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談品牌,行銷、製造與研發能力齊備的自行車,或許是台灣最有可能在國際勝出的品牌產業。義大利自行車品牌Pinarello執行長皮納瑞羅,以及太平洋自行車董事長林正義,特地分享各自的品牌成功方程式,作為台灣業者持續成長的參考。
編按:公路自行車首選的Pinarello,起跑點只是一家市區內的小店;專門做小折的太平洋自行車,更曾經碰過投資失敗的重擊。在外貿協會今年的品牌台灣活動中,《今周刊》特地專訪這兩家企業掌門人,談談他們的品牌經營心法。
皮納瑞羅(Fausto Pinarello):熱情是品牌的原動力
在我的心目中,不論是在自行車競賽或在事業上,我的父親永遠是第一名。
他三十五歲的時候,從自行車賽場上退休,開了一家製造腳踏車的小店,我自己也是在十七歲的時候決定終止學業,開始幫忙家裡的生意。我的工作是幫所有的車架上色,負責嘗試各種材料的特性,混合不同顏色,最後在車架上畫上不同的圖形。
我很幸運,因為可以畫得比其他人好;但當時的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我們這個小店可以變這麼大,還要來亞洲參展,就像沒有人可以預知自己的人生一樣。但就像我父親在當自行車選手時的信念,以及我自己在幫車架上色時學到的一樣:我們就是要跟別人不同。關於這一點,我們一直都很清楚。
現在自行車產業的新品牌越來越多,而且成長得很快,我必須得密切追蹤它們的動向。如果有人威脅到我們的地位,不能只是坐以待斃,必須要主動地反擊。所謂的反擊,我認為,包括產品創新、研發、引進新設計,但惟一不包括在內的,就是價格。降價競爭從來不是我們的經營策略。
我們的產品並不便宜,一輛好的公路用自行車可能要好幾萬、甚至十幾萬台幣。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主要客戶都是專業的車手,當他們花了一大筆錢,自然對我們生產的自行車有更高的期望,所以我們絕對不可能在品質上打折扣。
正如同這些車手對自行車的堅持,我們對於製造一流品質產品的熱情也從未改變。這段時間以來,很多企業都被金融海嘯所影響;也許我們比較幸運,受傷程度並不重。現在看來,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也許是個問題,但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在滿足車手對自行車產品的要求上。也許有些人今年沒辦法買新車,但再過一兩年他們一定會買;真正的熱情,是不可能被一場海嘯澆熄的。
我們和台灣的自行車業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專注在公路自行車上,而美利達、捷安特則是各種類型的產品都有;但談到品牌,不管是誰,都必須投入大量的資源,像捷安特的董事長親自騎車環島,就是很好的宣傳。可是品牌不是只有行銷,還包括研發、製造等其他層面。要打造一個好的品牌,就是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尤其是現在,當大家都想著如何削減成本時,反而更要投入更多資源,等景氣復甦後,成績就會更豐碩。
林正義:重要的是產品,不是行銷
老實說,我一直不曉得該怎麼打品牌。
我們公司的想法很簡單:把產品做到最好,品牌自己會成長。像太平洋最早的自有品牌Reach,後來發展出Reach if(編按:折疊後可自體輪行),甚至是電動車產品;此外,carry me(編按:輕便折疊車)產品有人覺得太重,之後也做了carry all,以及為小孩子設計的carry kids。對我們來說,永遠不缺靈感,產品研發都做不完了,怎麼有時間來做品牌?
不跟著市場跑,才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舉一個例子,前幾年每家公司都在講碳纖維,都在推碳纖維的車架,只有我們不做,果然一陣子就退燒了;早期大家都不在意折疊車,可是我們很清楚,我們就是要做小折,堅持下來,才有今天的Birdy(編按:經典款折疊車,暢銷歐美)。可是有人說,大人騎折疊車就是不舒服;這就是我們可以持續改善創新的空間。
創新說穿了,就是要用不同的角度、跳脫既有的思考角度解決問題。例如我們公司最近引進一台新的紅外線烤漆機器,車架烤漆的時間可以減到五分鐘以內,還能節省九○%的能源。可是實際操作的時候,發現空間不夠,車架只有一面可以上漆。想了好幾天,才恍然大悟:只要裝個機關,讓車架可以在裡面旋轉,問題就解決了。
現在很多人都在談品牌價值,以為只要做出知名度就可以賺錢,可是我卻認為,產品本身的價值,遠比附加在上面的品牌重要。以我們來說,每一輛自行車都是手工打造,一年最多做四萬輛,可是至少能用十五年以上,是真正耐用的產品;在大量製造的思惟下,現在很多東西都是用過即丟的,其實都是資源的浪費。這樣的東西還有什麼價值可言?
最重要的,還是差異化的迷思。很多人以為,只要我的產品跟你有一點點的差異,我就可以比你有優勢;可是回到行銷來看,你怎麼做市場區隔?目標客戶是哪一塊?這些如果不想清楚,比別人多那一點點的差異其實沒有意義。所以,我認為與其談差異化,不如思考如何做出全然不同的產品,產品價值才能夠延續,談品牌也才有意義。
■皮納瑞羅
現職:Pinarello執行長
家庭:Pinarello創辦人Giovanni Pinarello之子
經歷:17歲時加入Pinarello,至今已有30年
■林正義
現職:太平洋自行車董事長
出生:1929年
經歷:建國中學教師、中研院助理、1980年成立太平洋自行車、1995年推出第一款折疊車商品Bir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