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萊雅首位台灣籍總裁陳敏慧在畢業季前夕,與年輕學子分享「國際品牌,在地成功;在地人才,國際發光」的成功經驗。她鼓勵年輕人要「看到機會點,而非問題點」,並選擇熱愛的工作,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
掌十六品牌 洞悉消費者
五月三十日,由政治大學企管系主辦、《今周刊》協辦的「政大企管CEO論壇」,邀請了台灣萊雅集團第一位台灣籍總裁,也是該集團亞洲區唯一的女性總裁──陳敏慧,親自與年輕學子分享「國際品牌,在地成功;在地人才,國際發光」的成功經驗。
萊雅集團發展多品牌策略,旗下有蘭蔻、碧兒泉、契爾氏(Kiehl's)、植村秀等十六個全球知名品牌。陳敏慧形容:「十六個品牌,就像是十六個小孩一樣,每個都有其獨特性格,各有各的特色。」她的工作,就是要「確認十六個小孩的獨立個性能充分發揮」。
萊雅進軍台灣,經過十多年深耕市場,成功打進台灣女人的化妝台,但是,一個外來的品牌如何擄獲台灣消費者的心?則是陳敏慧的重大挑戰。
面對要將「國際品牌成功在地化」這個課題,陳敏慧認為,首先就是要「洞悉消費者」,其中挑選代言人正是一大關鍵。
她以明星商品巴黎萊雅品牌的十五合一緊緻霜為例說明,當初法國總部屬意亞洲代言人是鞏俐,但是曾經在奧美廣告工作的她,直覺鞏俐對台灣消費者而言可能「太有距離感」。因此,陳敏慧極力向總部爭取,採用單飛後的田馥甄(Hebe),果然成功吸引年輕族群,熱銷二十七萬瓶,成為女性開架市場保養品乳霜類銷售第一名。
負責全球最大的化妝品集團,管理員工近千人,陳敏慧憑著敏銳的市場嗅覺,所推出的明星商品幾乎款款大賣,每年締造數十億元業績。但是,這樣的成功人士,也曾經迷惘徬徨過,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
陳敏慧娓娓道來,她自己並不是一開始就投入美妝產業,台大外文系畢業後,曾嘗試過英文老師、小祕書、廣告公司等不同種類的工作,最後才發現自己最喜歡品牌及企業管理。因為找到「工作上的最愛」,讓她一頭栽進萊雅,直至今日。
看到機會點 而非問題點
面對正走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年輕人,陳敏慧也以自己念大一的兒子為例。她表示,兒子面對自己的未來時,經常問她,「究竟要選擇自己很喜歡卻不擅長,還是選擇自己很擅長,但卻不怎麼喜歡的科系或工作?」對此,陳敏慧認為:「工作是一輩子的事情,一定要有熱情才能持久,所以應該要選擇自己很喜歡但不見得很在行的。」
從高中老師到跨國企業CEO,從鶯歌的小鎮姑娘到法國人讚歎的台灣女子。陳敏慧本身就是「在地人才、國際發光」的最佳示範案例。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平凡的人。我永遠想辦法,比老闆要求的多做一分;我告訴自己,最好的學習就是身體力行,從錯誤中成長。」陳敏慧進一步指出,能夠在國際發光的優秀人才,必須具備七大訓練力,包括企圖心、正面思考、能見度的提升、語言溝通力、數字能力、培養人才、高EQ抗高壓。
「在國際上要開闊能見度,一定要『第一個舉手』」,陳敏慧以台灣萊雅為例,由於台灣市場在全球的比重不大,因此,她曾結合台灣科技島的優勢,第一個主動向總部爭取策畫推動「全球萊雅的數位化行銷計畫」,替台灣萊雅爭取更多表現的機會。
陳敏慧不鼓勵埋頭苦幹,她認為:「爭取能見度,要主動敲老闆的門,勇敢表達自己。」
日本化妝品品牌「shu uemura」創辦者植村秀曾告訴她一句話:「我最討厭不進步的人」,陳敏慧至今深刻認同,「我比較欣賞謙虛學習的人,這種人的前途更寬廣。」她解釋,能謙虛學習的人,也較能正面思考。
「要看到機會點而非問題點」,當面臨訂定目標時,有些人會害怕做不到,但陳敏慧認為,一旦正面思考,看到的是機會點,也會勇敢嘗試,不怕失敗,進而主動尋找解決方法,不怕犯錯。
在陳敏慧近二十年職場生涯的字典裡,「競爭不是與同儕,而是與自己競爭!」畢竟,舞台沒有界線,每個人都是和自己競爭。出頭不是與別人比,必須自我要求,永遠不間斷地進步。
有年輕學子好奇問道:「身為總裁,如何面對工作的巨大壓力與挫折?」只見陳敏慧氣定神閒地說:「我會讓挫折一過,就像熨斗燙過,沒有摺痕。」
在她的生命哲學裡,總是會想法子將挫折的大波浪化成小波浪,小波浪變成無浪,繼續往夢想前進!
陳敏慧
出生:1964年
現職:台灣萊雅總裁
經歷:台灣萊雅集團化妝品香水事業部總經理、法國萊雅亞洲品牌專案經理
學歷:America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School MBA、台大外文系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