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穎文化總編輯Carol寫在繪本「我以後要得諾貝爾和平獎」序中的這句話,「生活,不是從長大以後才開始的…」,淺顯而直擊,抓住了我們以往對於未來夢想之盲點與迷失。
大穎文化總編輯Carol寫在繪本「我以後要得諾貝爾和平獎」序中的這句話,「生活,不是從長大以後才開始的…」,淺顯而直擊,抓住了我們以往對於未來夢想之盲點與迷失。周遭總是聽見這樣的話語:「我以後要如何如何?」、「如果怎樣,我就要怎樣怎樣?」、「未來/退休/有空/放假/有機會 我想要怎樣怎樣?」
很有趣的,這些被講出來的或是被許下的願望,很多時候是沒被實現的,因為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因為總有一些突發的事件發生!當這些願望被一些現實阻隔了幾次之後,而漸漸不了了之,只留下談論間的某些話題或是感歎云云。或許在某些人的成功案例之後,這個想法又會被重新激起,震撼之後發憤圖強,但也僅僅是水面的漣漪,上升的幾下波紋罷了,事過境遷後又平息下去。
但,夢想的實現不是到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就能自然產生的,它需要一個長久的醞釀過程,包含身心的成熟與技能經驗的掌握,才可能有條件去面對外在環境給予的機會,如果本身不擁有基本的先備條件,事件與機會是很難被觸發的,儘管偶有機會點,也無能力去把握住。基礎沒有時,想要完美而驚豔,就只能靠奇蹟,只是奇蹟不常有。
很愛問學生幾個問題「你有想過你未來想要做甚麼嗎?」、「你想要過甚麼樣的生活?」很少得到一個明顯而具體的目標與方向,只有淺淺的輪廓或不經大腦飛出的答案。只要繼續問:「那你為你的夢想做了甚麼樣的努力?」、「在努力的過程中,所遇過的難題有甚麼?」這些諸如此類的問題再問下去,茫然的眼神與沉默的氣氛乍顯,有些人眼神開始游移,腦袋開始低垂;有些依舊茫茫然!
人生可以有規劃,但這個規劃必須在行動的當下不斷被檢視,視現有的條件、限制與資源而有所修整,它不是如計劃書中的一成不變,猶如口號般的不斷重複,像壞掉的卡帶不斷跳針重播。當夢想是夢的時候,每一次的夢境幾乎都大同小異,複習了幾次就容易感到厭煩,也容易疲乏,一個乏味語句的不斷重複罷了,久而久之,其重要性就在心裡逐漸降低,漸漸掩埋在心靈的角落。
夢想必須落實在生活中,厚積而薄發,逐步踏實而成就,不同的高度看到不一樣的未來,一個真正可能被實現的願望,是範圍由大而小,由籠統而具體的,是不斷地被細微修正的,是不斷地填實加厚的,只有逐步完善而不想著一步到位,只有實際執行,而不是依賴別人的賜予。當夢想逐步添加在生活當中時,才可能被實現,只有生活是連續不曾中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