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你的「蛋黃」和「蛋白」裡有什麼?

你的「蛋黃」和「蛋白」裡有什麼?

2014-10-28 17:24

「你相信的」只不過是基於你的認知,未必是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你認為正確的事,並非是不可動搖的真理,只不過是「你認為正確的」。不論在團體或個人層面,真理和認知之間總有差異。

自己真正知道什麼?

你敢斷定自己「真正知道」什麼?如果真有這樣的事,那究竟是什麼?請大家靜下心,好好想想。我班上有位同學回答:「我知道自己親眼看得到、親手摸得到的。」我反問:「例如什麼?」她指著桌上的筆記型電腦:「我知道這是筆記型電腦。」
 
我又繼續追問:「什麼是筆記型電腦?」如果她這麼確定桌上的物品是筆記型電腦,應該也能說明「電腦是什麼」。如果不知道什麼是電腦,應該無法斷定這是電腦。可是當我反問電腦是什麼?班上同學全都議論紛紛。有人說那是能高速計算的裝置,有人說可以發電子郵件、上網的機器,有人說可以啟動各種應用程式的機器,還有人從外觀說明電腦是有螢幕、主機和鍵盤的資訊處理裝置。這時候又有許多意見:iPad不算電腦嗎?智慧型手機應該也算是電腦吧? 

這些意見當然都沒有錯,不過這些意見都只是個人的認知,並未確切表達電腦本身,這正是「真正知道」困難的地方。即使是平時經常使用電腦、精通內部構造,甚至可以自己組裝電腦的人,都很難一言說清電腦是什麼。也許這就像在《蘇格拉底的辯證》中神所說的:「這不過是沒有價值的知識。」
 
從認知的觀點思考事物時,必須先問自己「我真的知道什麼」,認真質疑「自己平時認為理所當然的事」。 當你開始認真質疑自己原本視為理所當然的一切,最後一定會面對「到底真相是什麼」的問題,還會發現自己其實「不了解」世上一切事物。不過這正是讓人思考認知的起點。該怎麼做才能從根本「了解」自己「不了解的」一切事物? 

接下來,我要介紹哲學家笛卡兒,他正是第一個試著質疑一切事物、挑戰這個終極難題的人。 
 
笛卡兒是活躍於十七世紀的法國哲學家、數學家,他曾說過「我思故我在」的名言,也被稱為近代哲學之父。他是徹底習慣理科思維的人,想要排除有任何疑點的事物,以盡可能合理的手法分辨真與假。世界頂尖大學的學生要學習合理思考,一定會學習笛卡兒的方法,而笛卡兒曾在著作《方法論》介紹分辨事物真假的方法。 

累積「真的知道的事」 

笛卡兒認為,要分辨事物的真假必須經過四道步驟。
 
第一步是懷疑一切。一切都從這兒開始,假如你面前有個杯子,沒有人會懷疑這是個杯子。但是,笛卡兒主張,不能憑著先入為主的想法就下判斷。不論是什麼事物,在你尚未證明那是杯子之前,必須懷疑這真的是杯子嗎。這就是第一步,以這樣的角度看看四周,會發現自己能證明的事物非常少。
 
第二步是徹底細分。以前文所提到的「電腦是什麼」為例,必須細分電腦的所有要素,例如功能、零組件、在哪兒、如何使用。企管顧問在挖掘企業問題時,常會列出各部門的問題、人員配置、作業流程、人員動線、成本管控、溝通、指揮架構等項目,拆解各種要素,逐步檢視,其實這就是笛卡兒的手法。不拆解事物,就無法看清真假。 

第三步是針對細分之後的每個部分,從單純的部分開始,慢慢移到複雜的部分,逐步考察。不要一開始就從複雜的要素開始想,最好先從單純的部分著手,「這個我知道」、「這個錯不了」,以逐漸深入思考。先堆疊毫無疑點的積木,最後才到達真理的頂點。
 
最後的第四步是重新檢視,確定沒有疏漏。任何流程都藏著陷阱,為了避免有疏漏,最後必須徹底檢查。麥肯錫等企管公司經常說「MECE」(彼此獨立,互無遺漏之意,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就是這個意思。企管顧問重視的要訣,其實都已經寫在哲學書裡了。笛卡兒認為,經過這四個步驟還能斷定「為真」,那就是真的了。 你對笛卡兒的主張有何看法?
 
在你斷定他的主張正確或錯誤之前,先想想你對笛卡兒的思考步驟有什麼感想或認知?先懷疑一切,避免妄下判斷。將事物細分、排序、逐步檢視,最後重新檢查,確定沒有疏漏。你覺得按照這些步驟,可以分辨事物的真相嗎?每個人看法不同,有些人覺得笛卡兒的方法可以辨別真相,想必也有人感到排斥,覺得有點怪怪的。這是理所當然的情況。實際上以往有許多哲學家、思想家、科學家支持笛卡兒的方法,但也有人全盤否定他的想法。你對這種想法的感受、認知的模式,正是構成你這個人的重要因素。
 
如果要分類,你的認知模式偏向「分析」(analytic)或「整體」(holistic)?你可以從這個角度思考。不須我多說,大家也看得出笛卡兒的手法偏向分析。仔細分析,累積確實為真的部分,藉此了解事物的整體。提出這種主張的人,當然出自於相信這種想法的立場。以電腦為例,徹底細分零組件、用途、功能等,再分析,並把逐步檢驗的結果湊在一起的結論,斷定其為電腦,這就是笛卡兒的認知。 

掌握「即使分解,也無法了解的事物」 介紹了笛卡兒的分析觀點之後,我要介紹完全相反的整體觀點。這種觀點並非靠著詳細分析了解事物,而是主張以更廣、更寬闊的角度掌握事物的本質。這是贊成整體觀點的人所持的立場。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的思想不僅在亞洲廣為流傳,也是許多歐美大學授課的內容,他在闡述「何謂道」的時候曾經這麼說。 美和醜並非個別存在、互不相干。美之所以為美,是因為有醜。善惡也一樣。善之所以為善,是因為有惡。多虧有惡,才有善。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不存在」,才能有「存在」。彼此少不了對方。 老子強調的是同時關注兩者的存在、俯瞰大局的重要性。
 
假設現在你面前有美味的料理。在你體認到料理的「美味」時,如果按照笛卡兒的分析觀點,應該將料理細分為調味、材料、火候,並逐一質疑、檢驗;如果按照整體觀點,反而必須遠觀,看看用餐的環境、同伴、氣氛,從更全面的角度掌握事物的本質。 你習慣「分析」觀點,或「整體」觀點? 
 
了解認知的差異,才能進一步討論
 
我們可以把分析觀點和整體觀點視為「西方觀點」「東方觀點」。以醫療領域為例,應該更容易了解。西方醫學的基本治療方法是找出問題所在,針對導致疾病的部分進行局部治療,這正是分析觀點。相反地,東方醫學的治療方法則是加強身體的免疫力、維持體內均衡,改善健康狀況。現代醫學同時融合了東方和西方醫學,西方也採用了東方醫學,所以西方和東方已經沒有差別,但是不管在國內外與任何人交流,都應該思考對方屬於哪種認知模式?他偏向西方(分析)觀點,還是東方(整體)觀點?

當國籍、想法不同的人聚在一起開會,這種認知的差異往往會造成很大的問題。如果對方認定必須靠分析觀點釐清事物真相,即使你不停從整體觀點發言,再怎麼討論也沒有交集。習慣分析觀點的人有他們相信的真相,習慣整體觀點的人也有他們才能了解的真相。彼此必須先了解「大家看事情的角度、認知方式不同」,才能一起討論。
 
為了讓討論更有建設性,必須先了解自己的認知模式(傾向)。自己有比較強烈的分析觀點,或比較習慣整體觀點?這正是回答「你是什麼樣的人」時不可或缺的要素。

人各有蛋黃和蛋白 
 
除了老子,我想再介紹清水博的主張,他是生物關係學專家、藥學博士,曾任教於東京大學。他在著作《場的思想》當中強調,思考自我存在時,除了自己本身之外,還得思考自己所屬的「場」,例如你現在應該屬於某個團體,包括職場、學校、朋友之間的團體、家庭等。清水博主張,如果不考慮到這些團體和場,就無法說明自我存在,這算是和老子略為不同的整體觀點。清水博以蛋白和蛋黃比喻場和自己,巧妙說明他的想法。
 
本來自己包含兩層結構,一層是「不會和他人輕易混合、堅固的自己」,另一層是「和他人混合、可以柔軟地改變形狀的部分」。他說這就像蛋的蛋黃和蛋白。有幾個人存在的「場」就像打蛋用的碗,每個人都是打進碗裡的蛋。蛋進了碗裡,蛋白彼此混合,難以區隔彼此的界線。可是蛋黃不會互相混合,會一直在碗裡彼此清晰可見。清水博認為,自我就是由像蛋黃和蛋白的兩種結構組成的。 你的「蛋黃」和「蛋白」裡有什麼? 你屬於什麼「場」?你一定也有不會和他人混合的蛋黃部分,以及和周遭混合、彼此影響、可以柔軟地改變形狀的蛋白部分。要思考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除了蛋黃部分,也得考慮隨著場改變形狀的蛋白部分,才能說明自我存在。
 
重新審視自己和組織的關係 

清水博主張蛋白互相混合,構成了場。個人的確存在,但是個人並非總是完整獨立存在,和人來往,也會大幅改變自己的形狀。清水博說:「進了同一個碗、和其他蛋白混在一起的蛋(個人),會從『我』的意識轉變為『我們』。」他認為,共享蛋白的集合體不只是一群個人,那個團體本身會被視為一個集合體,營造出「我們」的感覺。
 
日本人會強烈意識到自己是團體的一分子,而歐美的人則清楚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存在。以前我曾經聽過某位法國人演講,他提到日本人總是先說姓、再說名,例如我是山田太郎,他總覺得很奇怪,說來也是,法國人、美國人都是先說自己的名字才說姓,例如喬治.華盛頓。先是家人、才是自己,先有自己、才提到家人。雖然這只是小事,不過這或許也顯示了「自我認知的差異」。
 
 清水博認為日本人往往把團體和自己的存在視為一體,這也是日本人的特性。日本人常說我們公司⋯⋯,其實這種說法在歐美並不常見,歐美人不會以「我們公司⋯⋯」的說法稱呼自己的公司,總是直接說公司名稱,例如在麥肯錫⋯⋯,在通用汽車⋯⋯。從稱呼公司的方法,就能看出他們認為自己和公司各自存在,彼此為獨立、對等的關係。歐美人比較不在意和他人互相混合的蛋白部分,清楚意識到「自己和他人的區隔」,這也是日本人和歐美人之間明顯的認知差異。
 
你的信念可能「毫無價值」
 
到了國外工作,更得意識到這些認知的差異。重點並不在於別人是壞人還是好人,而是大家對於個人、公司、工作、私生活的看法完全不同。這可能是民族性、國籍造成的差異,即使來自相同社會文化的人也可能相差很多。總而言之,「你相信的」只不過是基於你的認知,未必是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你認為正確的事,並非是不可動搖的真理,只不過是「你認為正確的」。不論在團體或個人層面,真理和認知之間總有差異。

請先質疑你自己的認知。你認為正確的事,說不定根本是錯的,說不定毫無價值。這是認知困難的地方,也是有趣的地方。我們當然不可能掌握、理解所有人的認知。不過,至少應該想想自己的認知模式,意識到「自己可能和他人有完全不同的認知」,光是這麼做就已經很有價值了。 〈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福原正大
Institution for a Global Society(IGS)董事長。慶應義塾大學畢業後,1992年進入東京銀行。之後取得歐洲商業管理學院(INSEAD)MBA,巴黎高等商業研究學院(HEC)國際金融碩士第一名畢業,筑波大學經營學博士。
2000年進入巴克萊全球基金顧問公司(BGI),與歐美頂尖學校教授共同組成的全球團隊建立外匯的研究與戰略。35歲時成為最年輕的董事總經理。之後擔任日本法人的董事,帶領公司敲響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開市鐘聲。
 
2010年成立IGS,教學對象是以海外頂尖學校為目標的學生,致力於培育全球化的領導者。
 
出版:先覺出版社
書名:走向世界!哈佛、牛津教你如何鍛鍊思考力
 
目錄
前言 菁英分子究竟缺了什麼?

第一章 鍛鍊「認知」
1.思考「自己是什麼人?」
Q:請描述你自己(出身背景、想法等)。
2.質疑自己「深信不疑的事」
Q:自己真正知道什麼?
3.四步驟以分辨真假
4.掌握「即使分解,也無法了解的事物」
Q:你習慣「分析」觀點,或「整體」觀點?
Q:你的「蛋黃」和「蛋白」裡有什麼?
5.重新審視自己和組織的關係

思辨練習 了解自己的認知模式
鍛鍊思考力時間 哈佛新生必玩的抓犯人遊戲

第二章 掌握「自由」
1.掌握「自由」這個曖昧的概念
Q:自由會受平等威脅嗎?
2.發現自己並沒有「按照自己的意志」思考
Q:你的「自由」意志到底是什麼?
3.你只不過是呈現「別人賦予你的人格」
Q:你真的想追求「自由」嗎?
4.注意到平等主義中「不易見的害處」
Q:你認為平等有什麼「害處」?

思辨練習 思考「死亡的自由」
Q:你對安樂死和借醫師之力自殺的情況有什麼看法?
鍛鍊思考力時間 讓牛津大學考生為難的考題
Q:規定違規停車得判死刑之後,再也沒有人違規停車,這是恰當而有效的法律嗎?

第三章 了解「經濟」
1.懷疑資本主義的美好
Q:你支持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
Q:你如何解釋二○○八年的金融風暴?
2.掌握資本主義的基本原理
3.有些人不工作卻掠奪錢財
4.引發創造性破壞
5.錢不會平白無故冒出來,該怎麼辦?
Q:你認為政府應該介入市場經濟嗎?或應該交由市場機制主導?
Q:你認同凱因斯或海耶克的主張?國家和世界需要哪一種觀點?

思辨練習 試著編列國家預算
Q:你會如何更動四十五兆日圓的用法?
鍛鍊思考力時間 富豪的生活

第四章 科技觀和自然觀
1.科技越進步越好?
Q:藝術和科學一樣重要嗎?
2.重新思考人和自然的「關係」
Q:如果你覺得人類成為自然的主人的想法太過傲慢,卻同時持有土地等不動產,該怎麼解釋這層關係?
3.人類正步上毀滅之路
Q:你認為科技和自然,哪一個比較重要?
思辨練習 在環境高峰會發表意見
4.看作品的另一面
Q:為什麼需要藝術?
5.重拾人性

思辨練習 公共政策公開討論──是否應該保護傳統文化?
Q:如果某些傳統文化沒有經濟援助就無法存續,你認為政府應該施行保護政策嗎?
鍛鍊思考力時間 對「沒有答案的問題」提出答案

第五章 了解「國家」
1.別把國家當空氣
Q:請思考為何內戰比國際戰爭更多?
Q:你所謂的國家意指什麼?
2.平等是最危險的
3.以「國家觀」議論核心
Q:你對核子武器有什麼看法?國家應該採取什麼對策?
4.全世界可以成為一個國家嗎?
Q:我們究竟是誰?
5.思考我們在世界中的定位
6.探討我們是什麼樣的人?

思辨練習 回答「我們是什麼樣的國家?」這個問題
Q:我們究竟是什麼樣的國家?
鍛鍊思考力時間 讓哈佛學生目瞪口呆的規矩

結語 世界領袖需要的「涵養」

延伸閱讀

12強賽奪冠!曹興誠:喜極而泣背後是不能用「台灣隊」出賽的委屈...永不當「聽黨話、跟黨走」的中共奴才
12強賽奪冠!曹興誠:喜極而泣背後是不能用「台灣隊」出賽的委屈...永不當「聽黨話、跟黨走」的中共奴才

2024-11-25

台灣隊長有多強?陳傑憲受封世棒12強「最耀眼的1顆星」 大會得獎名單讓人驚艷:獨得4項個人最佳
台灣隊長有多強?陳傑憲受封世棒12強「最耀眼的1顆星」 大會得獎名單讓人驚艷:獨得4項個人最佳

2024-11-25

台灣英雄賣命抱回12強冠軍,體育預算還卡立法院…會影響明年經典賽備戰?蔡其昌:棒球把台灣團結起來
台灣英雄賣命抱回12強冠軍,體育預算還卡立法院…會影響明年經典賽備戰?蔡其昌:棒球把台灣團結起來

2024-11-26

12強/中華隊奪冠,獎金能拿多少?亞軍每人700萬、冠軍可拿這麼多「比年薪還要高」!
12強/中華隊奪冠,獎金能拿多少?亞軍每人700萬、冠軍可拿這麼多「比年薪還要高」!

2024-11-24

陳傑憲奪冠找老婆、哄兒影片曝光「好男人天花板」!曾低潮近6年、痛失4至親,如何挺過去擁抱幸福…
陳傑憲奪冠找老婆、哄兒影片曝光「好男人天花板」!曾低潮近6年、痛失4至親,如何挺過去擁抱幸福…

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