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現今文創這兩字喊得震天動地的年代,諷刺的是,消費者對於設計的尊重並沒有想像中的跟著提昇。
特別是錙銖必較、務求最大利益的老闆,關於設計行銷方面的成本能省則省(當然跟景氣、市場規模大小也有關)、能占多少便宜絕對不會少A。底下是幾種常見的類型:
2.什麼都想要型:這種通常我們會根據老闆的「想法」(假設合理的話)做出幾種原型(然後通常只給一套的費用),這時老闆又會異想天開地加入他自己任性的想法;要你綜合各家精華、最後變成你交差完,永遠不會想再看到的四不像。
3.吃人夠夠型:這種老闆是小編最討厭的一種。在他們眼裡只有眼前看過的實體才需要成本,隱性的時間花費、設計師的養成這些都像是不用投入成本的,然後就會出現「啊就不是就底色換一下而已」、「蛤~這看起來我也會做,為什麼那麼貴」、「順便多做幾個」這類自以為很會的話語。特別是「順便」這兩個字就令人火大,什麼叫做順便?擦屁股的衛生紙會順便拿來擦嘴嗎?老闆們都會覺得好像「看起來」很容易,隨隨便便就做/畫出來的東西,為什麼要那麼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