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市場大崩盤揭開華爾街幕後的幻象工廠,經理人利用其他人創造的真實財富,創造出與實質生產價值毫無關聯的幽靈財富,來獲取暴利——這,跟偷竊沒兩樣。
華爾街把這個理想變成高額賭注的競技賽。計分的工具是金錢,《富比世》雜誌則是地下計分員,以他們的金融資產總額排序,定期進行「大富豪」報導,資產最多的參賽者就是贏家。由於這是個相互較勁的比賽,只要場上別的參賽者擁有更多,就不會有人認為自己的錢「夠了」。
不勞而獲的賺錢經驗會讓人上癮。我回想起在六○年代中期的一次刺激經驗,當時內人和我首度在一個共同基金做了適量的投資,接下來,我們什麼事也沒做,便看到我們的儲蓄像變魔術般地多了幾百、幾千美元。
當然,所謂的魔術,絕大多數都是幻覺。信貸市場崩盤,掀開了華爾街的簾幕,內部運作模式就此曝光,大家都看到這個詐欺、扭曲、內線交易的世界,裡面的人專門製造幽靈財富,從不相對貢獻有實質價值的東西。這是多麼醜陋的畫面啊!華爾街那些嚴重腐敗的機構,甚至不願意彼此借貸,因為他們有不相信任何人的財務報告這個絕佳的理由。
現代煉金師的遊戲
大家埋首計算細節,沒有人抬起頭來問:金錢是什麼?為什麼我們會假設賺到最多的財務報酬,就能創造出最多的實質價值?
我忘記這樣的問題是否曾浮現腦海,即使有,我也不敢說出口,深怕被人認為自己愚不可及。
老師也從未曾指出,金錢不過是記帳工具,離開了人腦便不存在,也不具有任何內在價值。也許,連他們自己也沒能認清這一點吧!當然,他們也不會告訴我們,金錢是一種權力系統,人際關係越仰賴金錢為媒介,握有這個權力的人便愈容易製造金錢、放縱擁有者濫用金錢權力。
金錢,很容易便與可用來交換的真實財富混淆,像是勞力、創意、土地、黃金、健康照護、食物,以及其他具備自有價值的事物。幽靈財富這樣以假亂真,大多數華爾街玩家竟真的以為,他們在創造真實的財富。
幽靈財富的榮景
那些製造幽靈財富的人,那些從投資幽靈財富的共同基金或退休基金受惠的人,恐怕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正把對他人生產的實質財富主張權,交到基金持有者的手上,而無中生有的幽靈鈔票,卻稀釋了每個人對既有實質財富存量的主張權。
他們可能也無法明白,華爾街與它那些國際同行製造出來的幽靈財富主張權,遠超過全世界所有實質財富的總價值,因而永遠無法滿足眾人對安全與舒適的未來期望。
而近幾十年來,聯邦準備理事會、美國財政部,以及華爾街銀行聯手共謀,重幽靈財富製造、輕實質財富生產。聯準會不但未能抑制像九○年代的高科技股票泡沫,或是二○○○年的房地產泡沫,反而追逐廉價的貨幣政策,鼓勵投機客透過借貸,持續支撐泡沫的膨脹。華爾街向上飆升的權力與利潤,在在證明了這些政策「十分成功」。
(本文摘自第一章/整理.陶曉嫚)
■幽靈財富的真相
作者︰大衛.科登(David Korten)
「人本發展論壇」總裁暨創辦人、《YES!》雜誌理事會主席,也是「在地生活經濟商業聯盟」理事。
著有《大轉向》、《企業理想國》、《當公司統治世界》等書。
譯者:曹嬿恆
出版:麥格羅·希爾(2009年8月25日)
■1929大崩盤
作者︰約翰.高伯瑞
譯者︰羅若蘋
出版:經濟新潮社
內文簡介︰本書最早於1954年出版,作者高伯瑞是美國20世紀經濟學界的代表人物。
當盲目的樂觀主宰市場,投機四處猖獗,但非理性繁榮終將結束。
不願再被歷史的愚昧所左右的讀者,應該停止猜測,認真閱讀大師所給的忠告了。
■我的錢怎麼不見啦?一本幽默又自省的理財處世書
作者︰張彼得
出版:博誌
內文簡介︰「控管風險,守住財富」是投資的不二法門,投資失敗學是一堂必修課。
本書由個案說明失敗的經驗,萃取成功的關鍵要素,讓投資人能面對失敗,記取每一次教訓,積極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