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成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的嚴長壽,不甘心看到台灣年輕人找不到出路,不願見到偏鄉孩子不知道未來的方向。他鼓勵主流社會的年輕人,勇敢跨出海外,不要害怕與世界頂尖人才競爭;他長時間為偏鄉孩子找資源,用不一樣的教育方式,讓他們找到生命的新價值。
演講主題名為:「為土地種一個希望──嚴長壽先生在公益平台上的CEO管理」,由礁溪老爺大酒店總經理沈方正主持,台灣企管大師、政大企管系講座教授司徒達賢擔任對談人。
開講前,嚴長壽在台下問沈方正,現場學生想聽什麼?沈方正回答,「學生大概關心自己的未來,大過於公益平台在做什麼。」
長時間關心台灣年輕人未來的嚴長壽決定改變演講主題,利用演講與在場年輕學子分享,如何在現今的社會環境中,找到自己競爭優勢及未來的方向。
以下是《今周刊》特別摘錄整理嚴長壽當天演講的重點;文中段落略有調整,但無礙講者原意。
從前我寫《總裁獅子心》,那時候我想鼓勵年輕人,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爾後我寫了《御風而上》,要告訴年輕人,不能只是埋頭苦幹,要懂得乘風而起,世界已經不一樣了。
現在,我看到的是,世界的競爭沒有藩籬,也超越了國界,把你工作拿走的人,不是身邊的同學,而是遠在美國、歐洲、印度、北京的大學生。
這時候,我們年輕人遇到困境,缺乏自信,所以我又寫了一本書《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告訴年輕人要有自信,即使不是在最頂尖的舞台上,也能做別人生命中的天使,找到自己的價值,要過平凡卻不平庸的人生。
為什麼會在這些時間點寫這些書,因為我發現自己是個無可救藥的熱忱人,這股熱忱最後化為不甘心,不甘心看到台灣的年輕人沒辦法找到出路,不甘心看到台灣這麼多年的辛苦,卻沒辦法在世界上競爭,但是事實就是這樣。所以,要怎麼幫助我們的年輕人,在這樣的環境裡,找到生命的方向。
談年輕人未來 要有到海外深耕的勇氣
他們三位的共同點是,都在台灣成長到大學畢業,再離開台灣,到海外深造很長的時間。
在台灣土地上,培育到一定程度,加上到海外萃取出來的養分,融合台灣原本的文化,透過藝術的舞蹈、文字、電影等方式呈現,獲得世界的認同,但是沒有人會說他們的作品是外國的作品,大家都認同這就是台灣文化的價值。
但是這也讓我感嘆,如果龍應台沒有去過那麼多國家遊歷,也寫不出《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這樣的巨作,如果李安沒有先在台灣完成《飲食男女》、《推手》,再到好萊塢,也不會有這麼多好作品出現。但是下一個李安、林懷民、龍應台在哪裡?有多少學生願意像他們一樣,花很長的時間,擁有台灣本地文化,再到海外學習深耕,淬鍊出屬於台灣的新文化價值?
我要叮嚀所有主流社會的學生們,台灣目前盲目的考試制度,無法為年輕人找到方向,最終沒辦法造就出更有創意的年輕人。這是我最擔心的。因為,台灣教育缺乏國際視野及眼光。
當你可以接受更高挑戰的時候,絕對不要只是甘於現在的生活,反過來,我主張大家走向國際、走向世界,但是也要能禁得起嚴苛的考驗。大家知道台灣舞蹈界了不起的舞者許芳宜,到現在仍過著很樸實的生活,因為她要接受國際最頂尖舞台的競爭,隨時警惕自己,不可以鬆懈。
這個世界已經沒有藩籬,可以保護你置身在自己的國度裡。
過去我演講,建議年輕人多看「TED.com」網站,當時很多人沒聽過,現在漸漸比較多人知道了;而現在我說到「coursera.org」網站,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
這個網站是國外許多頂尖大學教授們,看到很多人因為高等教育學費太高,沒辦法就讀的窘境,於是決定將他們上課的課程全部都放上網站,與所有人免費分享。像這樣的開放式課程愈來愈多、愈來愈普遍。
當這些知識以很快速、免費的方式傳遞時,卻有很多台灣的年輕人,因為英文不好,而失去認識世界的機會。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現況,不管你喜歡不喜歡,這些正發生在你的眼前。台灣年輕人不可以將自己置身事外,你必須知道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不能只靠學校教授教你的,就認為足夠面對未來。
談台灣教育 廣設大學反而稀釋教育資源
同時我們也看到,大量的資源投入,讓更多專科升等為大學;因為加入許多科系,使得原本很有特色的科系失去競爭優勢,反而讓學校因此找不到明確的方向跟未來。
這是我看到的另一個危機:資源被稀釋,使得底層的人被犧牲掉。於是我決定,到台東實踐我對台灣的承諾,接下一個學校,請來三十幾位來自建中、北一女退休的老師擔任我的志工。我找到了弱勢偏鄉的小孩,他們對自己有期待,但是沒有方向,我讓他們進來我們的學校,給他們一技之長的訓練。
但是我們不再用過去主流社會的教育方式,那種教育方式是不對的。因為在主流市場的競爭已經相當激烈,以我擅長的觀光系為例,若還是教導他們如何在頂級的餐飲旅館內工作,他們如何能與國外那些頂尖大學的學生們競爭?那個領域已經有一大堆這樣的老師,也有一大堆這樣的學生了。
談公益平台 協助部落年輕人發掘未來
為什麼很多原住民學生畢業後都只能當運動員,但是運動員的事業壽命又很短暫,在運動員退休後,就開始無所事事,或是從事很基礎勞力的工作?這是因為他們在學期間,學校並沒有協助他們培養第二專長。
我很嘆息,這些年輕人並沒有被給予機會,致使他們的事業很快地就走到盡頭。
這是台灣教育的盲點,用同樣的方法教授每個小孩,卻沒有先傾聽他們真實的能力,為他們找到真實屬於他們的方向。
我認為一個文明社會總是在開發與保有原本文化產生衝突,但是你只有著手去做,讓大家認為有可能改變,社會才會相信。
例如,花東有一位民宿主人決定退休,我就找來一位天使──廣告媒體人余湘,由她出錢買下這間民宿,讓部落的年輕人來經營。接著,我帶部落年輕人到台北亞都麗緻飯店受訓,再讓他們回到家鄉自己經營民宿。
只要給予部落年輕人找到生命的新價值,他們可以安身立命,有了新的產業價值,就成為新的台灣文化。我希望能夠撒一粒種子讓希望發芽,搭一個平台讓夢想飛翔。
台灣有無限的可能,這最終是你怎麼喚起你那無可救藥的熱忱。你必須要重新地關照自己,把自己無可救藥的熱忱付出去,並關心自己,也關心你身處的環境與社會,因為台灣最美的風景就是「人」。
嚴長壽(中)與對談人政大企管系講座教授司徒達賢(左)、演講主持人礁溪老爺大酒店總經理沈方正(攝影/林煒凱)
司徒達賢問:您有這麼多的資源,可不可以將教導年輕人的力量轉化去改變政府政策,尤其是教育體系上的問題,是不是能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徹底地做改變?
嚴長壽答:在過去種種的溝通經驗中,我發現,你只有著手去做,讓大家認為有可能改變,主流社會才會相信。
例如教育問題,基本上要從評鑑與預算補助這兩個層面去解決,因為這是過去錯誤的政策造成的。此外,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拿掉對大學教授教職的保障,但是這個很難,你只有先從一個案例去示範,才能夠讓大家認同、相信。
再舉一個例子,現在的《花東地區發展條例》通過後,馬上有上百億元預算,如果當地政府對自己沒有信心,沒有足夠的遠見,就會流於消耗預算,做出沒有特色的建設,這樣又是浪費資源的錯誤政策。所以我認為要先在前面做出一點示範,讓大家知道這樣做是可行,才能為政策的調整找到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