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所謂的自由,就是不怕被別人討厭

所謂的自由,就是不怕被別人討厭

2014-11-16 17:13

你過的是屬於你自己的人生。如果要問為誰而活,毫無疑問是為了你自己。又如果你不為自己的人生而活,那麼到底是誰要去為你的人生而活?

否定「認同的需求」,不要為了滿足「那個人」的期望而活

哲學家:得到他人的認同的確是一件開心的事。但要說到「認同」這件事是不是絕對必要,那可就不一樣了。到底為什麼需要尋求其他人的認同呢?為什麼想得到別人的稱讚呢?

年輕人:得到他人的認同,我們才會真正感覺到「自己有價值」。別人的認同可以抹消我們的自卑感、擁有自信。老師您之前不是也提到過,所謂的自卑感是價值判斷的問題。我就是因為得不到父母的認同,才會一直在自卑感的包圍下成長!

哲學家:那麼,用你身邊熟悉的場所為例來想想看好了。假設你在上班的地方撿垃圾,可是身邊的人完全沒注意到。又或者,就算注意到了,也沒有人感謝你,連一句「謝謝」都沒有。那麼,你之後還會繼續撿垃圾嗎?

年輕人:嗯,如果都沒人感謝我的話,說不定我會放棄。因為我撿垃圾是「為了大家」呀。如果為大家付出,卻連個感謝都沒有,豈不是讓人失去繼續做下去的意願?

哲學家:所謂「認同的需求」的危險性就在這裡。究竟為什麼要尋求他人的認同?大多數的情況下,是受了「賞罰教育」的影響。
只要採取適當的行動,就會得到讚賞;萬一做出不當行為,則要接受處罰。實施賞罰教育後,將衍生出一種錯誤的心態:「如果沒有人稱讚我,就不採取適當的行動。」「如果沒有人處罰我,就做出不當的行為。」也就是先有了想要別人稱讚的目的,才去撿垃圾。於是只要得不到讚美,就會覺得憤慨,或是下定決心再也不要做這些事。這很明顯是一種奇怪的想法,不是嗎?

年輕人:不是這樣的!想獲得喜歡的人的認同、想被身邊的人接納,這是理所當然的需求!

哲學家:你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我們「並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你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我也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我們沒有必要去滿足別人的期望。

年輕人:這種說法太自私了!您的意思是要我們只顧自己,獨善其身過日子嗎?

哲學家:你過的是屬於你自己的人生。如果要問為誰而活,毫無疑問是為了你自己。又如果你不為自己的人生而活,那麼到底是誰要去為你的人生而活?我們終究還是要顧著「自己」過日子,而且也沒有道理不這麼做。

年輕人:這是多麼卑劣的想法!

哲學家:老是想要尋求別人的認同、在意他人的評價,到最後你過的就是別人的人生。因為太想獲得認同,結果就依照他人「希望你是如此」的期望,拋棄真正的自我,過著別人的人生。請記住,如果你「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那麼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望而活」。所以當別人不能如你所願地行動時,你不可以因此動怒,因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年輕人:不對!您要知道,我們確實有認同的需求。只不過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同,我們必須先尊重並認同他人。同時,正因為認同了他人、認同了不一樣的價值觀,我們自己也才能被對方接納、尊重。也由於這種相互認同,我們才能夠構築這個「社會」!老師您的論點將人類逼進了孤立的死巷裡,引起對立,這一切根本就是挑撥人與人之間不信任及猜疑心的惡魔伎倆。

哲學家:想想吧,只要得不到認同就會感到痛苦,所以你得不到別人和父母的認同,就沒有自信。像你這樣的人生,真的可以算是是健全的嗎?

比如「因為神在看著我們,所以積德行善」,和「因為神並不存在,所以允許惡行」根本就是殊途同歸的虛無思想。其實就算神不存在,就算得不到神的認同,我們還是一樣要過日子;也正因為我們要克服這無神世界的虛無,所以必須否定獲得他人認同的必要性。

年輕人:我們希望獲得社會認同的這些需求該怎麼辦?我們為什麼想在組織和團體中出人頭地?又為什麼要追求名聲地位?完全都是因為想在整個社會中成為出色的人物後,得到大家的認同,歸根究底就是為了尊重及認同的需求!

哲學家:好,獲得了認同,是不是就能說是真正的幸福?那些在社會上已經有相當地位的人,真正感受到幸福了嗎?

想要獲得別人認同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是以「滿足他人的期望」為手段。遵循賞罰教育的做法,只要採取適當的行動就可以獲得讚美。可是一旦我們把工作的目的變成「滿足他人的期望」時,工作做起來應該會很辛苦吧。因為你常常要在意別人的目光、害怕他人的評論、刻意壓抑「自我」的本性。

並不是要他們表現出旁若無人的樣子。其實如果想理解這個部分,必須先知道阿德勒心理學中「課題的分離」的概念。

什麼是「課題的分離」?

哲學家:假設有一個很不用功的小孩。上課不聽講,也不做習題,連課本都丟在學校。如果你是他的父母,你會怎麼做?

年輕人:當然是想盡一切辦法讓他用功讀書啊。像是讓他去補習或請家教,視情況而定,甚至揪著他耳朵也要想辦法解決,這是身為父母應盡的責任吧。我就是在這種教養方式中長大的。每天的功課沒寫完之前,是沒有晚餐吃的。

哲學家:那麼讓我再請問你一個問題。在這種高壓強制下被迫讀書的結果,你有沒有變得喜歡讀書呢?

年輕人:很遺憾,我並沒有變得喜歡讀書。我只是為了應付學校及考試而讀書,就像例行公事一樣。

哲學家:孩子要不要用功讀書,或是要不要和朋友出去玩,這原本是「孩子的課題」,而不是父母的課題。

簡單來說,就是就算父母代替孩子讀書也沒用吧?

年輕人:是啊,話是那麼說沒錯。

哲學家:讀書是孩子的課題。所以當父母命令孩子「好好用功讀書」時,就像帶著滿腳泥巴踩進別人家裡,干涉了別人的課題。這麼一來,就很難避免衝突了吧。因此我們必須站在「這是誰的課題?」的觀點,將自己和他人的課題切割開來。

年輕人:切割之後要怎麼做?

哲學家:不涉入他人的課題。就只有這樣。大致上,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只要能做到課題的分離,人際關係應該也會產生劇烈的變化。

年輕人:那到底要怎麼分辨「這是誰的課題」呢?說真的,在我看來,讓孩子用功讀書也可以算是父母的責任啊,因為幾乎很少有孩子是喜歡而且自願用功讀書的,不管怎麼說,父母都是監護人嘛。

哲學家:要區分是誰的課題,請想一想「因為這個決定而帶來的結果,最後會由誰來承受」?

如果孩子選擇了「不用功讀書」,那麼最後要接受這個決定所導致的結果,例如功課跟不上,無法進入心目中理想的學校等等的,不會是父母,毫無疑問的,就是孩子自己。也就是說,用功讀書是孩子的課題。

年輕人:不對,不對,完全不是這樣!為了不讓事情惡化到那個地步,身為人生路上的前輩和監護人的父母,也有責任告誡孩子,要他「用功讀書」吧。這是為孩子著想,並不是干涉他們的行為。或許「用功讀書」是孩子的課題沒錯,但「要讓孩子用功讀書」就是父母的課題了。

哲學家:世上的父母的確常常說「這是為你著想」這句話。但是很明顯的,父母們是為了自己的目的。也就是說,不是「為了你」,而是「為了我」。正因為孩子察覺到這種欺瞞行為,才會有反彈的舉動。

年輕人:那麼您的意思是,因為這是孩子自己的課題,所以即使孩子完全不用功讀書,也都應該隨他去囉?

哲學家:這裡必須注意的是,阿德勒心理學並不鼓勵放任主義。所謂的放任,是完全不知道孩子在做什麼,也不想知道。我所說的不是那樣,而是清楚知道孩子在做些什麼,在身旁守護他。以讀書來說,可以事先讓他知道這是他自己的課題,如果他想要用功讀書,你會隨時在身邊提供他需要的支援。但是,絕對不要干涉孩子的課題。在孩子沒有提出請求的情況下,不要一一插嘴干涉。

年輕人:這種做法不限於親子關係嗎?

哲學家:有句諺語是這麼說的:「我們可以將馬牽到水邊,卻不能強迫牠喝水。」因為無視當事人的意願,強迫他「改變」,只會在事後引起更強烈的反彈。

只有自己可以改變自己。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

哲學家:你剛才說「不想被任何人討厭」,還說「哪有人刻意想要被別人討厭」,是吧?我也一樣,並不希望被其他人討厭。話雖然這麼說,但這些事卻和我們的努力無關,事實上,既有討厭我的人,也有討厭你的人。當你被人討厭,或只是覺得好像有人討厭你的時候,是什麼心情?

年輕人:當然很苦惱啊。一直不停地想:「為什麼別人會討厭我?」「到底自己的行為有哪些地方不恰當?」「和別人互動的時候,是不是這樣做比較好?」……產生自責的念頭,很煩惱。

哲學家:不想被別人討厭是人類極其自然的欲望與衝動。近代哲學的巨人—康德稱這樣的欲望為「傾向性」。就是本能的、衝動的欲望。如果說順著這種傾向性,也就是順著欲望或衝動過日子、像顆從坡道上滾落的石頭一樣,就是「自由」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那樣的生活方式頂多只是欲望和衝動的奴隸罷了。真正的自由其實是將滾落的自己由下往上推的態度。

石頭本身是沒有力量的。一旦由坡道上開始滾落,就會因為重力或慣性的作用不斷滾動。但我們不是石頭,是可以和傾向性對抗的;我們可以讓滾落的自己停下腳步,順著坡道往上爬。

認同的需求或許算是一種天生的欲望吧。那麼,難道我們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同,就必須在坡道上不斷翻滾嗎?要像滾動的石頭一樣損耗自我,直到失去原來的形狀、變得圓滑為止嗎?最後變成的這顆球體真的可以算上是「真正的自己」嗎?這是不可能的。


年輕人:您是說,抵抗本能和衝動就是自由嗎?

哲學家: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一切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所以我們希望由人際關係中解放、尋求自由。但是要在宇宙中自己一個人獨自生活,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思考到這裡,對於「所謂的自由是什麼?」可以說已經有了結論。

換句話說,「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年輕人:您、您說什麼?!

哲學家:就是有人討厭你。那正是你行使自由、讓自己生活自在的證據,是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

被討厭的確很難過。可以的話,還是希望不被任何人討厭,可以滿足認同的需求。可是為了不讓所有人討厭而汲汲營營的生活,不只非常不自由,同時也是不可能的任務。想要行使自由,就要付出一些代價。而為了人際關係上的自由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就是被別人討厭。

年輕人:錯了!這絕對是錯的!那才不是自由!那是慫恿大家「變成壞人」的惡魔思想!

哲學家:相信你一直以來所認為的自由就是「從組織中解放」吧。例如由家庭、學校、公司或國家等等組織跳脫出來就是自由。可是就算你由組織跳脫出來,還是無法得到真正的自由。如果你無法不在意他人的評價、無法不害怕被人討厭,也不想付出可能得不到認同的代價,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得不到自由。

年輕人:⋯⋯老師,您是要我「惹人討厭」嗎?

哲學家:我是要你別害怕被人討厭。

我並不是要你刻意選擇惹人討厭的生活方式或做壞事,請不要誤會了。

年輕人:可是⋯⋯好,那我換個方式問好了。人,是否有能力承受自由的重量?人真的有那麼堅強嗎?例如:就算被父母討厭也無所謂,可以只顧自己、蠻不講理嗎?

哲學家:不是要大家獨善其身,也不是蠻不講理,只是要做到「課題分離」而已。就算有人不為你著想,那也不是你的課題。還有,認為「別人應該喜歡我」或是「我已經付出這麼多,要是不喜歡我就太奇怪了」等等,其實都是介入對方課題、尋求回報的想法。

不害怕被討厭的可能性,邁步向前,不去過那種如同由坡道上滾落的人生,攀登眼前的上坡路。這就是對人類而言的自由。

假設我眼前有兩個選項,一個是「受歡迎的人生」,另一個是「被討厭的人生」,當我非得從中選擇一項時,我一定毫不遲疑選擇後者。因為在顧慮別人怎麼想之前,我希望先誠實地貫徹自我。也就是我想要自由地生活。

希望「不讓人討厭」或許是我的課題,但「要不要討厭我」就是別人的課題了。即使有人不為我著想,我也無從介入。當然,就像之前跟你提過的那句諺語,我可以努力「將馬牽到水邊」,可是那匹馬要不要喝水,就不是我的課題了。

變得幸福的勇氣中,也包含了「被討厭的勇氣」。當你獲得這種勇氣的同時,人際關係應該也會頓時變得輕鬆了吧。〈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關於阿德勒: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
出生於維也納,是一位醫師、心理學家、兒童教育家,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與佛洛伊德、榮格同為心理學三巨頭之一。他相信人的一切行為都有目的,並認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研究過程也應該以個人的特殊心理經驗為對象。阿德勒的學說讓心理學從「生物性」轉向「社會性」,對心理學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許多治療學派也都引用他的學說,他更被奉為家族治療的鼻祖。

作者:
岸見一郎

哲學家。1956年生於京都,居於京都。高中開始以哲學為志向,進入大學後,經常成為老師家中的不速之客,不時與老師展開唇槍舌戰。京都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結業。除了專攻哲學(西洋古代哲學,尤其是柏拉圖哲學)外,1989年起開始研究阿德勒心理學。積極從事阿德勒心理學及古代哲學的著述、演講,並擔任多家醫院精神科的「年輕人」心理諮商,同時也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定的諮商師與顧問。

古賀史健
自由撰稿人。1973年生。專門以聽寫記錄的方式從事書籍撰寫,參與過許多暢銷的商業書刊,以及非小說類書籍的出版。所撰寫的訪談稿,向來以臨場感及節奏感十足而頗受好評。

出版:究竟出版社

書名: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目錄:
第一夜 否定心理創傷
不為人知的「第三巨頭」/為什麼「人是可以改變的」?/心理創傷並不存在/人,會捏造憤怒的情緒/不受過去支配的生活方式/蘇格拉底與阿德勒/你「甘於現狀」嗎?/你的不幸,是自己「選」的/人,常常決定「不要改變」/你的人生決定於「當下」

第二夜 所有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為什麼討厭自己?/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自卑感,是一種主觀的認定/當成藉口的自卑情結/自傲的人,同時也感到自卑/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競賽/「會在意你長相的只有你自己」/從權力鬥爭到復仇/認錯不等於「承認失敗」/如何跨越迎面而來的「人生任務」/紅線與頑強的鎖鏈/不要漠視「人生的謊言」/從擁有的心理學到使用的心理學

第三夜 割捨別人的課題
否定「認同的需求」/不要為了滿足「那個人」的期望而活/什麼是「課題的分離」?/割捨別人的課題/一舉解決人際關係的煩惱/斬斷難題/認同的需求讓你不自由/真正的自由是什麼?/人際關係的王牌由「我」掌握

第四夜 世界的中心在哪裡?
個體心理學與整體論/人際關係的終極目標在於「社會意識」/為什麼只關心「我」?/你並不是世界的中心/傾聽更大的共同體之聲/不能責罵,也不能稱讚/「鼓勵」的方式/為了讓自己感覺有價值/只要存在,就有價值/人無法靈活運用「我」

第五夜 認真活在「當下」
過多的自我意識,反而牽制自我/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納自我/信用和信任有什麼不同?/工作的本質在於對他人的貢獻/年輕人要超越成年人/工作狂是人生的謊言/由這一瞬間開始變得幸福/想成為「特別的存在」的人有兩條路/甘於平凡的勇氣/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舞動的人生/為「此時、此刻」點上最閃亮的聚光燈吧/人生中最大的謊言/為無意義的人生增添「意義」

後記 跨出那一步的勇氣 古賀史健
後記 從這個瞬間開始變得幸福吧! 岸見一郎

延伸閱讀

麥當勞又漲價了!主餐、早餐、點心全都漲…哪些價格沒變?2產品這天起停售,菜單優惠資訊一次看
麥當勞又漲價了!主餐、早餐、點心全都漲…哪些價格沒變?2產品這天起停售,菜單優惠資訊一次看

2024-11-18

「台積電在竹科是老大,在鳳凰城並不是」 為何有專家認為,台灣不能對美國有求必應,而應該要互惠?
「台積電在竹科是老大,在鳳凰城並不是」 為何有專家認為,台灣不能對美國有求必應,而應該要互惠?

2024-09-17

26歲常春藤學霸,為何槍殺美聯合健保CEO?犯罪動機藏筆記本…超級大案破案,全靠麥當勞店員一動作
26歲常春藤學霸,為何槍殺美聯合健保CEO?犯罪動機藏筆記本…超級大案破案,全靠麥當勞店員一動作

2024-12-11

麥當勞性侵案/「拿拐杖敲妳棺木」有多心痛...17歲工讀生崩潰殞命,主管爆慣犯…檢調、麥當勞公開細節
麥當勞性侵案/「拿拐杖敲妳棺木」有多心痛...17歲工讀生崩潰殞命,主管爆慣犯…檢調、麥當勞公開細節

2024-12-24

等了20幾年,西螺終於有麥當勞了!原因竟跟媽祖有關?謝金河曝4原因:設點是城市進步的起點
等了20幾年,西螺終於有麥當勞了!原因竟跟媽祖有關?謝金河曝4原因:設點是城市進步的起點

20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