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時沒有重點,不只會讓周圍的人感到困惑,還可能因企圖傳達某些想法而說得太過分,以至於不小心傷了別人的心,或是為了掩飾尷尬而說了不好笑的笑話,反而讓場子更冷。
假設以提高團隊生產力的情況為例:
「為了提高團隊的生產力,我認為應該從縮短開會時間著手。說到開會,使用完會議室之後若不確實清理乾淨,是會造成大家的困擾的。各位每週平均開幾次會呢?開會大概都花1個半到2個小時左右,對吧。開會時,發言的人也總是那幾個,不講話的就都完全不講話。無論如何,請大家一定要出席,一起提高生產力吧!」
這段話簡直是是莫名其妙,令人不知所云。
「生產力」到底是指什麼?說話者根本沒認真想過該如何統整其發言,所以才會從「提高生產力」起頭,卻以「一定要出席」這樣的行動為結論,徹底離題。
我們當然還是能大致聽出他想要表達的意思,但這個人顯然平常不太深入思考,所以說起話來非常地情緒化。不僅沒辦法正確地掌握每個詞彙的意義,也沒注意到自己其實越講越離題,根本無法貫徹主題直到結論。週遭若有這樣的人肯定難以配合,工作當然也不可能順利進行。
像這樣說話時重點不明確,不只會讓周圍的人感到困惑,還可能因企圖傳達某些想法而說得太過分,以至於不小心傷了別人的心,或是為了掩飾尷尬而說了不好笑的笑話,反而讓場子更冷。這樣在人際關係上很容易產生問題。
各位的身邊一定也有幾個像這樣的人存在吧。說不定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而論點明確且不離題的人,其發言則會像這樣:
「為了提高團隊的生產力,我認為應該從縮短開會時間著手。目前超過1個半小時的會議佔了所有會議的一半以上。更糟糕的是,費時超過2小時的會議竟然也不少。而我嘗試思考開會時間為什麼會拉長,結果歸納出了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第一, 會議目的不明確,發言冗長沒意義。
第二,討論到一半就嚴重離題。
第三,每個人的發言都非常冗長,而且結論不明確。
第四,大家缺乏會議成本概念,誤以為只要聚在一起談話即可。
那麼,接下來就針對上述各點來思考解決對策:
關於第一點,很多會議的目的其實並不明確,與會者也不清楚該達成什麼,於是發言往往就變得冗長毫無意義。因此,我認為今後要召開會議時,都該明確提出會議目的、討論議題,以及預定結束的時間,這三項資訊。下次我們再依此來檢討改善狀況。接著關於第二點……」
像這樣的發言就很清楚易懂,論點也毫無偏離,從頭到尾都非常明確。如此便能自然地發揮領導力,順利解決問題。一旦成功的經驗增加,這個人就會進一步成為更優秀的領導者。
一般人都覺得自己想得夠多,但實際上思慮大多都很淺薄,只是「無效率的空轉」罷了。這不是聰不聰明的問題,其實只是因為幾乎從沒受過思考訓練的關係。
所謂「思慮淺薄」就如其字面意義,是指想得不夠深入,只想到表面的狀態。正因為沒有好好想過,所以當被問到「到底是什麼意思?」時,根本說不出話來。
自己所用的詞彙意義為何?對方會如何解讀?該怎麼說明才好?這些若沒好好想過,發言就漏洞百出。在這種情況下,別說是辭窮了,通常這個人的想法本身就有問題。
而所謂「無效率的空轉」,則是指面對難題時,不深入思考以解決結果,只是在問題表面打轉了事。
例如,以前述的例子來說,為何開會總是開很久?是哪個部分拖延到了?無法縮短的瓶頸何在?該怎麼縮短時間?只要提出這些疑問並深入思考,便不會陷入無效率空轉的狀態,遲早能找出真正的問題所在。
然而,很多人對於提出問題這件事總會有所遲疑。在日本,似乎還存在著提問會被視為不禮貌的文化與氣氛;但在歐美等國則非常盛行問答式的溝通。日本留學生往往一開始對這部分感到不知所措。
不過,暫且撇開猶豫不敢提問的毛病,批判性思考能力低落、想不出要問什麼,其實才是更大的問題。
思考及討論一旦陷入空轉,花再多時間也不會有進展,永遠無法深入,便會流於因襲陳腐的表面功夫。怎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我們從小學到大學,幾乎都沒受過任何「深入思考」、「真正認真的思考」等訓練。
不過,我覺得這部分的個人差異實在太大,能夠「保持冷靜、整理情緒」的人並不多。讓思想逐漸深化,找出所有選項,然後一一加以評估並訂出先後順序的訓練,其實就和重量訓練一樣,會越練就越有力。
好好思考並適當地運用詞彙來進行溝通,所有人都能透過訓練,擁有比現在深入數倍的思考力,且能準確地理解並運用詞彙。
掌握詞彙的主要意義與涵義範圍
不論是在思想文字化方面,還是溝通方面,都必須注意詞彙的涵義。每個詞彙都有其主要意義,同屬該地區、該時代、該社群團體內的每個人大概都能想像、理解這種意義,而且理解的差異都不大。
就以「早上」一詞來說,通常是指中午以前,絕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會理解為「到中午為止」的時間帶。也許對某些行業的人來說,一直到下午兩點為止都算是早上,但這些人並非多數,因此,關於「早上是到何時為止」這點基本上是很明確的。
不過,「早上是從何時開始起算」這點就因人而異了,而且差異範圍可說相當大。凌晨三點就起床工作的大有人在,也有人覺得六點左右開始才算是早上,更有人是睡到超過九點半才醒,而覺得九點半以後才是早上。
相對來說,「學校」、「工作」、「腳踏車」等事物的表達則較具有共通意義。該詞彙所指的事物也許有新舊之分,但不太會產生誤解或爭議。這類詞彙只要附加說明就能明確表達意思。
例如,「那台新的腳踏車」或是「放在儲藏室裡的,是我在小學時騎的腳踏車」,其本身意涵為單一、固定的。
而「痛苦的」、「悲傷的」、「深愛的」這些表達情感用的詞彙則比較含糊曖昧,對大多數人來說具有某些類似的含義,但不如用來表達事物的詞彙那麼明確,這些只能表達某些近似的概念。
另外,「全力以赴」、「責任感」及「必定執行」等詞彙,對不同人的意義差距就相當大了。依據每個人的標準、價值觀、背景、成功經驗、失敗經驗等不同,這些詞彙所代表的意思也會有很大的差異。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標準來決定詞彙的涵義,只是我們在與人交談時都不太會意識到這點。
所謂的「全力以赴」,對某些人來說是從10點努力到18點,但也有人認為一天要工作18個小時以上才能算是全力以赴。有人覺得通宵熬夜是理所當然的,也有人覺得不睡覺根本就不合理。而在覺得不睡覺不合理的人之中,有人不懂拼到那種地步有何意義,也有人認為通宵熬夜會影響隔天的工作效率,因此,即使要全力以赴也絕對不熬夜。
而「責任感」一詞,依每個人的標準不同,可代表從「一切都必須徹底實行的態度,即使賭上自己的名譽與性命也絕對要做到」到「既然不得不做,就在能力範圍內盡力而為」等不同程度。某些人很可能幾乎從沒考慮過詞彙所代表的意義。
誠如前述,所有的詞彙都具有該地區、該時代、該社群團體內多數人所共同理解的主要意義,以及個人與次群體之間所認知的涵義範圍。而且,依詞彙的種類不同,有些詞彙的涵義範圍比較窄,有的則較寬。
甚至同樣的詞彙其主要意義也可能不同。例如,白色指的不是白色而是灰色,甚至還可能代表了黑色。
因此,我們必須時時思考、更深入理解自己與他人所用詞彙的確切意義為何?是基於何種意圖而使用這個詞彙?是有意識地使用?又或者只是無意識地脫口而出?而經常思考、進一步深入了解各詞彙分別有怎樣的涵義範圍?與一般的意義有何差距?差距有多大?會因個人差異而產生多麼不同的解釋?
這些問題不僅對工作或私人生活都非常有幫助。
正因為詞彙具有這樣的涵義範圍變化,所以對文字、言語較敏銳,且能針對情境準確運用的人所說的話,就會非常地清楚易懂。當說話者定義明確,我們就能明白理解其內容,每一項說明都能迅速輸入到大腦裡。
這樣的言語、文字沒有模糊地帶,想表達的,都能迅速、精準地被理解。聽話的人不會感到困惑、也不會誤解,能有效地進行溝通。
若你身邊有人說話總是清楚易懂,請務必注意他們的用字遣詞,以及你對其所用詞彙的感受。你一定會發現,他們所說的一字一句總能直入人心。
說起話來看似隨性,但詞彙的選用卻極為精準,絕不含糊。甚至不只是說明清楚而已,話題內容本身也不會讓人不舒服。即使是在解釋某個全新的概念,也能讓人徹底聽懂,忍不住直呼:「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原來是這樣的啊。」這種人能精準掌握每個詞彙的意義,以我們所理解的方式運用,並針對意義不同的部分為我們解說差異所在。他們的話自然順暢且毫無勉強,更不會突然天外飛來一筆。他們不僅詞彙運用精準,看法、論點亦十分明確。而且,多數都事業有成。
畢竟要自己本身不困惑,才不會造成一起工作的人疑惑。這樣才能有條有理地進行所有的工作。
說話不含糊曖昧又態度坦率,更是討人喜歡。採取恰當的說話方式,話也不說得過度,也不潑人冷水,這樣的人當然廣受歡迎,故能成為優秀的領導者。
他們總是觀念清晰,想說什麼都能輕易地表達出來,也就不會累積壓力。輕輕鬆鬆便能傳達想法、表達情緒,少了壓力,便能以自然的態度溝通,如此一來,對方也能放鬆,人一放鬆就更容易聽懂。這就是領導力的來源。
當我們覺得某人因聰明而事業有成時,其實多半是看到這個人因為對言語的敏銳,而展露出的高度溝通能力。
那麼,對言語、文字反應遲鈍的人又是怎樣的呢?這樣的人不僅用字遣詞讓人難以理解,其自身的想法也往往模稜兩可、含糊不清。自己說著說著就會開始動搖,慌慌張張地持續說著沒有意義的話。若沒人阻止,有些人甚至會連續說上幾十分鐘還不罷休呢!
〈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赤羽雄二
1978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部,進入小松製作所,參與工地用傾卸車的研發工作。1983年進入史丹佛大學研究所,取得機械工程碩士,並研習碩士進階課程。1986年進入麥肯錫顧問公司,負責包括:經營策略的規劃與執行輔助、新組織的設計與引進、行銷、新事業的創立等各式專案。1990年從零開始建立麥肯錫首爾辦公室,不僅成為超過120間公司的成長原動力,更輔助韓國企業,尤其是LG集團在全球各地的發展。2002年以「孕育更多『源自日本的全球化新興企業』」為使命,與夥伴共同創立了Breakthrough Partners公司。近期積極投入大企業的經營管理改革、管理人才培育、新事業創立及開放式創新等相關工作。
出版:悅知文化
書名:零秒思考力:全世界最簡單的腦力鍛鍊
目錄:
專文推薦
前言
第1章 思考的訣竅
將浮現於腦海的情境、感覺轉換為文字
以自在、準確地運用言語、文字為目標
掌握詞彙的主要意義與含意範圍
思考要避免淺薄、無效率的空轉
「沉思默想」與「只說不想」都是行不通的
第2章 你可以做到零秒思考
不是多花時間,思想就能深入
能幹的人、優秀的管理者一定都決斷如流
終極境界就是零秒思考
零秒思考與資訊收集
透過寫筆記的方式來培養零秒思考力
寫筆記的功效
─ 寫筆記可以整理思緒
─ 寫筆記可以建立自信,讓人更積極向上
─ 寫筆記可以平息怒氣
─ 寫筆記可以讓你快速成長
第3章 培養零秒思考力的訓練法
標題的寫法
─ 以類似的標題反覆書寫多次
─ 儲備標題的方法
內容的寫法
─ 將各行寫得長一點
─ 努力寫出四到六行內容
─ 不必在意書寫順序
─ 一定要維持筆記格式
不管想到什麼,總之都寫下來就是了
最好利用用過的A4紙背面來寫
每天要寫10張筆記
每張花一分鐘,在想到的瞬間就記錄下來
不用筆記本、日記本或Word等軟體記錄的理由
隨時隨地都能在一分鐘內寫完筆記的訣竅
─ 選用最適合寫筆記的筆
─ 讓自己隨時隨地都能寫筆記
把情感化為思想,把思想寫成筆記
各類不同狀況、需求的筆記標題範例
─ 讓心情平靜、整理思緒
─ 順暢地與人溝通
─ 徹底實現自己想做的事
─ 有所成長、在工作上表現得更好
第4章 徹底活用筆記
若是再深入挖掘,筆記便能發揮進一步效果
針對一個主題,從多種面向來寫筆記
─ 寫15~20張以上,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進階版的筆記
筆記與邏輯樹狀圖的關係
運用筆記來建立企劃書
─ 把想到的點子全都寫下來
─ 將筆記攤開排列以便檢視
─ 若想到新的點子,就補充進去,並加以整理
─ 調整整體平衡
─ 一邊檢視筆記一邊製作PowerPoint文件
─ 等待數日讓企劃書成熟,再微調細節使之更臻完美
讓團隊成員和家人也開始寫筆記
─ 鼓勵周圍的人寫筆記
─ 一邊聽對方傾訴煩惱,一邊替他寫筆記
第5章 筆記的整理與運用
將筆記分類收入透明文件夾中
重新檢討文件夾的分類
筆記的後續處理
─ 筆記的保存方法
─ 筆記的保存方法
─ 平常不須回顧筆記
─ 每三個月整理一次文件夾,迅速瀏覽
─ 再過三個月後,做最後一次的回顧
結語
專文推薦
前言
第1章 思考的訣竅
將浮現於腦海的情境、感覺轉換為文字
以自在、準確地運用言語、文字為目標
掌握詞彙的主要意義與含意範圍
思考要避免淺薄、無效率的空轉
「沉思默想」與「只說不想」都是行不通的
第2章 你可以做到零秒思考
不是多花時間,思想就能深入
能幹的人、優秀的管理者一定都決斷如流
終極境界就是零秒思考
零秒思考與資訊收集
透過寫筆記的方式來培養零秒思考力
寫筆記的功效
─ 寫筆記可以整理思緒
─ 寫筆記可以建立自信,讓人更積極向上
─ 寫筆記可以平息怒氣
─ 寫筆記可以讓你快速成長
第3章 培養零秒思考力的訓練法
標題的寫法
─ 以類似的標題反覆書寫多次
─ 儲備標題的方法
內容的寫法
─ 將各行寫得長一點
─ 努力寫出四到六行內容
─ 不必在意書寫順序
─ 一定要維持筆記格式
不管想到什麼,總之都寫下來就是了
最好利用用過的A4紙背面來寫
每天要寫10張筆記
每張花一分鐘,在想到的瞬間就記錄下來
不用筆記本、日記本或Word等軟體記錄的理由
隨時隨地都能在一分鐘內寫完筆記的訣竅
─ 選用最適合寫筆記的筆
─ 讓自己隨時隨地都能寫筆記
把情感化為思想,把思想寫成筆記
各類不同狀況、需求的筆記標題範例
─ 讓心情平靜、整理思緒
─ 順暢地與人溝通
─ 徹底實現自己想做的事
─ 有所成長、在工作上表現得更好
第4章 徹底活用筆記
若是再深入挖掘,筆記便能發揮進一步效果
針對一個主題,從多種面向來寫筆記
─ 寫15~20張以上,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進階版的筆記
筆記與邏輯樹狀圖的關係
運用筆記來建立企劃書
─ 把想到的點子全都寫下來
─ 將筆記攤開排列以便檢視
─ 若想到新的點子,就補充進去,並加以整理
─ 調整整體平衡
─ 一邊檢視筆記一邊製作PowerPoint文件
─ 等待數日讓企劃書成熟,再微調細節使之更臻完美
讓團隊成員和家人也開始寫筆記
─ 鼓勵周圍的人寫筆記
─ 一邊聽對方傾訴煩惱,一邊替他寫筆記
第5章 筆記的整理與運用
將筆記分類收入透明文件夾中
重新檢討文件夾的分類
筆記的後續處理
─ 筆記的保存方法
─ 筆記的保存方法
─ 平常不須回顧筆記
─ 每三個月整理一次文件夾,迅速瀏覽
─ 再過三個月後,做最後一次的回顧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