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知識文化背景的提升,書香世家通常會比一般人家多點書卷味,對於氣質上的涵養也是較一般人家難以迄及的。
隨著知識文化背景的提升,書香世家通常會比一般人家多點書卷味,對於氣質上的涵養也是較一般人家難以迄及的。為何會有所謂「門當戶對」?不可否認地,當雙方處於不平等的內在知識以及外在氣質、價值評判標準時,是很難長久的!
但,非所有的人都有背後豐厚家產或是家庭支持,能成為二代祖,也要先祖父輩的長久累積,才能享受獲得。因此,「教育」本身就是一個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的最佳手段,可以靠著自己,形成地位提昇的最佳依據!
越是知曉「教育」好處的,莫不費盡心力,讓自己或是下一代可以繼續嚐到這份甜頭,越是擁有大業的,越是不會放棄孩子的積極培養,為此才可傳家承業,或者是苦於生活者,早已嚐盡社會冷暖的也會在此部分積極向上。
越是嚐到磨練困境的,更可以感受到這份缺失的苦,因此觀察早年困苦的年代,現在成功者比比皆是。反觀現代,擁有得越多的,生活小康富足不虞匱乏者,反倒是無法體會到這份「教育」大業可以帶來的好處,對學習也就相對性感覺無關緊要了!
為何那些人無法體會到「學習」之樂之美?其中一個是因為擁有太多了,太過富足的生活,沒有感受到壓力,不需要擔憂未來生活,手邊所擁有的一切,是父母永無止盡的提供,感受不到未來自己求生面對未知的迫切性!
再來,有些是未掌握自己想要的目標,把讀書當成是應付父母,不曉得自己為何讀書,不曉得為何努力?讀書對他而言是煎熬,學習是折磨,教育是禁錮。當心已不存在了,何以成愛?因此學習重「心」!
反之,當不具備完善環境,卻有一份積極向上心時,他可以創造環境,突破困境。古書歷史中,時時可見類似的例子,如懸梁刺股、鑿壁借光、牛背握卷等,不肯放棄的人,就會找到方法,不管環境多艱難!
當心中有惰時,再好的環境都無用,因為不懂得珍惜、不肯把握;機會再多,不肯伸手,也是徒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