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橫山鄉,一座位於台六十八快速道路旁、離新竹市二十多公里的山鄉,曾有繁華的過往,如今卻成落寞小鎮,但對陳文堂來說,橫山是他的故鄉、是退休後的安身之所,他想讓這座擁有年少美好記憶的小鎮重現風采,於是,一場小鎮柔性改造運動,悄悄展開。
陳文堂,去年正式從新加坡諾華亞太區人資總監的職位退休,他早已啟動的改造推得更積極了。「我想要優雅地老去,住在自己喜歡的地方。」穿著有型的他,二十年來過著空中飛人的生活,如今停駐腳步,倦鳥歸巢,對於橫山的沒落,他多所感慨;對於退休,因著感慨,也早醞釀出想法。
陳文堂回憶,有一次在新加坡,和一名將卸任的法國高階主管聊未來,發現對方一點計畫也沒有,對於故鄉也已無感,這讓他反思自己也總來去匆匆,家鄉停留在兒時記憶,但實際上,橫山早已人口外移、產業沒落,他的退休之所,早已不復當年的繁華。
辦論壇 找產學界人脈,打造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辦論壇 找產學界人脈,打造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陳文堂在回程飛機上思考,如果是橫山,該怎麼做?他開始在工作之餘,研究橫山的文化、歷史、產業發展。他發現這裡曾是採茶重鎮、種梨也很有名,如今雖然產業凋零,仍保留當年許多人文生態。
他也注意到離橫山不遠的內灣,也有類似困境,卻因發展老街、聯外鐵路後,藉由觀光而復甦起來,內灣的變化觸動他靈敏的思惟,於是,○六年四月,「橫山論壇」成形了。
「我把人力資源專業轉化到論壇上,連結各領域有能力、有熱情的朋友加入討論。」陳文堂以橫山老家的三合院庭園當據點,找來許多關心在地發展的產學界朋友一起討論,朋友引介朋友,例如交通部長葉匡時、荒野保護協會徐仁修、工研院南分院執行長室總監陳幸雄等人,都曾是座上賓。大家集思廣益,提供如何振興橫山的想法,八年下來,慢慢展現成果。
「我們的想法,是讓遊客去內灣前,可以花一個下午來橫山走走。」陳文堂說,橫山的大山背地區,有著豐富的人文、生態,若規畫得當,會是很好的旅遊景點,可以打造為「沒有圍牆的生態博物館」,但是要吸引人潮,首先要解決聯外交通。
▲橫山論壇不拘泥於形式,常是在聚餐、出遊的聊天中,許多想法成形。
拚觀光 促成免費公車,用國際觀讓小鎮復活
拚觀光 促成免費公車,用國際觀讓小鎮復活
橫山論壇觸發了清大教授林福仁的靈感,他找中華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蘇昭銘投入一個研究計畫,規畫出一條兼具觀光和服務當地居民交通的公車路線,並在陳文堂的穿針引線下,向橫山鄉鄉長古榮耀簡報。
這套計畫獲得古榮耀的支持,大家又力爭交通部、新竹縣政府等單位協助,前後歷時近三年,今年十一月初,「大山背」免費公車正式上路,配合火車車班,一小時發車一班,行經步道、人文生態館等景點,為小鎮的改造,點燃第一盞希望的燈。
陳文堂的投入,感召許多人共襄盛舉。科技業老闆羅錦福感受到他對鄉土的盡心盡力,已決定退休後追隨腳步,把時間奉獻給新竹,並進入交通大學念客家族群與文化研究所;今年也從高鐵公司退休的弟弟陳文聰,對於橫山交通發展也提供許多具體意見,他還說,哥哥的國際視野有助於把橫山的格局拉大。眾人目標一致,就是要讓橫山成為活生生的客家小鎮。
「能和朋友相聚很好,但讓幸福有使命感一點,更好。」陳文堂喝著茶幽幽地說。退休後的生活步調雖然慢了,但要做的事情更多了,而橫山在陳文堂的傾力推動下,相信能帶來驚喜的改變。
▲陳文堂把過去在職場擅長的人脈連結能力,應用在新竹小鎮再造中。
陳文堂
出生:1960年,54歲
職場:新加坡諾華亞太區人資總監等,共28年資歷
退休:2013年
第二人生:創辦橫山論壇,促進地方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