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這種不太擅長記事情的人來說,筆記本可是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具。
對於我這種不太擅長記事情的人來說,筆記本可是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具。
我覺得筆記本有如大腦延伸出來的記憶體,或許換成「隨身硬碟」這種說法比較貼切。「筆記本」這名詞只是泛稱,不管巴掌大的手帳,或是真皮燙金封面、像是社會菁英在使用的記事本,也不論內頁是空白、方格、或是橫線,甚至日誌,我認為也算是筆記本的一種,只不過使用時多了點責任感,似乎每天不在上面寫些什麼就會有點過意不去。
我珍愛的各種筆記本
和大多數人一樣,我也同時擁有並使用著多種筆記本。記錄一些想法與點子的工作主要交給QuoVadis的紅色Habana(更早之前使用的是Moleskin),不過現在她也快要退休了,必須尋找接班人才行。
Habana、Moleskin,都是適合隨身攜帶的小本子。平時放在口袋中,若是突然在公車上想到什麼點子時,還能夠馬上掏出來記錄,也因為大多是在搖晃不已的狀態下書寫,我的小筆記本們總是寫滿了歪斜的字體與潦草的圖案,有時候連自己都認不太出來。
如果是已經比較成形的想法或是設計圖,我就會記錄在一本Life的防水筆記本上,它的紙張不僅能夠防水,而且還不容易撕破。這本筆記本上也會抄錄一些我辛苦收集來的資訊,例如從義大利食譜翻譯過來的Focaccia做法,或是在Cookpad網站上找到的一些納豆食譜。
雖然我也使用智慧型手機,擁有平板電腦,但在廚房工作或從事細木作時,使用電子設備查看資訊總有潑到液體或灰塵侵入的風險,在一般筆記本也同樣怕水的情況下,Life的防水筆記本就讓我放心許多,應該稱它為筆記本界的G-Shock才是。
讀書時我最常使用無印良品的B5筆記本來整理重點。這款筆記本的內頁是以植林木為紙漿原料,比較環保而且價格實惠,但我最喜歡的是它的空白封面,可以在上面畫圖,製作出屬於自己的封面。
至於一些在紙張、裝訂上有所講究的高價筆記本,雖然我也購買不少,但由於筆記本這種文具一旦書寫下去,哪怕只有一個字,就會變成「被使用過的狀態」,就算以後想拿來送人都會不好意思。於是乎,我就成了標準的筆記本奴,那幾本高級筆記本就一直被供奉起來,成為我的收藏當中最令人難以接近的文具。
雖然知道這種想法有點扭曲,我也曾想過要在下次替換筆記本時用上,但老實說,現在筆記本的使用機會比之前減少許多,想要消化庫存,還得等上更久的時間。
雖然身處於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但筆記本仍有速記、方便書寫、輕便、不用充電等優勢存在,它在我的生活中仍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活用電子與傳統文具
拜手持式電子設備發達之賜,我現在已經不用日誌。對我來說,紙本日誌的功用就是用來記錄什麼時候做什麼事,不需具備筆記本的要素,而且記錄在手機或平板電腦上還能設定鬧鈴來提醒自己,因此我就把日誌的使用需求轉到手持式電子設備上了。
提到電子化這件事,最近流行一種只要在紙張上書寫之後就能透過手機拍照,把紙張上的內容掃描進手機裡的專用筆記本或是便條紙,那些產品的紙張上印有一些特殊符號,方便在拍照後讓程式調整拍攝角度的問題,或是標註特定內容,但是如果要我因為這些功能而放棄選擇其他筆記本的自由,這是絕對辦不到的。
使用手機的照相功能,一樣可以把寫在任何表面上的文字、圖案拍攝下來,而且這種做法我也已經持續多年,相信有許多朋友也都是這麼做的。然而,就算已有這類電子文具的出現,我卻還不打算輕易把文字書寫的樂趣交出去。(本文選自第五篇,陳若雲整理)
作者︰文具生活家 沈昶甫 (Tiger)
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博士班候選人、自由譯者。
「文具是呈現想法的媒介,不認真看待不行 !」在抱持著這種態度以及對文具的熱情下,進行文具收藏與研究。從網站經營,乃至於透過雜誌專欄、演講以及出版,試圖傳遞文具為生活增添的品味內涵。2009年開始經營「文具病」網站,瀏覽人次至今已突破60萬人,臉書專頁粉絲人數也持續增加中。
「文具病」網站:www.stationeria.net
「文具病」臉書專頁:www.facebook.com/Stationeria
出版:平裝本出版(2013年4月)
目錄:
1 文具病──打造自己的生活態度
2 第一件收藏
3 挑水果vs.挑文具
4 自動鉛筆的獨特美
5 無可取代的筆記本
6 週末的文具店之夢
7 週一下午的文具課
8 吉卜力美術館的小發現
9 文具出沒注意
10 1%的不同
11 我心目中的文具長青組
12 螢光筆的標準
13 樹木鉛筆
14 用刀子削鉛筆才是王道
15 用刀子削鉛筆才是王道 【攻略篇】
16 超薄文具的魅力
17 溫熱的筆記本
18 文具設計思考
19 金色之秋,收穫的街道
20 為文具而生的空間──文房具Cafe
21 【文具景點】 表參道的文具和雜貨
22 旅人的秘密基地
23 【文具景點】 中目黑漫遊
24 文具收藏者的阿基里斯腱
25 文具的溫度
|附錄| 日本文具漫步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