沒摔下樓梯後臉色一沉,大聲喝叱:「你給我站起來!你看看你!你看看你以後還敢不敢這樣!不准扶他!」

小弟聽父親這樣一吼,哭得更大聲,但隨著父親的吼聲越來越大,也只能咬著嘴唇,忍住抽泣,吞下委屈。旁邊的我也看得揪心。父親明明心急又擔憂,卻只能用權威和吼叫來表達關心。

這是一種父親之於兒子,兒子成年後又成為父親的「代代傳遞」。

教養兒子的迷思:鐵的紀律下,男孩才能成為真男人
男孩活動力天生大過於女孩,常常給家庭和學校帶來困擾。所以許多研究結果證實,比起對女兒的教育方式,家長對兒子的管教往往較為粗暴。在許多父母教養男孩的潛意識裡,甚至假定「粗暴的管教」可以讓男孩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

父母的管教行為仍隱含著刻板的性別印象,所以父母對兒子和女兒表現脆弱時的反應通常有所不同:女孩掉眼淚往往是容易被接受、也容易得到安慰的;但男孩在成長過程中老是愛哭,父母會相當擔心,反而是當男孩表出現某些暴力行為(例如:踢椅子)時,父母還覺得這樣比較正常。許多父母對於男孩實施「鐵的紀律」,但對於女孩較常採用「愛的教育」。男性就在這樣的「堅強教育」中,從出生時想哭就哭的「小男孩」,逐漸被訓練成情感封印心底、不善表達情感的「大男人」。但這種刻板印象下的父子情結是會一代傳一代的(相較之下,父親對於女兒多半是較「禮遇」的,且大多保有「前世情人」的尊貴地位)。所以心理學家才說:這些嚴厲的父親,常常是因為人格還沒真正成長到一個成熟男人的狀態(成熟男人其實是可以處理自己情感的),才需要用過度權威和嚴厲的臉孔來包裝自己,讓自己看起來更像個男人。

可惜,和權威般的國王父親相處時,不見得能理解他們心裡的這一層。我們很容易因為父親的權威冷漠,覺得與他們關係疏離。雖然比起母親,與父親疏離的殺傷力似乎小了許多。

但回顧過往,才發現是心裡的一種遺憾。


想想自己對權威者的態度就知道了。如果我們在工作上遇到一個不苟言笑的男性主管,會對他有什麼想像和態度?靠近就會感到害怕?忍不住要和他保持距離?害怕他對自己有負面的評價?不自覺想要攻擊或反抗他?還是,忍不住想要逗弄他?撕開他不苟言笑的假面?談到這裡我們應該明白:這是我們潛意識裡想對父親做的事。我們成年後面對權威的態度,往往就是童年時面對父親的態度;而我們成年面對權威的感受有多糾結、多複雜,就表示權威父親在我們的內在,留下多少尚未處理與解決的遺憾。唯有真實地貼近自己,才能真實地感受自己與父親之間的關係,並不是表面上的疏離就可以輕易解釋。與父親疏離的同時,也常常與自己的情感疏離。

缺席的「隱形父親」
當我們和另一個靈魂站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變得強壯。當我們和他人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不會被折斷。 —《與狼同奔的女人》

家庭,是由三人以上的成員所組成。猶記得我們很小的時候,課本上總這樣描述家庭的定義:三人,意指父親、母親,以及一個以上的孩子。在那個年代,我們對於家庭幸福的定義,就這樣膚淺地被框架住了。當我們開始經歷人生,經歷社會變遷,才慢慢發現,由三人組成的幸福家庭,不見得能成為每個人生命中的必要條件。因為在許多人的成長過程中,父親的位置雖然牢不可破占有一席之的,但我們成年以前,父親在回憶裡可能總是缺席,甚至感覺有跟沒有一樣。如果可以,我們也希望父親不要這樣終日忙於工作,可以好好待在我們身邊。

因為缺席,對父親只能想像「我們有爸爸,只是爸爸總是不在!」這可能是很多人童年記憶中的情形。即使是父親外遇所生的孩子,因為爸爸總是要回元配家而缺席,這孩子在心理上還是可以擁有爸爸—因為母親習慣性的盼望,總給父親留了一個位置。在各種社會共謀的狀況下,我們其實很難真的沒有爸爸(我們身分證的父親欄位大多有著一個名字),只是爸爸可能常常不在。反正聯絡簿只要有母親或任何一個大人,或者我們自己簽名就可以了;母姊會則是用來讓「母親」和「姊姊」參加的,從沒有人用過「父姐會」或「父兄會」這種名詞。

所以我們漸漸養成,只要在心理上幫爸爸留一個位置,他在不在,對我們的生活沒有任何影響。但是,爸爸到底去哪兒了呢?其實,縱使他們不在,也都在我們的記憶裡和想像裡。雖然我們可能擁有一個鮮少出現在記憶裡的父親,但總是從年幼時就不斷地想像與盼望著父親:想像他的高大威猛,想像他在外披荊斬棘,想像他還是那個,在生命最初,對我們百般疼愛的父親。

編織人際關係之網,療癒父親的缺席
在心理學中,「父親」的角色是我們面對外界的橋樑。父性本身代表冒險、積極的特質,是鼓勵我們向外衝撞的表徵。缺乏父親的引領,孩子面對未知世界常常存有害怕。常常缺席的父親,對子女最大的影響是:孩子容易對未知產生莫名的害怕(除非母親兼代父職引領冒險的功能),於是我們逐漸學習自己面對和處理未知,因此可能變得剛毅,要自己更堅強,其實心裡還是對未來感到脆弱不安。

在我的生命中也是如此。因為童年缺乏父親的帶領,我變成一個路痴,不敢自己開車上路(這點和母親一樣)。我對迷路充滿恐懼,卻又對旅行充滿渴望。心裡偷偷想像與生氣著:爸爸怎麼老愛自己跑出去玩,不帶我去!直到有一天,一位心理治療的同行告訴我大蜘蛛的故事,我對於「冒險」這個議題,終於有了新的啟發。

很多人都害怕大蜘蛛,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蜘蛛其實很脆弱。當一隻蜘蛛被人輕拂到草叢邊的樹上,牠會從嘴裡吐出第一縷絲,絲隨著風飄揚,避開干擾,落到一個定點上,形成與蜘蛛身上的第一個連結;接著牠又吐出另一縷絲,又形成一個新的連結。於是蜘蛛不斷地吐絲,是為了讓絲落在更多的定點上,定點越多,才會形成一張越堅固的網,讓蜘蛛可以安身立命,行走捕食。蜘蛛精神告訴我們:當我們越是感受到父親在成長中缺席的失落,越要學習對別人「吐絲」,越要努力創造與他人的連結,才能保有父親角色存在的功能,不會因為過多父親缺席的遺憾,關上與他人互動的心門。

所以療癒父親缺席的心理管道,是編織人際關係之網,打從心裡相信與他人之間的關係。雖然沒有父親帶著我們去冒險,但還有朋友同行;雖然沒有父親帶著我們去看這個世界,但我們還有伴侶一起去面對。我們可以對未知不安,但不能停止對未來冒險。生命中絕對有人可以代替父親,如此帶領我們。

退化的「孩子氣父親」
唯有面對我們最親近的人時,我們才會放心當個最討人厭的小孩。父母年邁的成年人,可能都有一個類似的煩惱:怎麼父母年紀越來越大,個性卻變得相當固執,像小孩一樣愛鬧脾氣呢?此等現象發生在老父親身上時,又特別令人感到困擾。年幼時就已經不習慣跟父親談心了,等他們老了,反而要忍受他們的怪脾氣?

這是返老還童,老人退化成孩子的「孩子氣父親」。當父親退回孩子的位置,先別急著批判不管年齡多大,我們和父母相處的時候,常常不自覺退回「孩子的位置」。我們的父母在和他們的父母相處時,也會不自覺地退回「孩子的位置」。只是許多時候,因為種種理由,父母和他們父母的相處時間不如與我們相處的多,所以,這種「孩子的位置」,居然常常在與身為子女的我們相處時冒了出來,當這種現象發生在形象威嚴的父親身上時,最令我們無法想像。先問問自己:真能接受父親和我相處時,退回到「孩子的位置」嗎?大部分人很難接受。這使得我們在老父親耍「孩子氣」的時候,彷彿強迫傾向發作似地,要踏入那個「批判」老父親的「老祖父母的位置」。

對我們來說,「親子倒轉現象」也是一種很難習慣的尷尬。不知從何時開始,自己所崇拜的父親變得固執、不通人情,變得令人難堪、難以伺候!原本在外遭遇不如意,父親是家庭中最堅強的避風港。曾幾何時,這個避風港卻變得跟小孩一樣,子女的壓力已經夠大了,還要逼得我們生出多餘的力氣去照顧!

回到父母心裡的小孩立場來思考
讓我們先試著回到老父親心裡的小孩立場來思考這個問題。我們都知道,三歲小孩的情緒起伏本來就很大,很多行為都令人感到頭痛,尤其在最親近的父母面前,那種放肆程度很難令人不抓狂!但心理學告訴我們:嬰幼兒時期的小孩,對越親近的人往往越放肆、越無禮。這是不是和老父親與我們相處時的行為相似呢?在鄰居外人面前,他們是好好先生、溫和有禮;在我們面前,卻喜怒無常、令人難以捉摸。(先不要急著否認這點,老父親對我們和對別人,肯定是有差異的,只是我們還沒發現而已。)

當老父親的個性越來越像孩子,那越來越古怪的脾氣背後,可能正反映了:在這世界上,我們是他最親近、最疼愛的人,而在他們心裡,可能只剩下這麼個可以親近的人,能容許他如此放肆撒野。

欺負最親近的人、誤解最親近的人,可能反映出他們心裡的害怕:沒有這些最親愛的人,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生活了。這是一種對於依賴感的矛盾與恐慌的心理歷程。我們對依賴都有一種「又愛又恨感」,想和別人親近,又害怕自己只想賴定一個人!害怕的小孩,最需要被理解和包容如同我們自己害怕時,需要「被理解」和「被包容」,當老父親的心理退化成孩子的時候,倘若遇到我們「指責型」「教導型」的反應,便容易以「叛逆小孩」的行為模式加以反擊;倘若遇到我們「包容型」「理解型」的反應,則比較容易出現「自由小孩」的行為模式。叛逆小孩,為反對而搗蛋;自由小孩,雖然退化卻自在快樂。如果老父親一定要返老還童,你希望他成為哪一種「小孩」?

面對老父親的孩子氣,擺出一副比父母更像父母的批判姿態是沒有用的。這不只是因為老父親無法接受(別忘了,老父親年輕時可能是不擅表達情感的,他們的自尊往往比天還高),而是因為當我們對他的孩子氣發脾氣時,也可能忽略自己心底隱藏的失落感,我們不忍看到老父親的孩子氣,是因為這會讓我們想到父親的老化,如逐漸殞落的星光。父親老了,其實我們比誰都失落,於是我們總要溫柔地學習用一種不經意的方式,讓逐漸老化的父親,願意停下來休息。

動作輕一點,因為他們真的老了。聲音輕一點,因為他們真的老了。讓老父親感受到被尊重,其實是讓我們自己保有尊嚴。像養育孩子一般,溫柔地對待我們的老父親。因為當老人孩子氣的現象出現,就表示老父親正在走人生的最後一程了。而我們都不知道盡頭的那一天,究竟會落在哪裡?

〈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諮商心理師許皓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諮商心理師,現專職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並兼任學生諮商中心主任。曾在大專教學多年,也曾走入醫院和社區,聆聽發生在不同場域的故事。受過心理動力治療、婚姻與家庭治療的專業訓練,是國內長期耕耘於婚姻與家庭治療訓練的師資之一。長期於公共電視「爸媽囧很大」等節目擔任客座來賓&親子教育專家,並為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隨年歲往上攀爬,她越體會:人們在關係與自我的探尋中,內心所盼所求,不過「真誠」二字而已。
所以她離開諮商專業系所的教學,真誠地回到自己初衷所愛的書寫——以一種面對人心的深刻與同理。她的口吻直接而犀利,筆調溫暖而幽默,從自己、父母到周圍的人,以及許許多多的關係,寫出了發生在我們內心深處的故事,也記錄了我們記憶中不同典範的父母親。
只願,我們能夠面對父母的不完美,原諒不完美的自己。然後同意,原來我們生而都自有一種獨特的價值與魅力。
曾出版著作為《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在愛情的四季裡,妳依然可以做自己》,以及有聲書籍《聽孩子說,我們忘了的事》。

出版:如何出版社

書名: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

目錄:

推薦序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吳娟瑜
推薦序 父母,每個人心中最無法選擇的天賦 謝文憲
推薦序 找到寧靜的美麗與平和的歡喜 楊俐容
推薦序 將與父母和解的過程,轉化成滋養的力量 貴婦奈奈

前 言 解開我們身上的「父母病」

輯一 和解前的自我覺察:喚醒活在心底的16種內在小孩解除「信任危機」
為何與人相處會有困難?
為何無法在人前示弱?
練習1 釐清自己:也許我們沒有想像中那麼不在乎
為何無法感覺自己的感受?
練習2 啟動感覺系統:每個行為背後都與感受相連
為何常常無端對人發火?

放下對「全能感」的執著
為何不願意接受現實?
為何總是看別人不順眼?
練習3 勇敢向父母抗爭:把父母的責任還給他們
為何無法控制地依賴別人?
為何會自我感覺良好?
練習4 照顧內在小孩:對曾經脆弱的自己說話

承擔「自主」的代價
為何對小事缺乏膽量?
為何不敢拒絕別人?
為何難以自我控制?
為何不敢勇於夢想?
練習5 放下不屬於你的遺憾:扛起屬於自己的責任

與心理分裂的困境共處
整合他人身上的好與壞:愛恨交織的矛盾
整合自己身上的天使與惡魔:面具之下黑暗的我
整合關係中的好與壞:家庭裡的三角關係
整合內在的男性和女性特質:被壓抑的性別特質
練習6 揮別幻想中的完美父母:不完美,才是真實人生

輯二 理解父母:認識12種父母的真實模樣
母親是調節情感的「容器」
壓抑的「冰箱母親」
情緒化的「氣象台母親」
強勢的「獅子母親」
過分嘮叨的「直升機母親」
製造傷痛的「刀子母親」
缺席的「透明母親」

父親是勇闖人生的「燃料」
權威的「國王父親」
停留在青春期的「半熟父親」
暴力的「教鞭父親」
缺席的「隱形父親」
不同調的「顛倒父親」
退化的「孩子氣父親」

 

延伸閱讀

「轉帳備註」會影響聯徵、核貸?一輩子不能再辦信用卡?基層行員吐真心話…信用評分怎查一文看懂
「轉帳備註」會影響聯徵、核貸?一輩子不能再辦信用卡?基層行員吐真心話…信用評分怎查一文看懂

2024-10-18

卡友注意!3家信用卡「超商兌點」好康異動…玉山銀、星展銀也大砍優惠,理財達人:比台新還痛
卡友注意!3家信用卡「超商兌點」好康異動…玉山銀、星展銀也大砍優惠,理財達人:比台新還痛

2024-10-25

悠遊信用卡「1條件」沒做到將被停權!中信銀、永豐銀…防盜刷新規明年元旦上路,哪些範圍一次看
悠遊信用卡「1條件」沒做到將被停權!中信銀、永豐銀…防盜刷新規明年元旦上路,哪些範圍一次看

2024-10-28

信用卡沒用就剪掉?20年信貸專家直呼「千萬不要」 1指數會暴增:恐降低信用評分
信用卡沒用就剪掉?20年信貸專家直呼「千萬不要」 1指數會暴增:恐降低信用評分

2024-11-24

王道銀、兆豐銀、國泰世華銀…銀行賀台灣隊鍍金,信用卡優惠比拚,這家6%回饋,CUBE卡優惠券快去領
王道銀、兆豐銀、國泰世華銀…銀行賀台灣隊鍍金,信用卡優惠比拚,這家6%回饋,CUBE卡優惠券快去領

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