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工作,在一個領域做上10年就能成為這方面的專家。若說到第11年之後要做什麼跨領域、跨單位的事,如果沒有將自己培養成通才,只會對公司造成困擾,即使是「工作狂」也無濟於事,最後只會讓自己落得毫無價值而已。
其實,即使到了三、四十歲,但卻對與自己工作無關的事絲毫不表興趣,頭腦僵化阻斷資訊,也就是無法輸入資訊的人,一旦到了中年換了工作,或是必須投身全新的工作領域時,勢必會非常辛苦,在二十一世紀商業新大陸更是如此。為什麼?因為這種人只懂得自己專業領域內的事而已。換句話說,因為他們並非是擁有靈活頭腦的通才(Generalist)。
這就牽涉到了「中年的使用價值」的問題了。這世上,就是有些行業你再怎麼掙扎,最後終究是敵不過年輕人。譬如IT相關的SE(System Engineer,系統工程師)或是電腦程式設計師,終有一天會面臨知識的陳腐化,然後被年輕人所取代。
很多時候已經被利用完畢的中年員工不得不跳槽換工作,或是被分發到同一公司的業務或是銷售等現場部門去。譬如被分配去負責GMS(general merchandise store,綜合超市)的客戶,或是跳槽到這種類型的公司去時,就必須也要了解消費市場、行銷等知識,這時可不容再說什麼「我只懂程式設計!」
使用價值降低
然而,在三、四十歲時沒有輸入各式各樣資訊的人,到這時頭腦已經僵化到不行,也不懂得臨機應變,無法適應工作環境的變化,到最後就是毫無用武之地。這就是從進公司以後,一直都專精於某一個部門,被稱為「工作狂」的人身上常見的傾向。「人到中年毫無長進的人,等於使用價值降低的人」通常都是這種類型。當「中年力」太低時,會造成企業的困擾。曾經有某公司的社長來向我請益,他的問題是「我們公司已經陸續在海外設廠,公司裡有一堆專家,卻沒有可以管理工廠的人才。是不是有什麼辦法,可以短時間內就培育出這類人才呢?」
其他日本企業的處境也非常相似。會演變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二:一是日本企業隨著規模的擴大,機能已經被專門化、細分化。現在四十多歲和更年輕的一輩,多半在進公司以後一直都是從事「同一領域」的工作。海外設廠時,雖然不得不派這個年紀的人前往管理,但當地的狀況,從人事問題到與當地政府的交涉,全都必須一個人搞定。但是,一直以來都是負責採購的人,除了採購之外什麼都不會,就算他在採購領域是位專家,卻沒有企業管理知識這項利器。
而且,最近也有很多被大企業勸退或是裁員,然後調職或是跳槽到中小企業的例子。在中小企業工作,與被任命至海外管理工廠一樣,都必須要處理好幾種不同的工作,老闆也期望你能擁有這樣的能力。但是一直都從事同一領域工作的「工作狂」,卻只懂得自己專業的領域;要如何掌握顧客的動向,提高顧客的滿意度等問題,要從哪個點切入思考也不知道,完全就是隔行如隔山,不知從何下手。這種人想要拓展前途「第二春」的可能性甚低。
資訊的「整理櫃」
另一個理由則是,經濟的網路化與倍數化(multiple)。為了因應新大陸的網路經濟和多重經濟(或稱倍率經濟),必須不斷地輸入新資訊。一旦稍微鬆懈,就無法與出生成長於新大陸的年輕人一較高下。
為了跟上時代的腳步,三、四十歲的商務人士必須持續不斷地進行一項作業,就是將每天蒐集到的各種資訊收納到自己的「整理櫃」裡,並且反芻與思考其中一些資訊的含義。換句話說,就是將輸入的資訊經過處理後,以自己的方式「熟成」,轉化成隨時都能從「整理櫃」中輸出的資訊。平時就應該對社會上包羅萬象的事物抱持著廣泛的關心,即使被轉調至其他部門也都能應付自如,這就是提高「中年力」的重要關鍵。
(本文摘自第三章)
再起動:職場絕對生存手冊
作者︰大前研一
1943年出生於日本北九州市,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院,並獲得東京工業大學碩士、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目前擔任商業突破(Business Breakthrough)研究所大學董事長。曾任麥肯錫日本分公司社長、史丹佛大學客座教授。著有《新·國富論》、《平成維新》、《新·大前研一報告》等著作。
譯者:陳光棻、王俞惠
出版:天下文化(2009年3月)
讓老闆看見你
作者︰丹尼爾.瓊斯
譯者︰林子揚
出版:我識
內文簡介︰職場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許多很有能力或具有資深經歷的人,卻無法受到老闆重視,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作者歸納出45個關鍵態度,力求每一位讀者,都能不斷保有戰鬥力,持續增強職場競爭力。
西遊記教你職場不敗術
作者︰公孫策
出版:商周
內文簡介︰作者以這本小說4名主角人物的取經歷程,以及其他人物的互動過程,寫出他的觀察與心得,並從中學習到,何在現今金融海嘯、企業裁員與縮編的險惡環境下,立於職場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