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發展不均衡,天平的兩端差距越來越大。終結貧窮不只是出於人類人性的關懷,事實上,全世界都會因此而受益!
在一次出訪機會中,我們來到非洲馬拉威的第二大城布蘭泰爾,那兒有一家醫院,是馬國政府收容治療大約九十萬名愛滋病患的地方,但因缺乏醫療資源,此地也是大部分病患垂死之地。由於貧窮的馬國無法提供治療所有病患的預算,這項醫療計畫只能供給那些有能力每日付出一美元的患者。我們造訪之際,每天約有四百名有能力負擔醫療費用的病患,也就是說,九十萬名病患中,只有四百人有幸存活,其他人完全沒有接受治療的可能!
終結貧窮的迷思
從這個場景,我們看到了一條難以想像的界線,將世界上最富裕與最貧窮的國家劃分兩端,中間則有不同程度的富足與貧窮。
世界上仍有六分之一的人處於貧窮,甚至缺乏活下去的能力,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悲劇,也是挑戰經濟發展最難的地方。大部分的赤貧者都無法跳脫貧窮的惡性循環,也無法自食其力地擺脫物資匱乏的惡夢,他們被疾病、地理區隔、氣候變化、環境惡劣與赤貧本身掐得死死的。
非洲地區如果想掙脫貧窮陷阱,每年需要大約三百億美元的援助,但如果我們真的貢獻了這麼多,錢最後會流向哪裡了?依過去的經驗,那些援助都如沖入馬桶般一去不復返。這塊大陸還缺乏成功所需的現代價值觀,非洲人的道德感幾近破產,難怪愛滋病如此猖獗。把話說得更明白點:如果我們現在援助非洲孩童,之後呢?還是人口爆炸與更多飢民苟延殘喘。我們會變得什麼也沒解決。
如果你邊讀上面的描述還邊點頭稱是,請你格外用心讀接下來的內容。上面那段文字重複的是富國對非洲一成不變的看法,儘管普遍,但是這個看法一點都不正確。
已有幾十個人問過我相同的問題:如果非洲人口持續呈爆炸性成長,拯救非洲最後到底有什麼用?現在就有這麼多的兒童,長大以後難保他們不會變成飢民?
答案就在於大家能夠同心共濟,一起為終結非洲的赤貧而努力。這是今天我們能夠保證終結人口爆炸,並改進貧窮人家生存環境的最佳方法,它需要我們自願地、快速地展開具體的行動。世界上生育率非常高的地方(超過五個子女數),都是貧窮、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出生率會隨著經濟發展而下降,如果有更多的孩子存活,家庭就可以承擔較少孩子的「風險」,對每個孩子的生存也比較有信心。
全球合作才能永續
另一個很普遍的幻象是社會達爾文主義,也是最普遍的現代經濟學家迷思,他們相信,經濟發展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有些團體會得到統治領先的機會,而有些只有落後的份。人生本是一場掙扎,世界現狀反應的,就是這個過程。
經濟學家知道競爭與掙扎只是經濟生活中諸多面向之一,它還有信任、合作與提供公益的集體行動等另外的面向。少了合作,一群以國家為單位的經濟體,就不會提供世界上其他國家足夠的投資,在構築跨國工程基礎、知識、環境保護與普世價值上。
世界經濟發展不必是零和的過程,一國是贏家不代表另一國注定是輸家。落後國家的科技資訊人員,不但提供美國消費者有價值的商品與服務,他們還使用戴爾的終端機、微軟與SAP的軟體、思科的路由器,以及由已開發國家進口的許多先進科技。例如,當印度經濟成長時,當地的消費者也會對歐美出產的家用商品與辦公服務感興趣。
終結全球的貧窮現象,不但是全球的責任,也會給全球帶來好處。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力辦到這一點,最難的是需要我們以全球為思考的重心,這也是二十一世紀全球社會所需的條件。
(本文摘自第一、十五、十六章‧楊卓翰整理)
終結貧窮:可以在2025年以前達成
作者︰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D. Sachs)
美國當代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也是當代經濟學界的傳奇人物。年僅28歲即獲聘為哈佛大學終身職教授,而後轉聘哥倫比亞大學。參與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顧問,足跡遍及100多國,造就了他在發展經濟學上泰山北斗的地位。薩克斯是聯合國貧困問題研究專家,全球化倡導者,被描述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經濟改革者」。
譯者:鐵人雍
出版:臉譜(2010年12月)
美好價值:金錢、道德與不確定世界的省思
作者︰史蒂芬.葛霖
譯者︰許瑞宋
出版:財信出版
內文簡介︰匯豐控股主席葛霖反省人性中的探索與交易欲望,在世界金融秩序面臨變革之際,我們該如何調校人性本能。
新富餘:人類未來20年的生活新路徑
作者︰茱麗葉.修爾
譯者︰陳琇玲
出版︰商周出版
內文簡介︰當地球沿停工這條路走下去,食物、能源等將變得更昂貴,本書回應我們當前處境,主張透過一項重大改變,創造新財富來源,利用綠色科技和不同生活方式,讓個人和國家真的更富裕、經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