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即時回饋,讓給予者更樂於付出!

即時回饋,讓給予者更樂於付出!

2014-04-02 09:52

索取者全然自私,失敗的給予者全然無私,而成功的給予者則利人利己──他們盡量造福他人,但同時也雄心勃勃看照自身利益。

 
有一類給予者是無私奉獻者,這種人重視他人利益,極不重視自身利益,他們奉獻自己的時間精力,不顧自己的需求,因此付出代價。全然無私的奉獻是一種病態的利他主義,根據學者芭芭拉.奧克利(Barbara Oakley)的定義,這是一種「不健康的貢獻態度,過於專注在他人身上,損害了自己的需求」,導致在努力幫忙他人的過程中對自己造成傷害。曾有研究針對一批大學生進行調查,發現無私奉獻指數高的學生在學期中平均成績逐漸退步,而這些無私奉獻型的學生也承認他們「因為時常替朋友處理問題而缺課、沒讀書」。

多數人認為自身利益和他人利益是光譜上相對的兩極,然而我做過不少職場人士的動機研究,總是發現自身利益和他人利益其實是各自獨立的動機──我們可以兩者兼得。比爾.蓋茲(Bi l l Ga tes)亦曾在「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人性有兩大力量,分別是關注自己及關注他人」,而能採用「混合動力」的人往往是最成功的人。前面提到的加拿大關愛獎得獎人就不認為自身利益和他人利益會相互衝突,而是可以整合在一起,因此他們可以同時做好事和做大事。索取者全然自私,失敗的給予者全然無私,而成功的給予者則利人利己──他們盡量造福他人,但同時也雄心勃勃看照自身利益。

缺乏自保本能的無私奉獻容易把人壓垮,而利人利己指的是願意付出比得到多,但仍然不時看照自己的利益,以此為前提來決定貢獻的時機、方式和對象。等下馬上會討論到,關心別人之餘不忘關心自己的給予者比較不會過勞或受到傷害,而且也比較容易有所作為。



「在那西費城,我出生長大,在那遊樂場,我終日玩耍……有天我跟人打起來,母親真嚇壞……」

這是古早美國影集「新鮮王子妙事多」的主題曲,知名的歌詞由威爾.史密斯創作,他的演藝生涯便從這齣紅極一時的情境喜劇展開,而演出這部作品時,他才剛從費城的奧富布魯克中學(Overbrook High School)畢業。奧富布魯克中學的門面看上去十分宏偉,五層樓高的教學大樓看上去就像高踞小坡上的城堡,而威爾.史密斯在這座「城堡」就讀時受到貴族般的尊榮待遇,因為他每回惹麻煩時總能靠個人魅力化險為夷,因此幾個老師便給他起了「王子」這個暱稱,而多年後他創辦製作公司,還將公司取名為「奧富布魯克娛樂公司」。奧富布魯克不只出了威爾.史密斯這樣一位知名校友,傑出校友還包括人類史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非裔美籍太空人吉昂.布魯佛(Guion Bluford Jr.),此外更有奧運徑賽金牌選手瓊.德魯蒙德(Jon Drummond),另外,全美國只有六所中學曾出產十位以上的NBA球星,而奧富布魯克正是其中一所,從這間學校畢業的還包含傳奇球星張伯倫(Wilt Chamberlain)。

然而對奧富布魯克多數學生而言,這裡並不是什麼夢幻的地方。

奧富布魯克中學位於西費城中心地帶,隔幾條街就是全美前十大販毒角落之一,而如果你散步走過這間學校,經常會看見往來的車輛把車窗關上、車門鎖上。二○○六年,美國人列出全國二十八所「長期危險」的高犯罪率學校,奧富布魯克中學榜上有名。另外舉二○一一年為例,當年註冊的學生約一千兩百名,而在學年中遭勒令休學的人數竟達近五百名,這些學生共犯下近五十件襲擊案和二十件非法持有武器或藥物的案子。此外,這間學校學生的教育情景同樣慘澹,以美國大學入學考試為例,奧富布魯克的學生平均得分比全國平均低三百多分,超過四分之三的學生都落在全國末百分之二十五,此外,這間學校有近一半學生沒把中學讀完──畢業率只有百分之五十四。

為了改善學校慘況,「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簡稱TFA)派遣一支優秀而富熱忱的年輕教育家來到奧富布魯克中學。「為美國而教」是知名的非營利組織,為改善美國教育不公的狀況,長期派遣大學畢業生到全國各地的弱勢學校執教,為期兩年。這個組織由許多給予者組成:研究數據顯示多數成員參與此組織的原因都是希望能改善學生的生活。這些教師許多都出身良好,希望幫助沒自己這麼幸運的孩子。例如一位匿名教師就表示:

我這輩子一直知道自己想做有貢獻的事……社會公義問題時常讓我感到激動,美國有這麼多學生受到學校制度如此殘酷的傷害,這讓我很憤怒,很想做些什麼。我希望所有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能有所選擇,而非身不由己……教育可以是改善不平等的良方……這確實是社會公義的問題,我參加「為美國而教」後得以出力貢獻,成為解決問題的一點力量。

過去二十年來已有超過兩萬名教師參與「為美國而教」,一起努力促進教育公平。儘管如此,不少成員自小在富裕郊區成長、大學時參與菁英階級的姊妹會,當這些教師來到都市貧民區的學校,面對這裡的諸多考驗及磨難,其實是毫無準備的。

而走在奧富布魯克中學裡,在這所學校執教鞭的艱險尤其重重壓在康芮.凱勒涵的肩上。凱勒涵是「為美國而教」的新手成員,是一位白皮膚、金頭髮的二十四歲小姐,站在走廊上無疑是個異類──這所學校有百分之九十七的學生是黑人。康芮很愛狗,養了一隻她從外面救回來的米克斯犬「路易」。她在環境良好的馬里蘭郊區長大,就讀的中學在全美國名列前茅。說康芮「精力充沛」可能還稍嫌委婉,因為她不僅會跑半程馬拉松,中學時擔任足球和曲棍球隊長,還曾經參加過六年的跳繩競賽,成為青年奧運會選手。康芮也有非凡的學術表現,就讀范德堡大學時教授建議她繼續深造研究歷史學,但她卻想做更為具體務實的事。她說:「我想做的是改變世界,盡一份心力改善教育,讓低收入族群的孩子得到應得的機會。」

然而康芮想教育下一代孩子的美夢很快就破碎了。實際的教職工作艱辛無比:她每天早上六點四十五分就到校,每晚熬夜到一點為她的西班牙文課備課、批改作業,而每天工作都在無止盡的勸架與對抗學生犯罪中度過,不時還得去找曠課學生,這些學生可能整個學年只來上兩天課。康芮眼中最有希望的學生住在寄養家庭裡,後來懷孕生下一個遲緩兒後便別無選擇輟學了。康芮不斷向一位好姊妹抱怨,這位好友在投資銀行工作,每週工作一百個小時,她壓根沒辦法理解在奧富布魯克教書會有什麼壓力,後來康芮在絕望至極的狀態下邀她一起參加學校的校外教學,這位朋友便懂了。康芮回憶當年表示:「我朋友說她無法想像那天結束後她竟然這麼筋疲力盡。」最後康芮的狀況終於到了谷底。她描述:「我感覺很糟,我被燃燒殆盡,完全被打敗,已經決心要放棄。那時我覺得這輩子再也不想踏進哪間學校;我討厭那間學校、那些學生,也討厭我自己。」

康芮的情況正是典型的倦怠,而且有這種症狀的不只她一個人。柏克萊大學的心理學者克麗絲汀.馬斯勒(Christina Maslach)是研究職業倦怠的學界翹楚,她指出在所有職業中,教職是情緒疲乏比例最高的職業。而一位「為美國而教」的成員教師表示,這組織很了不起,但「太注重勤奮奉獻,強調過了頭……我們受訓完會產生一種心態,好像我們醒著的每分每秒都要奉獻給工作,否則就是對不起我們教的孩子。」「為美國而教」的成員中有超過一半會在兩年合約到期後離開,三年後走人的比例更超過百分之八十,而且所有受訓成員中有高達三分之一的人自此離開教育圈,一去不返。

給予者習慣把他人的利益擺在自己之前,因此時常犧牲自己的福祉來幫忙別人,如此便讓自己陷入倦怠的危機中。過去四十年來已有大量研究指出,一旦人產生倦怠症狀,工作表現便會下滑。疲乏的員工很難集中注意力,精力不足,無法勤奮工作,工作時間縮短,也不再發揮才智巧思,因此工作的質與量都直直落。除此之外,倦怠還會影響身體和心理健康。

有可信的科學證據指出,倦怠的員工產生憂鬱症、生理疲倦、睡眠障礙、免疫系統失調、濫用酒精甚至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都比較高。

康芮在奧富布魯克中學任教進入低潮期後,她意識到自己貢獻得太多,她每天很早上班、很晚上床睡覺,週末加班,事情卻永遠做不完。在這種狀況下,如果想恢復精力、重新充電,比較自然的做法似乎是減少付出,然而康芮卻沒這麼做──她反而貢獻更多。
康芮除了繼續面對繁重的教學工作,竟開始在「為美國而教」擔任志工,指導受訓完畢的會員,她擔任教材協助專員,隔週替十位教師編寫考卷及設計教案,此外甚至運用有限的空閒時間創辦了一個指導課程。她與兩位友人共同開辦「益善心智」(Minds Matter)的費城分會,這是一個全國性的非營利組織,組織宗旨是協助優秀的低收入學生進入大學。康芮花費無數個夜晚及週末申請非營利資格、找到願意無償協助的律師事務所及會計師,並申請政府核准,最後終於在一年後開始正式招攬輔導員及學生,而每週教學計畫都由她設計;從這時起,康芮每週又多花費五個小時輔導高中生。

把上述活動加起來,康芮每週得多花十小時的時間貢獻,這代表她每天可以用來放鬆和恢復元氣的時間都更少,而且還扛下更多責任。然而奇妙的是,康芮開始貢獻更多之後,倦怠的現象就漸漸消失,她重新恢復活力,簡直突然成了奧富布魯克中學的一把火,不但有精力特別輔導資優學生,還從零開始設計出進階西班牙文課程。康芮跟多數同儕的差別在於她沒有打退堂鼓。當年一起從「為美國而教」到奧富布魯克任教的共有五位教師,而四年後唯一繼續任教的就是康芮,而那三年間奧富布魯克有十二位新老師,後來僅兩位留下,康芮就是其中一人。她不僅成為「為美國而教」的成員中少數教超過四年的老師,後來更獲得全國性的優良教師獎。康芮不但沒有因為貢獻更多而燃燒殆盡,反而恢復熱情活力,為什麼?
 

「影響力真空」:缺乏目標的給予者

十年前,某間大學電訪中心的動力主任豪爾德.希夫納(Howard Heevner)請我幫他看看如何提升電訪員的工作動力。希夫納部門的電訪員負責以電話向畢業校友募捐款,他們必須在通話結束前三度請求對方捐款,但所面對的拒絕率卻仍超過百分之九十,就連資歷最老、業績最好的電訪員都倦怠了。例如一位老經驗的電訪員便形容:「我覺得打這些電話真的很難,他們通常在我講沒兩三句話就會打斷我,然後說他們不想捐款。」
 
我原以為兵敗如山倒的應該是索取型電訪員,畢竟索取者不可能像給予者一樣認真付出,因此我在訓練過程中評估每位電訪員是給予者、互利者或索取者。以到職第一個月而言,索取型電訪員平均每週募得三十筆捐款,而讓我意想不到的是,給予者的業績卻大不如索取者,他們每週募得的捐款不到十筆。我簡直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為何最想有所作為的員工反而沒什麼作為呢?
後來有天我到電訪中心走一遭,便找到了答案。我注意到一位電訪員在辦公桌前貼著一張紙條:

在這裡 把工作做好
就像穿著深色衣褲尿褲子
感覺很溫暖
可是沒人會發現

根據我的資料,這位瀟灑展示字條的電訪員是一位十足的給予者。為什麼這個給予型員工會感覺工作成果不被重視?這張字條讓我深思,我開始感覺自己原先的假設其實沒錯:按照這個職位的獎勵機制,給予者應該表現得比索取者好才是,但問題是,這些給予型電訪員缺乏一種最能讓他們充電的獎勵。

索取型電訪員有一點工作動力,因為他們是整所大學薪水最高的員工,然而相較之下,給予型電訪員卻得不到他們最需要的獎勵。通常索取者在意的是自己從工作中得到什麼好處,但給予者卻希望自己的工作能促進他人福祉。電訪員募得的款項大多做為學生獎學金,但電訪員卻一無所知,他們不知道錢會到誰手上,也不曉得這筆錢對別人的生活有何影響。

因此在下一次訓練課程中,我拿領獎學金學生寫的信給新進的電訪員閱讀。其中一位受獎學生韋爾在信中寫到:到了要抉擇學校的時候,我發現非本州學生的學費很貴,但這真的是我命中註定的大學,我爺爺奶奶在這裡認識,我爸和四個叔叔伯伯都讀這所大學,甚至我弟也跟這裡有關係──他是這間學校打贏全美大學籃球錦標賽那晚的結晶。我這輩子一直夢想就讀這所大學,申請到獎學金讓我欣喜若狂,我已經準備好要善用學校給我的所有機會,這份獎學金改變了我的人生……

讀了這些信後,給予型電訪員才花一週時間便追上索取型電訪員的業績。索取者的表現也有些微進步,但給予者的反應最強烈,他們每週達成的通話數及募到的捐款筆數都成長將近兩倍。這時給予者對自己影響力的感受變鮮明了:他們募得更多錢,就能幫助更多像韋爾這樣的受獎學生。給予型電訪員只花了五分鐘讀信,發現這份工作可以幫到人,便有了動力達成跟索取者一樣的生產力。
但這些索取型電訪員還沒完全了解自己的工作有多大影響力,如果他們可以直接見到受獎學生呢?
 
結果顯示,電訪員實際跟一位領獎學金的學生互動後,工作起來就更有幹勁,全體電訪員的每小時平均通話數及每週平均通話時間都激增一倍,電訪員更認真工作,聯絡到更多校友,因此每週捐款的校友人數增加了一.四四倍。更亮眼的是,電訪員的業績增為四倍:跟受獎學生見面前,每位電訪員的平均業績是四百一十二美元,見面之後卻躍升至兩千多美元,還有一位電訪員從每次值班平均打五通電話、募得一百元大幅進步到每次值班打十九通電話、募得兩千六百一十五元;而有幾組對照組電訪員沒跟受獎學生見面,他們的通話數、通話時間、募得的款項總和與筆數都沒什麼改變。整體而言,有二十三位電訪員只跟一個受獎學生互動五分鐘,就在接下來一週內替這所大學多募得三萬八千四百五十一美元。

雖然與受獎學生見面後,給予型、索取型和互利型電訪員都更有幹勁,但投注心力和募款業績提升最高的還是給予者。

上述的情勢逆轉正好點出給予者倦怠症的一大重點:給予者倦怠與貢獻多寡無關,而關乎貢獻的回饋量及帶來的影響力。而學者研究醫療產業也得到相同結論。醫護人員的倦怠症常被形容為「同理心疲乏」,也就是「覺得關照他人會帶來壓力、重擔和疲倦」。先前專家以為同理心疲乏是因為已經付出太多同理心,但這個說法已被最新研究推翻。學者歐佳.柯李梅奇(Olga Klimecki)和塔妮雅.辛格(Tania Singer)便總結道:「比起其他……包括照顧時間長短等因素,其實察覺患者的痛苦才是導致照顧者產生憂鬱症狀的主因。」換句話說,給予者倦怠的原因並不是付出過多時間精力,而是協助有需要的人,卻發現自己其實無法幫上忙。

從事教職容易產生倦怠現象,這是因為教育的時間經驗不同於其他職業:雖然老師日復一日跟學生互動,但他們所發揮的影響力往往在多年後才顯露出來,而到那時學生早已邁向新的階段,當老師的只能待在原地想:我做的事真的重要嗎?老師的貢獻缺乏明確肯定,因此他們想努力就更累人、更難持續。而像奧富布魯克這樣的教學環境更充斥著上述挑戰,因為在這所學校當老師光是想吸引學生注意,就得對付許多使他們分心及處於劣勢的情況,而想讓學生到校上課又更難;因此康芮.凱勒涵當年之所以情緒倦怠並不是因為貢獻太多,而是感覺自己的貢獻沒發揮效果。她告訴我:「我教書有影響力嗎?我其實沒什麼把握,常覺得自己沒影響到什麼,好像在浪費時間,做一些瑣碎的小事。」

有趣的是,如果改由管理者和領導者傳達訊息,效果就出不來了;領獎學金的學生才能以第一手經驗直接點出電訪員工作的重要性,並從個人角度描述獎學金的重大意義。雖然我們常認為激勵員工是領導者和管理者的責任,但若想改善貢獻者的倦怠,其實把激勵的工作交給顧客、學生等終端使用者,讓他們替貢獻者的產品或服務所帶來的影響力背書,這樣會更有說服力。

康芮發起「益善心智」費城分會時,看似是把行程表排得更滿,但實際效果卻是填補了她在奧富布魯克教書所感受到的「影響力真空」。她說:「我在益善心智的輔導計畫就很篤定,因為我知道我可以直接發揮影響力。」康芮輔導資質優異的清寒生時,感覺比在奧富布魯克教書所創造的價值更大,因為班級中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問題,但輔導高成就的學生時,她得到正向回饋的速度比較快,比較能確知自己的奉獻有效,例如她輔導一位名叫大衛的學生,眼看他從害羞內向的孤僻孩子變成落落大方的年輕人,並結交到一群好友。就像募款的電訪員親身見到因他們工作而獲益的受獎學生一樣,康芮見到自己推動的輔導計畫有了成效,就能獲得貢獻的動力。

而且有效果的不僅止於輔導計畫。由於充飽了電,康芮得以重拾希望,相信自己在奧富布魯克的教職也能發揮影響力。她看見輔導的資優生有了進步,便更相信自己也能幫助學校班上遭遇困境的孩子。「我明白我做的事真的可以影響學生,我見證他們在三個月內脫胎換骨,讓我發現孩子的潛力有多大。」康芮花越多時間在「益善心智」輔導學生,在奧富布魯克教書就越有熱忱,因為她的使命感被喚醒了。

我和兩位同仁共同進行研究發現,如果工作者能察覺自身的影響力,就更能對抗壓力,避免倦怠,並維持工作的動力及績效。我和學生在研究中發現,感覺自己工作高壓且辛苦的高中老師回報的倦怠指數高很多,然而仔細觀察會發現,只有在老師認為自己的工作缺乏影響力時,工作壓力才與倦怠成正相關,若能持續感覺自己發揮影響力,便能保護給予者免於精神壓力,避免倦怠。(本文選自第六章,陳若雲整理)
 
 
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  
世界知名的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聘教授,也是學生評價最高的老師,並被美國《商業週刊》選為最受歡迎教授,名列世界四十歲以下商學院教授TOP 40。他畢業於哈佛大學,並獲得密西根大學心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十四歲時曾想成為跳水選手,但就讀哈佛大學時,他發現比起追逐個人的比賽成就,他更喜歡幫助別人達成目標。他認為心理學能夠改善全人類的生活,於是告別選手生涯,全心投入心理學的領域。  
 
當他還是哈佛大一新鮮人時,就擔任Let’s Go出版公司的廣告業務,結果四個月就創下超過六十萬美元的業績紀錄,十九歲便升任廣告業務總監,並贏得年度最佳經理人獎。這個工作經驗也使他對職場心理學萌生興趣,他發覺大部分的人都將生活重心放在工作上,甚至醒著的時間有一大半都奉獻給工作,但為什麼多數人面對工作卻提不起勁,甚至對自己的工作完全不滿意?他明白自己終於找到了畢生的目標,就是活用心理學專業知識,致力解決這個當代最重要的社會問題。  
 
美國心理學會讚譽格蘭特「改變了我們對工作動機的既有認知,並點出了人際關係可帶來無所不在、強而有力的激勵因子。」他曾獲美國管理學會「卡明斯學術成就獎」、產業及組織心理學會「青年傑出貢獻科學獎」,以及「歐文斯學術成就獎」的工業組織心理學最佳發表論文獎。他主持的「影響力研究室」已培育出十多位博士候選人,並經常獲邀至Google、IBM、美國海軍、美國陸軍等單位演講。
 
出版:平安出版(2013年12月)
 
書名: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 

延伸閱讀

柯文哲不提抗告、確定看守所跨年…陳佩琪幫夫喊冤:不吃美食怎會收賄賂?前幕僚:坦蕩蕩為何橘子不回來
柯文哲不提抗告、確定看守所跨年…陳佩琪幫夫喊冤:不吃美食怎會收賄賂?前幕僚:坦蕩蕩為何橘子不回來

2024-11-11

柯文哲「理光頭」嚇到媒體找不到人,背後有何意義?游淑慧:與斬雞頭類似…傳出是由他操刀
柯文哲「理光頭」嚇到媒體找不到人,背後有何意義?游淑慧:與斬雞頭類似…傳出是由他操刀

2024-11-13

股票股利可以少發,但不能停發!專家以大樹(6469)為例:散戶買高價成長股的3觀察點
股票股利可以少發,但不能停發!專家以大樹(6469)為例:散戶買高價成長股的3觀察點

2021-12-02

派爸爸去大樹買奶粉,竟帶回PS5說免錢?公司認證是真的!眾人敲碗還有嗎?這樣不會賠本?內行人解密
派爸爸去大樹買奶粉,竟帶回PS5說免錢?公司認證是真的!眾人敲碗還有嗎?這樣不會賠本?內行人解密

2024-11-13

大樹、杏一股價創歷史新高背後秘密!藥局雙雄親揭展店戰略:為何小型店賺更多?
大樹、杏一股價創歷史新高背後秘密!藥局雙雄親揭展店戰略:為何小型店賺更多?

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