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亞大陸到中東世界,熱愛騎單車的張子午,憑著夢想與熱情,踏上冒險之路,一路所遇見的人與景,交織相扣,譜出動人樂章。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電影「練習曲」裡的那句經典台詞是這麼說的。對於今年剛滿三十歲的張子午來說,他的夢想就是騎著腳踏車,循著他崇拜的馬可波羅的腳步,橫跨歐亞大陸,直到路的盡頭為止。這條道路看似漫長,但他成功了,甚至在完成歐亞之旅後,再度收拾行囊,騎向中東世界。
自我放逐 用旅行的原始方式接觸這個世界
「很多人都用『壯遊』形容我的旅程,其實當初我只是單純地想要逃離而已。」張子午回憶,當時身為出版社編輯的他,對於一貫的生活模式感到乏味,而騎車成為唯一的出口,就像當年大學退學時,他第一次騎著腳踏車展開環島之旅一樣。
其實張子午想要找的,不單單只是一個心靈的出口,他所追求的,還有人生的目標與方向。即使重考錄取台北藝術大學後,他依然維持每年暑假單車環島旅行,藉此暫時遠離現實生活,走自己想要的路。「對我來說,生活中無法掌握的瑣事,騎在車上一切都變得很簡單,那種單純的節奏與速度感,帶給我很大的成就感。」
在每一次緩慢前進的旅程中,他發現觀察與接觸人們是最有趣的過程。「我那時一邊騎著車,心裡就一直想要看看台灣以外的世界,體會不同人們的生活。」結果,他真的做到了。二○○七年六月,張子午以中國陝西省西安為起點,歷經半年的時間,穿越八個國家(中國、哈薩克、俄羅斯、土耳其、希臘、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的邊境,從酷熱的夏天到寒冷的冬天、從沙漠到高山,將自己放逐在廣大陌生的土地,用原始的旅行方式,親身接觸這個世界。
但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差距,除了準備完善的計畫書,申請雲門舞集的流浪者計畫取得十二萬元資金,他自己更是省吃儉用、兼差接案,並且到處籌措資金,總算湊到約二十五萬元的資金才足以成行。
克服難關 前置作業就花半年時間
同時,他著手規畫行程路線,估算自己的騎車速度、停留各國的時間,還要辦理行經國家所須準備的證件,光是所有前置作業就花上半年時間。等到一切就緒,正式上路時,才發現有更多難關要克服。
「到了起點站西安的第一天,正要開始騎車時,沒想到卻因行李太重,才剛踩踏板就連人帶車一起跌倒在地,差一點爬不起來。」第一次展開異國旅程的張子午說,從沒想過騎乘一輛載滿裝備,超過十五公斤重的腳踏車,會這麼困難。他笑說,這個起步讓他發現自己一點也不強壯,還得使盡全力去適應、克服單車的重量。
在路途中間,除了要挑戰自己的體能,還有獨立生活的技能。他曾到哈薩克的偏遠鄉鎮,附近連住宿旅館都沒有,只好露宿戶外。他隨身帶了帳篷、睡袋,卻到了要使用的當下,才發現不會搭帳篷,最後只好拿著睡袋,在一間加油站旁席地而睡,「周圍完全沒有遮蔽物,一聽到附近有風吹草動,就感到莫名的害怕。」
然而,這一路上雖然困難重重,經歷生病、孤獨等種種難關,但是與人相遇所感受到的溫暖,成了張子午繼續前進的動力。
「在哈薩克的邊境時,當時天氣很熱、身體狀況不好,加上食物準備不充分,想要利用火車縮短距離,以免耽誤簽證的入境時間,卻因語言不通買不到車票,後來有一位略懂中文的老伯指引我到附近的鋼鐵工廠尋求幫助。」到了工廠,張子午親眼目睹來自中國東北的工人們打著赤膊,將溫度高達上千度的鋼水,倒進鑄模裡土法煉鋼的過程,「那時覺得自己很幸運,他們在惡劣的環境討生活,而我的旅程雖然不輕鬆,至少是自由的。」
他回憶在鋼鐵工廠生活的兩天,工人們幫他協調買車票的事宜,甚至還堅持幫他洗衣服和襪子,等到臨走前還送他一張寫滿祝福的卡片,儘管素昧平生,張子午卻感受到無私的人情味,「他們從寒冷的東北來到炎熱的哈薩克,氣候嚴苛加上人生地不熟,語言也不通,所以遇到我這個講中文的,瞬間覺得好親切。」
沿途接收到的人情溫暖讓張子午有了深刻的體會,尤其在土耳其的感受最深刻。「抵達土耳其時正是齋戒月,每天都有人在公共場所發放食物,我除了跟著領免費食物之外,也常被一堆人攔下來要招待我吃喝甚至住宿。」好客的程度讓他留下深刻印象。
「對我來說,生活中無法掌握的瑣事,騎在車上一切都變得很簡 單,那種單純的節奏與速度感, 帶給我很大的成就感。」
蓋滿陌生國家簽證的護照與記錄心情的筆記本,成為張子午美好的回憶。 (圖/張子午提供)
在土耳其受到熱情款待,是促成張子午前往中東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圖/張子午提供)
艱困旅程 與人相遇的溫暖成了前進的動力
當然,旅途中還有許多插曲,一踏上歐洲,張子午就感受到人心築起的高牆,「在希臘的時候,別說問路不成,根本沒有人想和我講話。」不僅如此,到了西班牙,因為一時失神,裝滿相片與筆記的背包就不見了,「那時真的很沮喪,總覺得好像世界末日一樣。」但即使如此,旅程還是得繼續下去。直到騎到終點站葡萄牙,看到沿著大西洋的陸地邊界,實現原本計畫的夢想旅行的張子午,才終於感到滿足,結束歐亞大陸之旅。
○九年,他又再次踏上旅途,以土耳其的伊斯坦堡為起點,前往中東地區,目標是探索基督教、印度教的發源地,一窺這塊台灣人鮮少認知的陸地。但這次張子午並沒有得到當地人的善意對待,「我騎到約旦和敘利亞的時候,小孩子看到騎車的我,會朝我丟石頭,有些青少年還會突然衝過來打我。」或許身處惡劣的自然環境,加上歷史的動盪背景使然,張子午明顯感受到這些沙漠民族的防備心。
除此之外,「有些地方氣溫高達五十度,騎車旅行的難度太高,無法按照原本規畫的路線走,所以臨時決定改走伊朗、伊拉克北部以及喬治亞等國。」因此,原本計畫在非洲待半年,最後還是提早半個月結束旅程,從埃及開羅飛回台灣。
回到台灣後,張子午將第一次單車之旅紀錄整理成書,出版了《直到路的盡頭》一書,短短一個月時間就再版,他還到處參與講座,分享個人旅行心得經驗。
對於同樣夢想單車冒險旅程的人,張子午除了鼓勵勇於追夢之外,同時建議:「首先判斷主、客觀的條件,那就是你的逃離衝動還有現實因素,同時參考前人的軌跡,現在的資訊相當豐富與便利,其實沒有想像中困難,去做就對了!」
第一天在陝西西安絲路起點前,正要出發卻遇上下雨的狼狽模樣。(圖/張子午提供)
在中國荒涼的戈壁灘,與豔陽還有沉重的行李奮戰。(圖/張子午提供)
■張子午
出生:1979年
現職:自由工作者
學歷: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
經歷:出版社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