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臉書都用來做什麼,打卡、美食照,還是成天發牢騷?心理學家發現,這種沒有指定接受者的訊息,是希望得到更多人的關注。想想看,如果你發的都是抱怨文,關注你的朋友是否也都愛抱怨?
自古以來,家庭聚會是全家人團聚的歡樂時光,每年都有幾次,家庭成員要從工作的地方趕回家,但在現今,我發現餐桌上人們的笑容,卻是來自手機裡的訊息或照片,照這樣發展下去,人類的群體溝通能力會有什麼影響呢?
社群平台的興起,創造了新一波銳不可擋的關係模式,現代人普遍使用社群平台或工具,建構自己的人際圈。
以我的例子,我每天會利用這些平台發送、分享正面、激勵人心的資訊,例如「黑帶培訓」,創造一個讓認識的人互相鼓勵的環境,因為激勵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激勵他人;社群平台也是展現自己工作情況與目標的好機會,成功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認識你、知道你在做什麼?了解你個人與職場上的目標、成績,別人才知道該如何進一步協助你、督促你,為你帶來新的機會。
許多人喜歡對外宣傳自己的生活點滴,從每一餐的食物、活動、旅遊的歡樂時光或熱門的打卡景點等,大多數內容沒有指定訊息的接受者;心理學家發現,這種做法是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注意力,增加自己被關注的機率。也有些人喜歡將社群平台當作抒發不滿與宣洩情緒的窗口,如果您也是這樣做,就要請您特別小心了。
歐洲一份企業訪談的研究結果指出,超過1/5的主管面試前,會參考求職者的社群平台紀錄,而近4成的公司會觀察員工在社群平台上的一舉一動。不可否認,社群平台的發展逐漸成為人們的另一種身分,在個資氾濫的時代,任何人都能從社群平台上得到你的資料,或許有些圖謀不軌的人會利用這些資料,等到發現的時候也已經來不及了。
社群平台徹底改變人際關係
社群平台的興起,創造了新一波銳不可擋的關係模式,現代人普遍使用社群平台或工具,建構自己的人際圈。
臉書在這一波潮流中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平台,另外還有微信、LinkedIn、 Google+、LINE、Whatsapp等。有句廣告名言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社交平台成功滿足人們的需求而蓬勃發展,科技的進步成功縮短人與人的距離,但目前所看到的問題是,人類開始喜歡、習慣虛擬電子世界的無限創意及想像,勝過於實際的溝通,許多研究指出,學齡前的孩子過早使用社群平台,會造成溝通與認知方面的障礙。
相信您也是藉由E-mail或臉書讀到這一篇文,當您讀到這時,您有想過,大多數人在社群平台中做些什麼事嗎?如何利用這些社群工具才更有價值,而不是被它們利用呢?
你的社群只用來打卡,還是更有意義的事?
以我的例子,我每天會利用這些平台發送、分享正面、激勵人心的資訊,例如「黑帶培訓」,創造一個讓認識的人互相鼓勵的環境,因為激勵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激勵他人;社群平台也是展現自己工作情況與目標的好機會,成功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認識你、知道你在做什麼?了解你個人與職場上的目標、成績,別人才知道該如何進一步協助你、督促你,為你帶來新的機會。
許多人喜歡對外宣傳自己的生活點滴,從每一餐的食物、活動、旅遊的歡樂時光或熱門的打卡景點等,大多數內容沒有指定訊息的接受者;心理學家發現,這種做法是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注意力,增加自己被關注的機率。也有些人喜歡將社群平台當作抒發不滿與宣洩情緒的窗口,如果您也是這樣做,就要請您特別小心了。
歐洲一份企業訪談的研究結果指出,超過1/5的主管面試前,會參考求職者的社群平台紀錄,而近4成的公司會觀察員工在社群平台上的一舉一動。不可否認,社群平台的發展逐漸成為人們的另一種身分,在個資氾濫的時代,任何人都能從社群平台上得到你的資料,或許有些圖謀不軌的人會利用這些資料,等到發現的時候也已經來不及了。
社群平台的普及,應該是讓我們更容易聯繫遠方的親友,不應取代人類群體生活溝通的能力,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有防備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