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何時開始,愛上跟自己對話,尤其是一個人的時候!
忘了何時開始,愛上跟自己對話,尤其是一個人的時候!人雖是社交的群體,但,大多時候都跟自己相處,來時一個人,走時亦然。因此如果無法學會一個人面對孤獨會很痛苦,畢竟人生大部份的時間都是孤獨的!
跟自己對話不等同於自言自語,嚴格來說自我對話是內在的自我語言、省思與回饋機制!此機制常出現在每個人的腦海中,只是有沒有捕捉住相關的思維並加以分析,甚至在檢討後落實於行為改進!最常見的內在語言,就是自我詆毀和自我振奮。
自我詆毀,諸如「我好笨」、「我怎麼這麼差勁」、「我什麼都不會」等。習慣對自己講壞話,就會讓自己越偏向壞的部分,這叫「自證預言」。內在的認知失調,自身機制就會調整行為以符合內在對話,所預測的結果就會實現。
自我振奮,如「我一定要加油」、「這次我一定做得到」、「再努力一下下」等,此類語言透過自我激勵來使自己具有正向以及較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困境及挑戰,持續養成,將有助於建立樂觀與堅持下去的力量。
要學著察覺自己的內在語言,因外在事務影響,常會帶來一些情緒困擾。當這些情緒困擾累積在心裡,你的行為及態度就會自然散發出鬱閉感,這對於自己的人際關係並無幫助。
反之,適時地排除或是找到情緒的根源點,都有助於讓自己生活愉快,但如何排除?透過分析以及察覺內在的感受,用具體的描述語句將情緒劃分歸類出來,再利用直述句來描繪自己的不妥。
可以試問自己幾個問題:為什麼生氣?悲傷?愉快?等等,透過追根究底的質問找到自己怒氣悲傷愉悅的源頭,思考情緒形成背後真正的原因,當真的靜下來問不斷質問自己時,才會發現自己真實的情緒和成因,這個覺察的智慧需要大量的時間練習。
當情緒衝上腦袋時,通常直覺地會想將情緒凌駕於理智之上。經過訓練之後,在不好的語氣衝出口前,會先在心裡問自己「為什麼要生氣?」「生氣的原因是什麼?」「別人講的話真的對嗎?」「為什麼別人要這麼說?」
在反問自己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會平靜下來,因提出了問題,腦袋自然就會想找出答案,在追尋答案的過程中,注意力就會被邏輯帶回來,而不再執著於剛剛情緒上的不愉快,因情緒造成的負面感受和效應就會減輕。
別急著將情緒爆發出來,寧緩不急。急躁只會讓自己做出後悔的事,越是暴烈往往跟隨更大的遺憾。慢一點,緩一點,釐清事情的對錯,無論最後是該反駁還是得承受,比較好的做法都是先把理性抬上來!
一次兩次,自然而然地就少了點衝動,多了點理智,比較清楚自己無法忍受的是什麼,在事情尚未嚴重爆發時,讓自己躲開那個臨界點,不要讓最後一根稻草壓死自己這隻駱駝,避開尖銳的爭執高峰,也讓事情不會發展到到無法收拾的局面。
把內心當成一個個體,就有討論的人做內心對話,避免做太獨斷的決定,降低傷害別人的可能性。它可以是一種模擬情境、是對話練習、重播回饋,利用心理畫面不斷的重複,來討論情境、對話或是思考!
雖然這個課題很難,但仍要學會,畢竟,能掌握情緒,就可擁有較輕鬆及樂觀面對事物的能力,做事也更容易因著理性掌控大局,這是人生需要時時面對,時時反省的課題,共勉之!
================================================================
思達迪國際教育機構 官方網站
思達迪教育機構 粉絲頁
NancyWei魏美棻 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