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是不是經常會有如此的感受?
生活中是不是經常會有如此的感受?
對於下決定猶疑不決,做完了決定之後懊惱後悔?或是原本搖擺不定,但是做了決定之後,變成異常堅定?其實這種種的現象都是一種心理歷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都會經歷。
在生活中,我們會做很多的決策,做決定之前,心理都會劇烈掙扎。當抉擇與自己的信念相符時,心緒會平衡穩定,不過當下抉擇的條件無法充分滿足需求,或是決策結果與自己的信念相反時,這時心理就會出現非常大的疑問,「究竟自己做的決定對不對?」
如果此刻尚未做決定,我們就會偏向去詢問其他人(熟人或是專家)的意見,藉以支撐或是反駁自己的可能決定,詢問到自己所認定的足夠母數份量,並依大多數人的意見為依據。
如果沒有多餘的時間考慮,卻又不得不下的決定,做了之後,心理就會出現另番的掙扎,而此時所下的決策會影響到自我價值觀念的改變。
例如在路上撿到一大筆錢,心理的良知告訴自己要拾金不昧,但是事實上你又很需要這筆飛來的橫財,當你不斷掙扎後,決定將這筆錢留為己用時,心中自然會找出合理的藉口來說服自己這樣的行為是合理的:「丟掉的人或許不需要這筆錢!」、「又沒人看見我撿到這筆錢!」、「反正很多人也都這樣做!」諸如此類似是而非的理由,安慰自己並未犯錯,原先堅持的自我價值觀就會軟化或是改變。
如果自我的決定是把錢送到警察局去,也就是自我良知的部份佔了上風之後,自己的心理就更會去強化自己所做的行為是正確的,以提升自己的品格來減輕自我慾望的罪惡感,此時就會更堅定自己的行為,使得原先認定的自我價值觀更加強硬。
因此當我們做了重要的決策之後,心理狀態就會失調,這叫做《決策後失調postdecision dissonance》。重要決策的定義是高成本的、無法改變的、付出很多的、以及對他人對造成傷害的決定。
當對自己產生自我質疑時,就會開始找很多的理由來支撐自己的決定,如果可以藉此說服別人,獲得同好的認同時,就可以平衡自己的失調,證明這樣的決策是正確的,所以做決策的不僅僅是自己一個人而已,認同你的其他人也透過他的認同,同時在幫你做決策,降低你的心裡負擔,並維護住你的自尊。
除了找理由說服自己之外,有時候我們會扭曲自己的心意,告訴自己所做的決定才是自己想要的,並且製造出一種幻覺告訴自己:「無法反悔」,來說服自己接受既定的事實。
因此,心中歷程如何運作,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所謂一念之間……瞬間所轉動的念頭,來自於平日的修養、生活歷練、背景經驗、教育環境與生活感受,所見所聞愈是全面具體,對於自我決策處理的落差就會愈小,行事作風往往會給人更穩重成熟的印象累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