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聽交響樂,鋼琴師打開琴蓋卻不演奏,你會不會傻眼?一九五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美國作曲家就發表了這樣的鋼琴協奏《4'33"》,四分三十三秒的時間完全沒有聲音,究竟他想表達什麼?
約翰.凱吉(John Cage)是二十世紀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作曲家,他是戰後前衛主義的領導大師,是電子音樂、機遇音樂及樂器延伸非標準使用的先鋒,是現代舞發展中的重要作曲家。總之,他就是專搞音樂的顛覆,極致的創新。
一九五二年八月二十九日,他發表舉世聞名的鋼琴協奏《4'33"》。首演地點在紐約的Woodstock,觀眾拿到節目單,看起來是三個樂章,約翰.凱吉作曲,大衛.圖朵(David Tudor)演奏。演奏一開始,鋼琴師在掌聲中走上舞台,向觀眾致意,鋼琴前坐定,打開琴蓋,不動,三十秒,放下琴蓋。第一樂章結束。
第二樂章開始,打開琴蓋,完全靜止不動,兩分二十三秒,放下琴蓋。第二樂章結束。
第三樂章開始,打開琴蓋,完全靜止不動,一分四十秒,放下琴蓋。演奏完畢。
全曲四分三十三秒,所以曲名為《4'33"》。第一樂章演奏時,觀眾靜靜不敢動,連呼吸都聽不見。第二樂章開始後,觀眾也開始疑惑,不安的情緒漸漸升起,有人交頭接耳,也有人喃喃抱怨。
這是惡作劇嗎?將寂靜導入音樂 首演吃癟
這是惡作劇嗎?將寂靜導入音樂 首演吃癟
進入第三樂章,台下有人騷動,在還沒有人搞清楚狀況時,鋼琴師向大家鞠躬,下台。這下終於有人開罵、抱怨、議論。這就是獨一無二,震撼世界的四分三十三秒。你說這是在搞什麼?
不是惡作劇,不是愚弄人。凱吉最先想創作有關「寂靜」的一曲,他從一九四七年就有這個構想,經過多年的努力,中間有兩次創作觀念的大轉彎。
他還曾經把自己關在哈佛大學的錄音室,想要「聽見」寂靜。原本預期聽不見聲音,但後來聽見自己血液循環與神經之聲,我想也許是耳鳴。從中國山水畫的「留白」和禪宗的啟發,完成了《4'33"》。
凱吉的創作理念是:沒有聲音,那寂靜就不存在,所以我們無法創作寂靜。寂靜與聲音並非客觀的二分,真正的寂靜不是「聽見」的,而是心靈的轉換。如同風吹旗子飄,什麼動?
一人答:「風動」,師父搖頭。
一人答:「旗動」,師父不語。
一人答:「心動」,師父點頭、微笑。
半個世紀後再演奏 懂了作曲者創意 觀眾叫好
半個世紀後再演奏 懂了作曲者創意 觀眾叫好
▲為了喚醒世人正視當下的生命,約翰.凱吉創作了極富爭議的《4'33"》,震撼全世界。(圖片來源/Getty)
懂了吧?這是禪宗精髓。凱吉說他並非企圖在混亂中理出秩序,也不是在創造中力求進步,是單純要喚醒眾生,回歸我們當下的生命。所謂:「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所以四分三十三秒沒有演奏,就是有演奏,無聲就是有聲。
這是一曲開放心靈的音樂,鬆脫作曲家控制的意志,解放自我,無所表現而無所不表現的曠達。
你現在知道這首曲子為什麼有名了吧!它是有史以來最富爭議性的作品,也是作曲家最驕傲的傑作。
二○○四年英國BBC交響樂團,演奏凱吉的《4'33"》,每個樂章演奏時,樂團團員都舉起他們手上的樂器,聚精會神而不動。偶爾聽見台下的咳嗽聲,肢體的移動聲。當指揮放下指揮棒,轉身面向觀眾,全場起立,大聲鼓掌叫好!
有些創意,真的需要一點時間,才會讓人們接受、理解、體會。但凱吉說得好:「我必須完成,否則我就落後了,音樂就落後了!」
我有買到《4'33"》的CD,放出來果然四分三十三秒一點聲音都沒有,音質超純淨,沒有一點雜音。
現在可好,你能夠在網路上下載這曲,只要○.九九美元而已。除非你的MP3不夠好,否則保證毫無雜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