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惰性及趨利避害的,在本我影響下,下意識行為其實是內心最深的渴望,在接受過教育及品格道德薰陶後,逐一地修整基本性格,在社會道德的規範下,遵守該行的原則與人共處。
人有惰性及趨利避害的,在本我影響下,下意識行為其實是內心最深的渴望,在接受過教育及品格道德薰陶後,逐一地修整基本性格,在社會道德的規範下,遵守該行的原則與人共處。
出生後原無拘束行為,接受外控影響,含生活背景、教育環境、成長經驗、人為影響等,逐漸地將行為建出基本模式,但這非固定,會因心性及外在環境影響而潛移默化,突發性重大刺激也會影響到性格改變。
而由外控進入內控,人開始學會做自己的主人,依據邏輯判斷、喜好興趣決斷事情,如性格在穩定之初所建立的是正面積極的,對於看待事情的角度就會正向;而尚未成熟或是養成偏頗的,就會產生負面傾向。
生活的經驗是最好的養成環境也可以說是最差的,取決初時的引導正確與否,當植入美好種子,無論遇見多艱苦環境,心裡的態度是樂觀面對的,會將逆境轉成機會;心中存放腐敗種子,則不管擁有多美好的環境,也逐漸腐蝕。
除了起初引導的大影響之外,還有轉變的機會,就是自我的態度。或許一開始接觸的並非良田沃畝,但是隨著教育啟蒙、閱讀領略、視野開拓,自然而然可以接觸到美好的事物,良善者何人不愛,自有所長。
但面對自己心中的善惡,本我與超我的拉扯,自我的要求就相當重要。太愛自己,就會捨不得讓自己面對太多的苦痛與鍛鍊,因此有機會成長磨練時,卻是下意識的拒絕及逃避,容許自己窩在安穩的角落中掩耳不理。
寵壞自己的,面對不利於己的都採取抵抗反駁,益於自己的則是熱切接受。但是人畢竟存在團體中,當人人只擁有自己,衝突紛爭就會四起!當心中已揚起盾牌,美好又如何進入心底?
別寵壞自己!尤其是枯燥無味的,更別急著排斥。美好的事物通常沒有包裝而樸質無華,難以引人興趣。真正具有效用的,通常需要耐心與毅力去堅持。無價之寶,常隱藏在考驗後。珍珠之美也於苦痛之後蛻變。
挫折、錯誤、鍛鍊、折磨,人人都不愛,但不可否認,痛苦過程後,感受的美好更深刻難忘。承受過苦痛後,受傷的皮膚更加的堅韌,如繭;狠狠激盪過後的心志,更加地獨立自主,如意志;水沖礪過的石子更加渾圓,如鵝卵。
當感受壓力時,反而更會積極成長,面對考驗時,更會勇往面對,別讓太安逸的環境麻痺心志,當習慣安穩,面對變動就鈍於反應。而又怎能萬分把握,這世界的一切不會改變?自己現在所擁有的未來不會消失?成長就是面對,共勉之~
===============================================================
思達迪國際教育機構 官方網站
思達迪教育機構 粉絲頁
NancyWei魏美棻 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