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為什麼我怎麼老是吸引那種人?

為什麼我怎麼老是吸引那種人?

2014-11-12 17:16

渴望和別人融為一體是錯誤的想法,因為無論再怎麼親近的關係,也有需要保持距離、給彼此空間的時候。接近你的人不一定是你主動選擇的人,但最後是什麼樣的人留在你身邊,必然是你自己的選擇。年紀小的時候,只能被動接受身邊的人,但長大後的你是有選擇權的。

 

 

 

 

飽足感和安全感都與生存有直接的關連,所以大腦會想盡辦法獲得這些情緒。那麼親密感呢?大腦也會拚命填補親密感嗎?

哈洛的小猴子實驗
心理學家哈洛在一九五○年代利用小猴子做了一個相當知名的實驗。他將剛出生不久的一群小猴子和親生母親分開豢養,籠子內放入兩個母親的替代品,一個是掛有奶瓶、裡面裝著奶水的盒子,另一個是仿照母親樣貌做成的軟布玩偶,不過無法提供奶水。哈洛原本預期小猴子應該偏好能夠滿足生理需求,也就是提供奶水的盒子,但小猴子的反應出乎他的預料。小猴子肚子餓時,會靠近奶水盒子取得奶水,但其餘大部分的時間都窩在軟布玩偶身邊磨蹭與玩耍。小猴子不單只有生理需求,也需要親密的接觸和擁抱,因此會貼近柔軟的布玩偶來感受親密感,雖然布玩偶不能提供奶水,但能夠給予溫暖的擁抱,小猴子因此把它當作自己的母親。
 
親密感是生存的要素之一
人類也像實驗中的小猴子一樣,光是滿足生理需求是無法生存的,還需要有親密感。人類希望和他人建立關係,藉此確保親密感,我把這種希望獲得親密感的欲望稱作「親密需求」。滿足親密需求十分重要,甚至影響生存。哈洛的實驗中,在只提供奶水環境中成長的猴子,和能夠與布偶母親互動的猴子相比,前者的壽命較短,也容易生病,甚至染上不明疾病而死亡。人類也是一樣。根據研究,生理需求獲得滿足,但缺乏與他人互動關係的孩子,和親密需求充分獲得滿足的孩子相比,生存機率大幅降低不少。
 
三種扭曲的人際關係慣性
親密感的重要性已經不容置疑。你的親密需求有沒有獲得滿足呢?是否與周遭人們維持適當的親密關係,以滿足親密需求?也許有的人能夠和周遭人們維繫良好關係,有的人則是基於各種理由,無法順利維繫好的人際關係。
 
人天生就有親密需求,而想要滿足這份需求的欲望,成為建立人際關係的主要動力,只是每個人採取的方法不盡相同。
 
幼年時期使用的方法,在長大成人之後會延續成為親密感的取得方式,而每個人使用不同方法所產生的差異,也會在相處的模式中凸顯出來。相較於親密需求獲得滿足的人,在幼年無法充分取得「親密感」的人,對於親密感的取得方式會產生扭曲,人際關係也會反覆出現問題。扭曲的親密感追求方式有三種: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一、親密感渴求型: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對親密感極度渴求,一有機會就會撲向它,彷彿餓了好幾天沒吃飯一樣,狼吞虎嚥的塞進過量食物,最後消化系統不堪負荷而出現問題。例如只要一談戀愛,就會對對方產生過度的期待,強烈希望對方能夠給予自己足夠的關注;或是一談起感情,就十分擔心對方會不會離開她。為了讓自己安心,採取緊迫盯人的方式,時時刻刻打電話給對方,確認再確認,同時不斷要求對方表現出關懷和愛意。這就像暴飲暴食一樣(渴望攝取親密感),過度的親密需求最後會導致人際關係破裂。問題出自不懂得從容不迫的獲得並享受親密感。以下總結渴求型所形成的人際關係慣性,包括:

-過度渴求對方的關注。
-擔心被拋棄,時時想要確認愛意。
-無條件盲從對方,過度依賴。
-沒有定見,一律遵從對方的意見,想要成為對方的附屬品。
 
二、親密感放棄型:
這種類型的人了解自己的親密需求,想要認識別人、與人交往,也希望參加聚會,卻裹足不前。原因是他們曾經嘗試獲得親密感,但因為失敗而留下創傷,於是不敢貿然再次追求。親密感放棄型的人,內心的想法是:「我雖然很想和別人好好相處,但肯定會失敗。這樣一來我會很受傷,最好還是放棄吧!」,極度缺乏安全感,處在眾人當中會緊張得無法言語,也不敢與人有視線上的交集。但他們內心有很強烈的欲望,希望親近別人,只不過最後選擇放棄。
 
親密感放棄型的另一種表現型態,就是一旦察覺彼此關係變得親密,就會心生畏懼而逃離。這樣的人雖然強烈希望獲得親密感,卻會在即將如願時選擇放棄。我曾經諮商過一位年輕女性,她與男友分手的理由,是她認為和男友的關係變得太深入。即使和人交往,她也無法維持長久關係。事實上,她期待擁有深度的親密感,但另一方面也為此感到恐懼,於是選擇在被傷害之前,先離開對方。
 
放棄型所形成的人際關係慣性有:
-認為無論到哪裡都無法融入群體。
-認為自己與眾不同。
-認為自己與眾不同。
-經常出現疏離感。
-覺得如果別人了解真正的自己,就會離棄自己。
-自認為有很多缺陷。
 
三、親密感拒絕型:
這類型的人否認內心有親密需求,就像厭食症患者忽略並否定飢餓感一樣,甚至認為親密感會妨礙自己的成功。這種情況有可能是因為成長過程中,親密感無法獲得滿足,導致出現這種「親密無感症」。這類型的人也有可能和親密感放棄型的人一樣,曾經嘗試追求親密感,卻因為失敗而受挫。如果說親密感放棄型是消極被動的放棄自身需求,那麼親密感拒絕型就是積極主動的否定並排斥親密需求。
 
「我喜歡一個人,與別人相處我覺得很累,工作就是我的朋友。我想要在沒有人的地方獨居生活。」會說出這種話的人就是屬於親密感拒絕型。但這樣的人並非沒有親密需求,而是在自欺欺人。即使從工作中獲得成功,他們內心深處還是會感到空虛惆悵。
 
拒絕型所形成的人際關係慣性則有:
-經常懷疑對方的意圖,不相信任何人。
-對於別人的想法毫不在意,以自我為中心行動。
-公事公辦,只專注於與工作有關的事。
-出現所謂王子病和公主病的行為舉止,不體諒別人,給人自私的感覺。
 
這三種帶有扭曲心態的類型,會衍生出不同的人際關係慣性,而大腦也會想盡辦法維持這種習慣。那麼,一旦形成這種習慣該怎麼辦?該怎麼做才能恰如其分的滿足親密需求,又能重新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慣性?
 
脫離扭曲的親密關係
如果你經常在不知不覺中因為反覆的人際關係慣性而受傷,想要脫離對自己造成阻礙並帶來傷害的習慣,唯一的方法就是培養新的習慣。
 
第一步是先了解本身所擁有的人際關係慣性,這樣才能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以及該如何改變方向。但是要察覺自身的人際關係慣性並不容易,即使別人十分清楚你的慣性行為和說話語氣,當事人卻很難看清自己在人際關係中有哪些反覆的習慣。
 
請環顧身邊的人,想想看:他們是怎樣的人?願意為你付出的人有多少?經常命令你,要求你照著他們意思做的人多不多?是否有虐待你、折磨你的人?接著進一步回溯過去:你小時候認為重要的人是什麼樣的人?你的朋友、同事、伴侶等多半具備了哪些特質?你發現什麼共同點了嗎?藉由這個步驟,能夠找出自己擁有的慣性。
 
如果這樣還不夠,請想想對你來說印象深刻的人有哪些共同之處。閉上眼睛去想,從年幼時期的人際關係中尋找是否有被傷害的經驗,尤其是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人,例如家人、男女朋友,或是原本非常信任的人,回想那些被他們傷害的經驗。除此之外,也試著回想年幼時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以及當時感受到的情緒。檢視當時是否重複出現某種人際關係慣性,同時和現在的人際關係模式做比較。
 
是否有反覆出現的習慣?是否發現受傷的原因都是一樣的?或者,是否發現因為害怕受傷,而無法敞開心房的自己?
 
請看看過去你擁有的錯誤習慣,是屬於親密感渴求型、親密感放棄型,還是親密感拒絕型?如果想要從扭曲的人際關係慣性中脫困,就必須找出並改變成與那種慣性相反的思考和行為。為了做到這一點,必須尋找證據,證明現有的人際關係慣性是「不正確的」。
 
脫離親密感渴求型
經常習慣性假設別人會離棄自己的人,應該找出與事實相反的證據。即使認為別人會遺棄自己,但事實上,仍然有人留在我的身邊;我周遭有父母和喜歡自己的人,我卻把焦點集中在可能離棄我的人身上;就算為數不多,但我身邊也有結識多年的好友—就像這樣,以客觀角度找出自己錯誤的觀念,同時也要進一步思考,也許不是人們離開你,而是你讓人們遠離你自己。
 
習慣服從別人、依賴他人的人際關係慣性也是一樣。習慣性認為如果不服從別人的指示,對方就會離開你的人,必須退一步思考,說不定是因為自己太過依賴,才會導致別人想逃離。
 
親密感渴求型的人,其問題在於渴望和別人融為一體的錯誤觀念。無論再怎麼親近的關係,也有需要保持距離、給彼此空間的時候。透過這種協調,才能維繫健康的關係。渴求型的人如果想要脫離慣性,最重要的就是了解獨處時的自由自在,找出能夠樂在其中、獲得成就感的事情。
 
脫離親密感放棄型
這類型的人雖然需要親密感,卻放棄深層人際關係的主要原因是自卑感作祟,也因為覺得自己與眾不同,認為別人會把自己當作異類。也許過去真的有人這樣看待你,以致你形成這種自我評價,或者,你可能只是單純認為自己不夠優秀。這些觀念都可能造就出這種類型的人。現在需要仔細檢視這些觀念。首先,具體寫下認為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有哪些,並以客觀的角度重新思考這些項目。針對不如別人之處,仔細思考有沒有什麼解決方法。這類型的人由於習慣放棄,很多時候即使有解決方法,也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改善。其實,如果有解決之道,只要將改善的步驟一一寫出來,照著它實踐就可以了。萬一真的有難以改變的缺點,就必須思考這個缺點是否重要到足以影響人際關係的維繫。
 
我的長相普通、我不善言詞、我沒有錢、我的知識不夠……這些不過是自卑的想法,而不是獲取親密感的基本要素。親密感放棄型的人經常用自己的觀念誤判別人,而自己所恐懼的其實根本不是對方在意的部分。
 
起步是最重要的。害怕與別人攀談、對聊天感到不自在的人,可以嘗試用想像的方式。即使感到不自在,也請試著想像一下問別人問題、微笑面對別人的疑問,以及自己自然回答的樣子,並重複這種和別人變得親近的過程。
 
脫離親密感拒絕型
這類型的人有必要先檢視自己是否因為害怕被別人傷害,而選擇先攻擊對方作為防禦。請試著回想小時候和家人、朋友共處的時光,不要錯過任何湧現的情緒,盡情去感受它。無論出現什麼樣的情緒,都不要壓抑。如果激昂的情緒襲來,就讓它盡情湧現。請試著認同並接受那些沒有被滿足的需求。親密感需求不能得到滿足,並非你的錯,渴望親密感的你再正常也不過了。
 
拒絕型的人通常有受虐或被別人傷害的經驗—或許沒有到受虐的程度,但曾經被嚴重漠視。這時就需要脫離過去的記憶。請尋找對你伸出溫暖雙手的人,並重視這份關愛。如果細心尋找,身邊總會有一、兩位值得信任的人,他們就是能夠幫助你培養全新人際關係習慣的養分。不只是拒絕型的人需要這麼做。找到不同於傷害你的人相當重要,應該說是最關鍵、最重要的部分。
 
習慣正面的全新關係
所謂的第一印象,許多人覺得很重要,也有人相信一見鍾情是真愛。一見鍾情給人相當浪漫和命中注定的感覺,但事實上必須格外小心,因為那有可能只是「對方正好符合自己過去的感情習慣」,是大腦發出的一種訊號,目的是為了延續自己原有的人際關係慣性。

當然,如果你在感情中並沒有被人傷害過,那麼原有的感情習慣不是問題,一見鍾情的對象也許能給予你許多正面能量。然而,經常反覆被傷害的人認為的一見鍾情,就需要格外小心是否被莫名的感情用事牽著走。不只是感情關係,如果想要脫離被傷害的人際關係慣性,也必須讓懂得珍惜你、對你有益的人經常圍繞在身邊。擔心被拋棄的人,或依賴心強的渴求型的人,很可能無意中被忽視自己、強勢打壓自己意見的人吸引,於是情感上容易對這樣的人一見鍾情。但是為了改變習慣,必須努力試著接觸能接受你意見的人,即使有點陌生,不太合乎你過去的慣性,也要試著接近真正懂得尊敬你的人、給你穩定感的人、有困難時願意在身邊幫助你的人,以及願意聆聽你意見的人。

認識異性時,即使對方和你的理想條件相差甚遠,也盡量多見幾次面,試著習慣不同類型的人。這不是要求你一定要喜歡對方,而是讓你避免因為不習慣而錯過好機會。重要的是熟悉與你本身習慣相反的關係。放棄型和拒絕型的人也一樣,應該接觸對你有興趣、願意主動親近你的人,不要讓機會溜走。對於身陷情緒慣性陷阱的人來說,瞬間的感性吸引力,不如理性的判斷來得重要。請試著理性評估,讓對你有益的人圍繞在你的身邊。遇到困難時,誠實說出來,向他們尋求幫助。這種新關係便能創造全新的人際關係習慣。受人際關係所擾的人,經常會說這樣的話:「真不知道我怎麼老是吸引那種人?那樣的人就是會一直招惹我,我有什麼辦法?」這種說法沒錯。接近你的人不一定是你主動選擇的人,但最後是什麼樣的人留在你身邊,必然是你自己的選擇。年紀小的時候,只能被動接受身邊的人,但長大後的你是有選擇權的。〈本文選自第3章,曾琳之 整理〉
 
作 者:朴用喆
朴精神健康醫院院長,畢業於慶熙大學醫學系,完成精神科專業醫師課程。曾經擔任精神科診療主任,是韓國神經精神醫學會正式會員、精神健康醫學科醫師會政策委員,以及韓國焦慮醫學會終生會員。作者定期在個人經營的網站上分享情緒調節、心理學和精神科相關知識,簡單易懂的寫作風格引起許多人共鳴。
作者在醫師生涯中治療過許多病患,深深體認「情緒也會習慣化」,希望藉由本書,幫助大眾脫離擾人的負面情緒習慣,培養幸福的情緒習慣,作為穩固心情的安全帶。
部落格:www.euffovis.blog.me
FB:http://www.facebook.com/euffovis
 
出版:方智出版社
 
書名:情緒習慣,決定你的一生:戒斷負面情緒、強化正向能量的五大方法
 
目錄:

 
〈前言〉情緒習慣的影響力
 
Chapter 1 為什麼有人總是快樂,有人總是不快樂──情緒習慣的影響力
比起愉悅的情緒,大腦更喜歡熟悉的情緒
情緒也有戒斷症狀
焦慮不已,居然源自小時的家庭傷害陰影
大腦會施展伎倆,讓習慣的情緒延長
分辨和分化情緒的能力
看見負面情緒帶來的利益
失去追逐快樂初衷的案例
 
Chapter 2 情緒習慣如何操控人心──情緒習慣的運作方式
交感神經與情緒習慣的關連
情緒習慣的各種假面具
在憂鬱和快樂之間擺盪的案例
想要消除壓力,必須穩定交感神經
破壞性的情緒習慣,是靠刺激成長茁壯
調整心情的介質──多巴胺和血清素
 
Chapter 3 為什麼總是反覆遇見相同類型的人──情緒習慣對人際關係造成的影響
人際關係其實也會習慣化
扭曲的親密關係類型
脫離扭曲的親密關係
改正自己在人際關係上對他人無形的傷害
告別你習慣卻傷害你的人
難以承受的生離死別
 
Chapter 4 自我改變的方法──修正負面的情緒習慣
想像全新的情緒──生動想像法
尋找刺激和情緒的連接環節──改變思考習慣
改變誘發情緒的狀況──規避技巧
將負面刺激降到最低──刺激控制法
一鼓作氣培養正面情緒──情緒開關
 
Chapter 5 打造一輩子都受用的幸福情緒習慣──養成穩固的正面情緒習慣
從分辨身體變化來察覺微小情緒
養成定期回顧自身情緒的習慣
到了「憂慮時間」再擔心
整頓象徵心情的周遭事物
正向言語和表情都能夠創造快樂的氛圍
對生活大小事賦予意義
規畫未來願景,讓自己有前進的方向
〈結語〉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快樂

 

延伸閱讀

等了20幾年,西螺終於有麥當勞了!原因竟跟媽祖有關?謝金河曝4原因:設點是城市進步的起點
等了20幾年,西螺終於有麥當勞了!原因竟跟媽祖有關?謝金河曝4原因:設點是城市進步的起點

2024-11-24

勞保年金提早領、正常領、延後領哪個划算?這樣拿多幾10萬元「最肥」領法曝光 一表看金額比較:答案會讓你很意外
勞保年金提早領、正常領、延後領哪個划算?這樣拿多幾10萬元「最肥」領法曝光 一表看金額比較:答案會讓你很意外

2024-10-31

麥當勞又漲價了!主餐、早餐、點心全都漲…哪些價格沒變?2產品這天起停售,菜單優惠資訊一次看
麥當勞又漲價了!主餐、早餐、點心全都漲…哪些價格沒變?2產品這天起停售,菜單優惠資訊一次看

2024-11-18

麥當勞性侵案/「拿拐杖敲妳棺木」有多心痛...17歲工讀生崩潰殞命,主管爆慣犯…檢調、麥當勞公開細節
麥當勞性侵案/「拿拐杖敲妳棺木」有多心痛...17歲工讀生崩潰殞命,主管爆慣犯…檢調、麥當勞公開細節

2024-12-24

26歲常春藤學霸,為何槍殺美聯合健保CEO?犯罪動機藏筆記本…超級大案破案,全靠麥當勞店員一動作
26歲常春藤學霸,為何槍殺美聯合健保CEO?犯罪動機藏筆記本…超級大案破案,全靠麥當勞店員一動作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