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好少、工作好累、主管好兇、同事好冷漠,公司看不到未來……剛踏入職場的你,是不是常常抱怨不已,大嘆不如歸去?若有以上症狀,看來你已得了「職場適應不良症候群」。
究竟這不會傷身,卻很傷神的毛病,是怎麼發生的,又該怎麼克服?旺達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林俊龍特別歸納出,以下4種常見的「職場適應不良症候群」,並對症下藥,讓你向職場水土不服說Bye-Bye
症候群1:為什麼公司不像學校?大家都不體諒我
因離開校園不久,許多人常會帶著「學生」習氣,認為凡事同事、主管「應該」教他,犯錯時「應該」聽他的理由,上司交辦事項時,不弄清緣由,不回報進度,一味悶頭做,時限到了才發現一事無成,明明很努力卻只換來一陣撻伐。
偏偏當了學生十幾年,早養成顧好成績,我行我素也無所謂的習慣,初到職場,罩子不亮、反應不快,沒開竅的人,往往動輒得咎,出包連連。因此,受盡挫折後,便開始懷念學校生活,千方百計想重回校園,或是乾脆鑽到書本裡準備公職考試。
處方箋1:脫下學生心態,重新歸零學習
學校的職責是「受教」,職場講的是「營利」與「生存」,脫掉學生身份來到職場,你的肩上就多了一連串包括「業績目標」、「顧客」、「責任」、「團隊」、「策略」的重擔。
因此,你得將心態歸零,重新學習如何「被領導」、「被管理」:凡事要耐著性子聽,聽懂重點,要厚著臉皮問,問出關鍵,要抱持虛心挨罵,找到方法,謹記「不貳過」的原則,不斷砥礪自己提升專業,才能具備競爭力。
症候群2:我只是想跟主管沒有距離 為什麼不可以?
有些新人不畏懼權威,又帶著理想色彩,認為該與主管平起平坐、直言不諱,如此風格若場合不對,即使言之有物,常會讓人有「放砲」、「沒大沒小」的惡感;另有些新人對主管稱兄道弟、情義相挺,下班後相約吃飯喝酒,幾乎形影不離,但年輕人為什麼不懂拿捏分寸,最後常常演變成恃寵而驕,不僅讓同事疏遠,還可能因而成為管理之瘤,逼得主管忍痛割除。
處方箋2:做個公私分明的得力助手
「先公才有私」是職場相處的鐵律,唯有當你在「公領域」獲得主管信任,才有可能在「私領域」建立交情;反之,儘管「私領域」深厚,只要幾次「公領域」的衝突,友誼便會變質崩解,畢竟,主管的生涯發展取決於「績效」,而非與你的「麻吉」,若你深諳此道,以專業至上,並懂得分擔公務,即使不經營私交,主管一樣視你為愛將。
症候群3:我不喜歡勾心鬥角 跟同事當好朋友很難嗎?
一天當中,跟同事相處的時間,往往比跟家人還長,因此,很多人會把同事看作家人,分享工作與生活的嬉笑怒罵,下班假日一起出遊,更甚者會產生戀情或變成死黨。一旦到了如膠似漆的地步,就得小心翼翼的經營,否則角色衝突時,不小心就會引來始料未及的災難:輕者互揭瘡疤、彼此冷戰,重者影響工作、斷然離職,甚至告上法院者亦所在多有。
處方箋3:以團隊為思考,以下班為界線
人性如此,當利害關係出現,過往情誼再好,也禁不起檢驗,且你我皆是職場的過客,對同事期望愈高,難免失望愈大。因此,不妨以工作團隊的角度,將同事視為一份子,而非依賴的家人,並以下班作為界線,替自己保有些隱私與時間,一方面保護自己,一方面還可以充實專業,避免落入感嘆人心、浪擲光陰的虛耗。
症候群4:上班就是要開開心心的 為什麼一定要那麼嚴肅?
仗著年輕、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抑或學歷耀眼,對工作期待過高,種種因素常會讓社會新鮮人輕視基層工作的價值,還學不到皮毛就輕易離職。離開後,若仍以輕鬆、好玩、光鮮亮麗為標準,換工作時沒有累積相關性,將跳脫不了總是得從頭開始的宿命,因而掉進「受挫—離職」的惡性循環中。
處方箋4:把第一份工作當作蹲馬步
事實上,任何光鮮亮麗的工作,皆無一步登天的可能,好看的永遠都只是表面,其背後皆得經歷最基層蹲馬步的過程,這個階段的扎實與否,都會影響未來升遷與發展的速度。
依此原則,決定離開一家公司,標準該放在這家公司有沒有好的企業文化、學習的資源、歷練的機會等督促你進步的可能,而非「錢多、事少、離家近」,畢竟年輕時若懂得耕耘,年長時才能歡喜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