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憤怒被壓抑得夠久,最終就不是一點一點慢慢流出了。不滿的情緒有如雜草,置之不理並不會就此消失,而是會愈來愈茂盛,逐漸全部佔滿。我們的怒火,也許有天就狂烈噴出。我們會說出並非自己本意的話,也或許會吐露自己的真實感受,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我們可能失控,放任自己張牙舞爪、怒髮衝冠、不留情面地厲聲大罵、扯頭髮、摔東西,或可能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或者憤怒可能強化為苦澀、怨恨、輕蔑、厭惡或憎恨。
而我們還是會問:「自己到底那裡不對勁?」
有個男人酒戒了六個月,有次問妻子:「我到底怎麼了,讓妳這麼厭惡?」
妻子瞪著他說:「一切!」
有好幾年我幾乎不生氣,而是直接哭,感覺受到傷害。至於憤怒呢?沒有,這不是我的作風。
經歷過療癒後,我開始想,自己是否可以不生氣。
瓦歐提茲引述《婚姻觸礁》一書中的文字來形容我的狀況,「妳變得緊繃又多疑。憤怒吞噬妳,讓妳喪失宣洩的出口。所有進到妳家的人,都能感受妳強大的怒火,無法逃離。有誰會想到妳竟會變成如此自以為是的巫婆?」
憤怒的感受,幾乎是每個人生活的一環。孩子會生氣,青少年會動怒,大人也會發飆。有時,憤怒只佔我們生活一小部分,不會產生任何問題。發過脾氣後,也就沒事,日子照樣過下去,問題也就這樣化解了。
為什麼會生氣
但對有些人來說,就不是這麼回事,尤其是牽扯到酗酒者、藥物上癮者、或某個持續有嚴重問題的人。憤怒佔據我們生活絕大部分,變成我們的生活。成癮者在生氣,我們在生氣,孩子在生氣,就連狗也不開心。每個人隨時都在發火,似乎永遠都發不夠。即便沒有大聲咆哮,即使是裝作沒在生氣,但還是在氣頭上。我們的表情與些微動作,在在都透露怒火。表面下潛藏敵意,隨時伺機爆發。生氣有時就像炸彈爆炸,卻沒人要了解。成癮者說:「你竟敢對我生氣?我就是王,只有我能對你發火,還輪不到你。」我們會說:「我對你仁至義盡,現在我愛什麼時候生氣隨我高興。」但內心卻默默納悶:或許他/她是對的?............我怎敢對他發飆?一定是自己那根筋不對,才會動怒生氣。我們再度打擊自我價值,並心生罪惡。此外,怒氣也還在。問題沒有解決,怒火也沒有就此平息,而是益發熾烈,益發惡化。
即便是長久以來的問題獲得解決,怒火可能還是無法消散。通常,在成癮者接受協助前,我們的憤怒經常會達到最高點,所有人再也受不了他們的發瘋行徑,就連成癮者本人也無法忍受。有時情況是更糟。有人可能頭一次發覺,這並非自己的錯,甚至會因自己過去一直這樣以為,而產生新的怒火。讓他們首次感受並表達出憤怒,也許有益無害,畢竟最後事情告一段落,可能會了解自己當時與現在有多生氣;但也可能會導致更多紛爭。成癮者或許認為,既然現在要展開全新人生,就期望重新開始,便想把過往舊帳通通一筆勾銷。
所以成癮者會說:「你現在竟敢生氣?我們都已經重新開始了。」
另一方便會回答:「那是你一廂情願的想法。我才剛起步而已。」
接著我們可能在自己薄弱的自我價值與罪惡感上,又默默加上自我折磨的想法:「那個死鬼是對的。現在我怎麼敢生氣?我該高興才對,該心存感激。一定是我哪裡有問題。」
結果所有人都覺得愧疚,因為所有人都在生氣,也因為覺得愧疚,所有人便氣上加氣。覺得自己原本期望對方戒癮能帶來喜悅,結果卻不是如此,不免感到受騙又生氣。結果人生並沒有從此過得幸福快樂。別搞錯了,人生這樣已經好很多,只要戒癮了,就好很多了。成癮並非解決怒氣與感情問題的萬靈丹。舊恨雖然消失,但新的憤怒還會重燃怒火。我們不會再怪罪令人成癮的藥物或某個問題,雖然這些仍然影響我們。成癮的物質已不再能用來治療憤怒的情緒,常常有些人也無法再從朋友得到所需同情與心靈養分。如今成癮者戒了癮,或是問題也得以解決,我們覺得很棒,那我們是哪裡不對勁?我們會這麼問。難道我們就不能原諒,無法忘記?然後我們會再度納悶,自己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憤怒的情緒或許極其常見,卻很難處理。絕大多數人不曾被人教導該如何處理怒氣,因為別人是直接處理給我們看,而不是教我們。只是大多數人處理憤怒的方法也都不恰當,原因是他們自己也不確定該怎麼做。
關於生氣的迷思
別人可能會給我們不錯的建議。「就生氣吧,但別犯法;太陽下山怒氣也就該消。」「別想著報復。」我們很多人根本無法做到,有些人則會以為,這些建議指的是「不要生氣」。很多人都不確定自己對怒氣想法為何,而有些則會相信關於怒氣的謊言。
以下關於憤怒的迷思,我們經常會信以為真:
‧生氣不好。
‧生氣浪費時間與心力。
‧好好先生或好好小姐不會生氣。
‧我們覺得很生氣,但其實不該生氣。
‧要是生氣,我們就會失控抓狂。
‧要是對別人發脾氣,他們就會離開。
‧別人永遠不該生我們的氣。
‧若是別人對我們發飆,就表示自己一定那裡做錯。
‧若是別人對我們生氣,都是我們害對方如此,所以有責任要處理他們感受。
‧若是我們生氣,都是某人害的,那個人必須處理我們情緒。
‧若是我們對某人生氣,感情便會破裂,對方也會離開。
‧若是我們對某人生氣,就應該要懲罰惹自己生氣的人。
‧若是我們對某人生氣,那個人必須改變他/他正在做的事,才能讓我們氣消。
‧若是我們生氣,就得打人或摔東西。
‧若是我們生氣,就必須咆哮大吼。
‧若是我們生某人的氣,就表示自己不再愛對方。
‧生氣的情緒有罪。
‧我們唯有提出自己憤怒的合理原因,生氣才沒關係。
許多在療程中的人都認為,療癒的復原期不該生氣。這裡所帶出的觀點是,我們要學會立即適切處理憤怒,才能避免怒氣變成可怕的仇恨。
我們可能會害怕自己與他人的怒氣。或許是相信上述的幾項迷思,也或許是另有原因。可能某人曾在氣頭上而打了我們或虐待我們,也可能是我們生氣時,打了別人或虐待別人。有時人在發脾氣時,伴隨而來的蠻力十分嚇人,尤其對方還喝醉酒,就更令人恐懼。
悲傷與恐懼會轉變為怒氣
我們會回應怒氣,包括自己與他人發的脾氣。這是種令人激動的情緒,並且還具有感染力。而許多人有如此多的憤怒需要處理,也有如此多伴隨哀傷出現的憤怒要面對。我們也會有因為迫害階段的拯救或照顧所帶來的怒氣。許多人就這樣卡在卡普曼三角邊緣動彈不得。我們那些沒有道理可言的憤怒情緒,或許肇因於互動時的可怕思維,例如「應該」、「爛攤子」、「從來沒有」,以及「總是」。
‧生氣不好。
‧生氣浪費時間與心力。
‧好好先生或好好小姐不會生氣。
‧我們覺得很生氣,但其實不該生氣。
‧要是生氣,我們就會失控抓狂。
‧要是對別人發脾氣,他們就會離開。
‧別人永遠不該生我們的氣。
‧若是別人對我們發飆,就表示自己一定那裡做錯。
‧若是別人對我們生氣,都是我們害對方如此,所以有責任要處理他們感受。
‧若是我們生氣,都是某人害的,那個人必須處理我們情緒。
‧若是我們對某人生氣,感情便會破裂,對方也會離開。
‧若是我們對某人生氣,就應該要懲罰惹自己生氣的人。
‧若是我們對某人生氣,那個人必須改變他/他正在做的事,才能讓我們氣消。
‧若是我們生氣,就得打人或摔東西。
‧若是我們生氣,就必須咆哮大吼。
‧若是我們生某人的氣,就表示自己不再愛對方。
‧生氣的情緒有罪。
‧我們唯有提出自己憤怒的合理原因,生氣才沒關係。
許多在療程中的人都認為,療癒的復原期不該生氣。這裡所帶出的觀點是,我們要學會立即適切處理憤怒,才能避免怒氣變成可怕的仇恨。
我們可能會害怕自己與他人的怒氣。或許是相信上述的幾項迷思,也或許是另有原因。可能某人曾在氣頭上而打了我們或虐待我們,也可能是我們生氣時,打了別人或虐待別人。有時人在發脾氣時,伴隨而來的蠻力十分嚇人,尤其對方還喝醉酒,就更令人恐懼。
悲傷與恐懼會轉變為怒氣
我們會回應怒氣,包括自己與他人發的脾氣。這是種令人激動的情緒,並且還具有感染力。而許多人有如此多的憤怒需要處理,也有如此多伴隨哀傷出現的憤怒要面對。我們也會有因為迫害階段的拯救或照顧所帶來的怒氣。許多人就這樣卡在卡普曼三角邊緣動彈不得。我們那些沒有道理可言的憤怒情緒,或許肇因於互動時的可怕思維,例如「應該」、「爛攤子」、「從來沒有」,以及「總是」。
我們生氣是有合理原因的,任何人要是遭遇相同處境,都會產生各種抓狂情緒。我們生氣是要掩蓋受傷與恐懼,因為悲傷與恐懼的情緒會轉變為怒氣,而我們許多人是有如此多的傷害與恐懼。此外,我們也會因罪惡感而產生怒氣。罪惡感不管是其來有自,還是沒來由地產生,都很容易轉為憤怒。我們有不少這樣的怒氣,且信不信由你,成癮者也是,只是他們更善於把罪惡感化為怒氣。
我們也有回應而來的憤怒,因對方生氣而發脾氣。接著對方愈來愈氣,我們怒火也隨之升高,因為兩邊都在生氣。很快所有人都氣成一團,卻沒人知道確切原因。但所有人都在憤怒,並有罪惡感。
有時我們寧願生氣。因為生氣能讓我們覺得不那麼脆弱,更強大,就像保護罩一樣。一旦我們發脾氣,就不會覺得受傷或害怕,至少不容易被察覺。
不幸的是,我們許多人不知如何處理憤怒。我們忍氣吞聲、咬緊牙關、故作堅強,將不滿全往肚裡吞,讓負面情緒在腦中盤旋、選擇逃避、吃藥壓制,或者給點讚許。我們怪自己,讓憤怒變為憂鬱,賴在床上,變得病懨懨、想死,全都是因為生氣。最後我們則求上天原諒自己因為生氣,而變成這麼可怕的人。
我們許多人都因怒氣面臨兩難窘境,尤其如果家人說:「別去感覺,特別是不要生氣。」成癮者當然不想聽我們有多氣,也或許認為無論如何,我們的怒氣都不可理喻,可能連拿出來談,都讓他們嫌煩。而我們的怒氣可能迫使成癮者產生罪惡感,甚至驅使他們用怒氣來壓制我們,使我們不斷有罪惡感、覺得抑鬱。
我們經常無法告訴父母自己感受,也不會這麼做。父母可能會氣我們結交的朋友有酗酒或嗑藥毛病,也有可能只會看到酗酒者或成癮者好的一面,而認為是我們莫名其妙又不懂得珍惜。我們的朋友則可能聽我們抱怨聽到膩。有些人則可能覺得丟臉,因為認為無法向神父或牧師傾吐自己的怒氣。神職人員可能會稱我們為罪人,但我們不必再聽這樣的說法。這就是一直以來,我們告訴自己的話。許多人沒想到,其實可以告訴上天,可以表達自己的憤怒。
壓抑怒氣反而會造成問題
所以我們是如何處理這股一直升高的怒氣?我們做的就跟我們處理所有與自己有關的事一樣:壓抑怒氣,然後有罪惡感。正如壓抑其他情緒,壓抑憤怒會造成問題。有時憤怒會讓我們行事失當,可能對沒打算發飆的人也發脾氣。我們皺起眉頭、癟起嘴,讓他人不想接近。我們摔盤子,儘管已經摔壞很多很多東西了,實在不能再打破任何仍有價值的物品。
在其他時候,憤怒可能也會以不同面貌出現。比方說,可能會發現自己無法行房或拒絕享受性愛,對任何事都無法樂在其中。於是,一方面納悶自己不對勁,一方面則持續充滿敵意,讓過去早已累積不少的自我憎恨,又加添幾分。當別人問怎麼了,我們會裝做堅強地表示:「沒事,我很好,謝謝關心。」我們甚至可能會暗地裡開始做些或大或小的卑鄙勾當,報復讓自己生氣的人,如此才算扯平。
要是憤怒被壓抑得夠久,最終就不是一點一點慢慢流出了。不滿的情緒有如雜草,置之不理並不會就此消失,而是會愈來愈茂盛,逐漸全部佔滿。我們的怒火,也許有天就狂烈噴出。我們會說出並非自己本意的話,也或許會吐露自己的真實感受,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我們可能失控,放任自己張牙舞爪、怒髮衝冠、不留情面地厲聲大罵、扯頭髮、摔東西,或可能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或者憤怒可能強化為苦澀、怨恨、輕蔑、厭惡或憎恨。
而我們還是會問:「自己到底那裡不對勁?」
只要有需要,我們會不斷重複跟自己說:沒有哪裡不對勁。就像《你當然可以生氣!》的書名所示,我們當然會那麼憤怒。我們當然會氣炸,任何只要神智清醒的人,遇到相同情況,也都會氣瘋。以下引述《婚姻觸礁》書中的一段:
你無法跟一個酗酒者一起生活而不會被嚴重影響。任何與你一樣受盡折磨的人。光是能倖存下來,都值得嘉獎;單是能在此說出自己所經歷的事,就足以頒發獎牌給你。
憤怒是因成癮者所帶來的嚴重影響之一。也是跟眾多其他強迫症或問題的人生活,會帶來的影響。
〈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梅樂蒂.碧緹(Melody Beattie)
1948年生於明尼蘇達州,曾做過記者、自由撰稿作家。1986年她開始有出書的想法,遭到20家出版社拒絕之後,終於找到伯樂,本書於隔年出版後,讓她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心靈勵志作家,而她的成名作已銷售超過八百萬本,翻譯成十餘種語言,直到今日仍十分暢銷。
1948年生於明尼蘇達州,曾做過記者、自由撰稿作家。1986年她開始有出書的想法,遭到20家出版社拒絕之後,終於找到伯樂,本書於隔年出版後,讓她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心靈勵志作家,而她的成名作已銷售超過八百萬本,翻譯成十餘種語言,直到今日仍十分暢銷。
碧緹之所以受到數百萬讀者的信任,相信她睿智的話語與指引,是因為她曾親身體驗過他們正在經歷的痛苦。她這一生中,遭遇過遺棄、綁架、性侵、酗酒、嗑藥、離婚,喪子。透過自己的生命經驗和生活的感想,她深入淺出寫下如何勇於突破的信念和哲學,因為她深刻了解被拋棄的感覺,知道怎樣幫助那些還在痛苦中載浮載沉的人。
在過去25年裡,碧緹已出版18本書,除本書外,還包括《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練習》、《旅行讓感覺更好》、《珍愛》、《超越共依存症》、《悲傷俱樂部》、《愛我,就不要控制我》,在報章雜誌發表過數百篇文章,並常上「歐普拉秀」等許多電視節目,時代雜誌與People等亦常常專訪她。她也常在全球各地演講。目前她定居在南加州。
在過去25年裡,碧緹已出版18本書,除本書外,還包括《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練習》、《旅行讓感覺更好》、《珍愛》、《超越共依存症》、《悲傷俱樂部》、《愛我,就不要控制我》,在報章雜誌發表過數百篇文章,並常上「歐普拉秀」等許多電視節目,時代雜誌與People等亦常常專訪她。她也常在全球各地演講。目前她定居在南加州。
出版:遠流
書名: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
目錄:
作者的話
PART 1 照顧自己的基本概念
放下
別總是聞風即動
自己自由
不再當受害者
擺脫依附
活出自己人生
與自己談戀愛
學習接受的藝術
去感覺自己的感受
憤怒
沒錯,你可以思考
設定自己的目標
溝通
其他重點
學會生活,重新去愛
PART 2 故事
潔西卡的故事
其他故事
PART 3 什麼是共同依賴
共同依賴
共同依賴特質
後記一
後記二
推薦文
PART 1 照顧自己的基本概念
放下
別總是聞風即動
自己自由
不再當受害者
擺脫依附
活出自己人生
與自己談戀愛
學習接受的藝術
去感覺自己的感受
憤怒
沒錯,你可以思考
設定自己的目標
溝通
其他重點
學會生活,重新去愛
PART 2 故事
潔西卡的故事
其他故事
PART 3 什麼是共同依賴
共同依賴
共同依賴特質
後記一
後記二
推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