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不停做著同樣一件事,無聊而且了無新意。但善用重複的力量,是邁向成功之路的不二法門。
據說音樂神童莫札特三歲就會彈琴,六歲能譜曲,多數人認為他是天賦異稟。其實,莫札特在六歲以前就累積了三千五百小時的練習時間。他從早到晚都在練琴,甚至在夢中重複演奏同一首曲子。心理學家郝爾(Michael Howe)曾分析莫札特創作的曲子,他發現在莫札特的協奏曲中,最能展現其原創精神的,就是(第九號鋼琴協奏曲)。這首曲子是公認的經典之作,是莫札特在二十一歲那年寫的,但那時候,他其實已經不斷創作協奏曲長達十年了。
重複二十一次形成習慣
以上例子證明了「天才,是屬於重複次數最多的人。」重複可能讓你很單調又無趣,卻是讓你卓越非凡的保證。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讓你卓越的不是行為,而是習慣,是重複的習慣造就了我們。」
神經科學家早已發現,重複讓我們的神經元網路再度活化的機率提高,以此固定我們的記憶。反覆再活化能使大腦產生實際的結構變化,因而能促進回憶。當神經元一起作用的同時,彼此之間也連結了起來。
根據行為心理學的研究,一個習慣的形成至少必須重複二十一次。重複一個想法、重複地自我暗示,會使人記得它,相信它,繼而堅信它,最終成為信念。就像激勵大師拿破崙.希爾說的:「將積極正面的意念寫下來,熟記之,覆誦之,直到它們成為你潛意識的一部分。」
「世界拳王阿里也很懂得用重複的力量。他常毫不害臊地公開表示「我是最棒的!」也會把一些看似無聊的口訣掛在嘴邊,例如︰「我打包票對手第四回合必然倒地飛出場外;我一閃身,右拳一擊等等。」上場比賽前,他都會念咒似地念這些小詞,他對自己默念,也對媒體宣告,在攝影機鏡頭前嗆聲,甚至在對手面前也不斷地重複,直到心裡完全相信這是事實為止。
此外,他最重要的練習不是在拳擊台上進行,而是坐在扶手椅上,在腦子裡重複彩排比賽時的每一個細節,他會想像自己大腿疲累不堪的感覺、腹部疼痛的感覺、臉上瘀傷的感覺、新聞記者鎂光燈的閃光、觀眾的興奮尖叫聲,甚至會想像裁判舉起他手臂宣布獲勝的情景。他發送得勝的意念給身體,而他的身體則聽命行事。就是這些在腦袋裡的不斷重複想像,讓他能夠稱霸拳壇。
山田本一是日本著名的馬拉松運動員。他曾在國際馬拉松比賽中兩次得到世界冠軍。很多人問他得到冠軍的祕訣,山田本一說:「起初我和大家一樣,把目標定在終點線的旗幟上,結果當我跑到十幾公里時就疲憊不堪了,因為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嚇到了。後來,我決定改變策略,每次比賽前我都先乘車把比賽的路線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地標是一個古怪的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高樓,一直畫到賽程結束。比賽開始後,我就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過去,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邁進。四十多公里的賽程,被我分解成幾個小目標,跑起來就輕鬆了。」
設定量化的目標
曾有個實驗,找來三組人馬,讓他們分別朝著幾公里以外的三個村子出發。實驗者沒有告訴第一組人要到哪個村莊,也沒說路程多遠,只告訴他們跟著嚮導走即可。剛走兩三公里,就開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就有人開始抱怨為什麼要走那麼遠,何時才能到終點,有人甚至離開了隊伍。
第二組的人則知道村莊的名字和路程大概有多遠,但路邊沒有里程碑,只能憑經驗來估計行程的時間和距離。走到一半時,大多數人想知道已經走了多遠,比較有經驗的人說「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當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時,大家情緒開始低落,覺得疲憊不堪,而路程似乎還很長。當有人說「快到了」,大家才又振作起來,加快行進步伐。
第三組的人不僅知道村莊的名字、路程多遠,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都有一塊里程碑,他們邊走邊看著里程碑,每縮短一公里大家就開心了一下,很快的就到達了目的地。
有目標雖然很重要,若能把行動與目標加以對照,清楚知道行進速度與目標之間的距離,動力就會得到維持和加強,就容易克服困難。
(本文摘自第二、五章.孫蓉萍整理)
重複的力量─你覺得單調沒成就感的事,卻是成功的保證
作者︰胡碩勻
民國66年次,政治大學風險管理暨保險學系畢業,服完兵役後就在父親的會計師事務所任職,並花三年時間取得會計師高考,成為會計師,一個偶然機會體會到「加溫計數」的方法,兩年前兼顧父親事務所業務的同時,與其他夥伴一起創立圓子夢股份有限公司,協助年輕人做事業規畫和理財規畫,實踐創意夢想。
出版:大是文化(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