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大學前年和紐約服裝設計師賈雯蘭合作,創立Praxes品牌,老師先跑過一輪,再放手讓學生從打樣、設計、報關⋯⋯等做起,這群菜鳥新兵不僅撐過第一年,產品還賣到美國。
「進去前起碼就聽過五個人跟我說,『實踐真的很操喔!你要想清楚。』大一時老師也一再宣導要轉學就快,不適合不要逞強。老實講,要我說哪個作業最累,我還真的講不出來,因為都滿累的。系上熬夜是家常便飯的事情,跟出來工作後沒日沒夜的生活,完全無痛接軌。」一大串話語方落,頓了一頓,她又說,「我都還覺得工作沒那麼累,因為起碼工作有上下班。」
實踐在台灣還不受重視時,在國外的聲望卻日漸崇隆。二○○七年實踐大學設計學院獲美國《商業周刊》評選全球前六十強設計學校,○九年被選為全球最佳前三十強工業設計科系,一四年則被知名評比網站Ranker選為全球前三十強設計院校。
產學合一變亮點 逾兩千國際獎項當後盾 私校漂亮轉型
這一切不是一蹴可幾,而是長久以來師生的點滴努力。專科浮濫升格大學與少子化衝擊之下,大專院校為了永續經營,莫不卯足全力招生,但私校的教學資源既不如國立大學,學費又貴上兩倍;在這場高教的招生競賽中,私校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不少院校瀕臨退場的命運,但實踐的設計學院卻能在紅海中找到自己的利基。
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坦言,「私校經費不足,學費凍漲,想做事還處處受限教育部。」對於「後段班」學校來說,要生存最重要是發展自己的特色,在實踐,這個亮點就是設計學院,去年誕生的Praxes計畫,更是實踐落實產學交流的創舉。
Praxes是實踐服裝設計系老師和紐約服裝設計師賈雯蘭合作創設的品牌,系主任許鳳玉說明,計畫的重點是為研究所和大三、大四的學生打造一個平台,「讓學生可以從設計、打樣、調布、出貨、報關,到如何做商展,每個環節學生統統跑一遍。老師只負責引導監督,學生與廠商溝通的每封信都要CC給老師,我們決定何時出手。」也就是說,實踐從產學合作跳級到產學合一,獨立發展專屬品牌。台灣沒有任何設計學院在做這件事,實踐是第一個。
實踐早在十年前就有想法雛形,卻始終缺乏臨門一腳。實踐的老師們認為台灣市場太小,於是很久以前就想將學生推向國際,例如○八年開始舉辦的國際工作營,或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國內外各種設計比賽,舉凡德國紅點、iF設計大賽等,歷年設計學院大大小小獲獎已逾兩千件。
實踐漸增的國際知名度,在一二年年底得到實質的回饋。當時在紐約發展的台灣設計師賈雯蘭,跟著美國設計師協會前往拜訪實踐,她認為學生的作品具備商業發展的潛力,於是點頭答應擔任客座教授的同時,不只開啟Praxes成立的契機,也讓實踐學生的作品直達紐約商場。
受限於教育部法規,Praxes隸屬附屬機構,不能挪用一絲學費,單據都得上呈教育部報帳,核銷的流程比照公校辦理,得詢比議價,程序繁瑣,不像中國的校辦企業,能像真正企業一樣的效率經營。
許鳳玉笑著說,你不可能等政府或學校資金到位才做事。於是,當初實踐一決定要做Praxes,全院老師分頭去找廠商拉贊助,從模特兒經紀公司到布料廠,老師們挨家挨戶的打探,「因為學生沒有人脈,所以第一輪一定是老師下去跑,最後還有老師自掏腰包捐錢。」難怪陳振貴會說,「實踐的老師都是瘋子。」
Praxes成立的第一年,學生就接到美國網購網站Gilt.com訂單,也和三星、誠品、新光三越等合作,設計手機殼、布置櫥窗、開設快閃店,營收達到兩百萬元,大約是投入成本的一半。而Praxes今年要走下去,還需要再籌兩百萬元。
經驗比書本更可貴 提早接觸商界 三成學生畢業就創業
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章以慶說,「業界對設計師的待遇其實並不好」。許鳳玉表示,設計學院有三成學生畢業後自行創業,因此Praxes的意義就更清楚,「人脈原本在老師身上的都交棒到學生手上。我告訴學生,有一天你會需要白手起家,你要去哪裡找資源?怎麼和廠商談條件?學校希望讓學生知道有很多條路可以走,不是只有書上看到的運作方式。」
透過產學合一,實踐設計學院讓學生在校園裡就體會校外商界運作的規則,早一步踏入社會,也讓社會的力量回饋給學生,讓學習充滿挑戰與活力。國外許多強調實作的學院早就這麼做了,在台灣,許多大學正要起步中。
(攝影/林育緯)
「教室即工廠」實踐大學聚焦耕耘設計領域,產學合一的成果傲人,Praxes計畫甚至走上高難度的品牌經營。(攝影/林育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