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打破世界藩籬,你可以與世界任何一方的人做生意,如何尋找商機,挖掘商品,並有效地創造價值?關鍵在於:不同國度之間的微小差異。
在美國,有日本人放棄日本料理店,改做牛排連鎖店,結果大獲成功。我曾聽到這項傳聞,幾次前往用餐,大部分人因為其日式店名直覺以為,「這是一家在美國成功的日本料理店」,但其實不然。該餐廳大多數客人都是美國人,而且吃的是牛排而不是日本料理,只能說是具有日式風格的美國餐廳。
雖然目前世界各地都在流行日本料理,但各國民眾頂多一周吃一次日本料理,客戶群有限。因此,想把生意做大,必須提供當地民眾每天享用的食物。比如,在中國不妨做中國菜,到泰國做泰國料理,日本僑民想在餐飲業出人頭地,還是得要和當地人硬碰硬、分勝負。
當然,飯店、超市乃至於美容院、洗衣店也可列入其中。原因是,只要秉持日本人貫有的優異服務精神,展現日本人獨特經營優點,即使前往中國之外的亞洲國家,應該還是吃得開。
看準國與國差異 抓緊價格落差
到國外創業,日本人不必一窩蜂搶進競爭激烈的行業,應該還有很多可以讓日本人發揮本領的工作。其中最明顯的是,全球化所造成,可用來拉近日本與中國經濟落差的工作。
講明白一點,目前中國與日本民眾仍有所得落差,物價、文化與生活環境也都存在落差,巧妙利用這樣的落差,就能做非常多的生意。
比如,日本纖維製品幾乎是中國纖維製品三倍價格,但用日本三分之一的價格從中國進口纖維製品,卻可能賣不出去。
原因是,日本人和中國人穿衣品味不同,設計喜好也有差異。看準這點,有人前往中國成立紡織加工廠,在當地生產符合日本人品味與設計的服裝,大量運回日本銷售。此君大獲成功,那就是快銷服飾(UNIQLO)的柳井正先生。
類似這樣拉近兩國落差的行業,還有好幾個成功例子。比如,有人前往山東省種植日本壽喜燒餐廳專用的蔥,運往東京超市販賣;有人前往雲南省大量收購香菇,空運回日本銷售,利用兩國之間的價格落差,大賺其財。
不過,這類新行業破壞日本既有商業秩序,容易惹來反彈,動不動就被檢舉,像是中國進口農產品有農藥、或者不符合衛生標準等。若被禁止進口,就會損失慘重,這是先驅者的風險。然而,國際資金潮流既已改變,這類新行業將更盛行而不會消失。畢竟新的商業潮流已經大大改變全球經濟地圖與環境,沒有人能走回頭路。
仔細觀察 挖掘開發商品新機會
利用兩國之間經濟與文化落差大賺其錢的行業非常多。其中,最容易馬上介入的,就是在中國已經商品化的東西,運回日本即可出售。但這種行業任何人都注意得到,而且有錢賺,大家都想切入,日中兩國的落差很快就會被搶進的商人填平。
某次我在朋友帶路下,參觀曼谷的「假日市場」。走遍各個角落深入觀察,發現該市場各店家販賣的日用品與食品原料等,價格都遠比東京、香港與上海便宜。但可惜,品質不是那麼好,難以激發購買欲,運到日本出售,恐怕也賣不出去。
不過,東看西看還是發現,該市場也是有一些製作費工的東西,於是聯想,「運用此地刺繡技術與工人精巧手藝,或許能做出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像這樣類似的狀況不少,可見,開發新商品的機會到處都有。
出國旅行、考察次數多了,我益發有這種感覺。世界各地確實存在非常多「拉近兩國落差行業」成功的契機。當然,怕困難、只會負面思考,就無法成功掌握商機。反之,耐心了解細節,適度地調整、思考解決之道,就有成功機會。
(本文摘自第三十三、三十四節,黃筱雯整理)
■香港做基地投資大陸
作者︰邱永漢
1945年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畢業,早年在台灣及香港任職銀行員、貿易商,活躍在國際舞台的第一線。1954年開始在日本居住,翌年以小說《香港》獲得第34回直木賞。身兼作家、經濟評論家、經營顧問,擁有很高的知名度,也經營多家公司。現今在個人專屬網頁的每日電子報上連載「如果Q」。
著作:《Q books》、《邱永漢best series》等四百冊
譯者:蕭志強
出版:財信出版(2010年3月)
■日本創意.萌經濟
作者︰川口盛之助
譯者︰江裕真
出版:商周出版
內文簡介︰在無國界的世界裡,了解別人創造靈感的來源,才能作為文化、經濟與創意產業的養分。本書告訴讀者,日本創意的產品,如何「萌」燒全世界。
■有共鳴,那就對了!:發掘讓錢滾滾而來的獨特商機
作者︰克瑞格.史圖爾、菲爾.梅耶斯、大衛.史考特
譯者︰謝佩妏
出版︰馥林文化
內文簡介︰你和你的目標市場有共鳴嗎?其中奧妙就在於這些創造或提供商品至市場的組織是否「調對頻率」,創造出所謂的「共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