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業最重要的優勢就在新思惟,這甚至比聰明更重要,小規模才有思考的空間。新創事業要做的事,就是必須質疑你的構想,從零開始重新思考。
從知識上來看,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因為學校教的是大家都認同的知識;從心理層面來看,這個問題也很困難,因為想回答就必須提出非主流的看法。才思敏捷的人已經很少了,擁有膽識的人比天才更難找。
這個反主流的問題和未來有什麼關係?簡單來說,未來是所有還沒發生的時間的集合。但未來的獨特和重要並不是因為事情還沒有發生,而是未來的世界與今天不一樣。
從這個意義來看,如果一百年內社會沒有任何改變,那未來就在一百年以後;如果十年內社會出現巨變,那未來幾乎伸手可及。沒人能準確預測未來,但我們知道兩件事:未來大不相同,而且必定是從今日演變而來。
想到未來,我們都希望是個進步的未來。進步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水平或延伸式的進步,這種進步是複製已經成功的方法, 也就是從一到N;第二種是垂直或密集式的進步,這種進步是開發新的事物,也就是從○到一。
兩種進步形式 決定未來
兩種進步形式 決定未來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水平式進步可以用一個詞來描述,那就是「全球化」。把某個地方的事物大量複製到每個地方,中國是全球化的典型範例。中國訂出二十年計畫,要成為今日的美國,中國複製所有已開發國家成功的事物,搬到中國,全盤照抄。
如果要用一個詞描述垂直式的進步, 那就是「科技」。幾十年來,資訊科技快速發展,使矽谷成為科技之都。但是科技不只局限在電腦,正確的說,任何新的、更好的做事方式都是科技。
全球化與科技發展是兩種不同的進步模式,可能同時發生,也可能只發生一種進步,或是全部沒有進展。
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很容易想像數十年後全球會更融合、更相似,連我們的日常用語,也顯示我們某種程度相信「科技決定歷史」,例如我們把世界分為「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意味已開發國家已有成就,而較貧窮的開發中國家只須隨後跟上就好。
新科技常常來自新的冒險事業、新的探索嘗試,也就是新創事業。各個領域都有新創的嘗試。政壇有開國元老、科學界有英國皇家科學院,在商業界則有第一個開發出商用積體電路的快捷半導體的叛逆八人組,處處可見一小群人因為使命感而結合,努力讓世界更美好。
為什麼總是由一小群人開始改變?最簡單的解釋乍聽之下不太正面,這顯示新事物難以在大型組織中發生,但要靠一人一己之力更難。官僚組織的行動緩慢,而既得利益者不願意冒險。在無法運作的組織裡想要升官加薪,告訴別人你在工作,比真的捲起袖子做事更重要。
另一方面,天才雖然可以獨力完成經典藝術或文學作品,卻不能獨力創造整個產業。新創事業的運作原則就是必須和其他人合作完成工作,而且組織要小到能讓所有事情順利運作。
正面來看,新創事業是說服一群人一起規畫建立不同的未來。新企業最重要的優勢就在新思惟,這甚至比聰明更重要,小規模才有思考的空間。新創事業要做的事,就是必須質疑你的構想,從零開始重新思考。
(本文選自第一章.孫蓉萍整理)
《從0到1:打開世界運作的未知祕密,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價值》
作者︰彼得‧提爾、布雷克‧馬斯特
彼得‧提爾是美國創業家、創投資本家、避險基金經理人。1998年創辦PayPal並擔任執行長, 2004年開始投資其他事業,先是在臉書擔任董事,同年成立軟體公司Palantir。也提供LinkedIn、Yelp和十幾家科技新創公司早期資金,他成立的提爾獎學金鼓勵年輕人休學創業,還成立提爾基金會,推動科技進步和對未來的長遠思考。
布雷克‧馬斯特2012年在史丹佛法學院就讀時選修彼得‧提爾的課「資訊科學(代號183):新創事業」,細心整理的課堂筆記在網路暴紅。他後來創辦法律研究科技新創公司Judicata。
譯者:季晶晶
出版:天下雜誌出版(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