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永續經營,勢必要走向國外,並聘用國際化人才。面對激烈的人才競爭,上班族若要勝出,就要改變現有的生活形態,思考方式也會自然跟著轉變。
日本企業如果只做日本國內市場的生意,長期來看,業績勢必會衰退,因為日本人口減少,需求也跟著減少;例如百貨公司營業額每年衰退五%,在這種行業上班的員工,即使經驗再豐富也不會有前途。台灣面臨的狀況,應該也和日本一樣。
有國際人才才能成國際企業
此外,我認為,企業在母國的總公司也應該雇用外國員工。現在歐洲幾乎所有企業都是國際兵團,因為企業知道,如果只雇用自己的國民,業績就好不了。世界各地都有優秀又需要收入的人才,企業不妨善用他們。
以往企業只要把一個能和外國人溝通語言的人派駐國外就好,但是這樣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企業現在需要的人才必須在世界各地都能經營企業。
而且國外分部,不該是自家企業的縮小版,而是購併當地企業後的全新企業,所以這些人才要有國際化的能力。
說來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九○年代德國公司在美國的購併,幾乎都進行得不順利,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就是典型的失敗案例,BASF等化學廠商也經營得很辛苦。即使在歐洲,也少有企業買下其他國家的大型企業後,還能經營得有聲有色。
購併成功需要國際化人才,例如諾基亞公司前執行長歐里拉(Jorma Ollila)出生於芬蘭,原本在花旗銀行工作。諾基亞家電部門陷入經營危機時,特別找他來救火。當時他實施「選擇與集中」策略,專注推動行動電話業務,成功促使諾基亞成為全球知名品牌;之後他又轉任荷蘭皇家殼牌公司董事長。
而企業培育國際人才,必須具備兩個要素,一個是總公司下定決心成為國際企業。另一個是以能力為惟一考量,國籍或宗教都不是問題。
現在即使是產品行銷全世界或在國外當地生產的大企業,招募人才時,幾乎都是委由當地分公司自行找人,總公司的人事部門,通常不會親自飛到當地處理招募人才事宜。
歸零才能應付全球競爭
那麼被迫和國外人才激烈競爭的上班族,要如何充實自己呢?我認為大家既有的常識已經派不上用場了,所有人都要歸零,重新開始。據我所知,沒有一個行業在不歸零的狀況下,用現有工作方式還能維持下去。
為因應國際化時代,商務人士也要改變自己。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做到三件事:改變住的地方、改變交的朋友、改變時間配置。
有關住的地方,我建議大家周一到周五住在市中心,這是全球各大城市的流行趨勢。上班族與其住郊區獨棟住宅,不如選擇市中心的公寓,把通車時間控制在二十分鐘以內,周末再到郊區的住宅度假。周末的生活形態因為和周間不同,思考方式就會不同。
時間配置也是如此,成天嚷著很忙的人,不妨翻翻去年的記事本,會發現很多時候是瞎忙。刪除這些事,每人要做的事幾乎只剩三分之一。
改變時間配置,積極為二十一世紀而努力學習、增加資訊、提升能力後,你會發現工作效率大增;一天省下二小時,一年就有七百五十小時。如果把這些時間用在學英文上,一年後英文程度就會好到能暢行全球無阻的地步。
接下來是人脈網絡。各位可和五位在台灣的留學生或年輕商務人士交朋友,他們很樂意和你交朋友,你的想法也會因為交外國朋友而有所改變。
認識和自己環境、國家、宗教迥然不同的人,可以改變自己的人脈。以宗教為例,直接聽別人的看法,自己對宗教這個話題的敏感度就會提升。
上班族改變習慣,有計畫地設計自己的生活,思考方式就會改變。多數人都庸庸碌碌過日子,只要你有心,稍作努力就能和他們拉開距離。但最重要的是,現在就要開始。
■大前研一
出生:1943年
現職:日本商業突破研究學院校長
學歷:麻省理工學院核子工程學博士、東京工業大學核工碩士、早稻田大學理工學士
經歷:麥肯錫亞太地區董事長
著作:《再啟動》、《M型社會》等
經典名句
1.既有的常識都已經派不上用場了,所有人都要歸零,重新開始。
2.改變生活習慣,有計畫地設計自己的生活,思考方式就會改變。
3.為因應國際化時代,商務人士要改變住的地方、改變交的朋友、改變時間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