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勝利是人類的天性,任何人都不想在激烈的競爭之下被淘汰出局。但是,成功的前提,是必須要看清事情的本質,找出「當務之急」該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漫無目標衝第一,只會事倍功半。
簡單的道理誰都明白,但令人不解的是,太多精明幹練、受過良好訓練的主管,仍全力逼自己和公司同時做太多事,結果陷入一事無成的困境。特別是當公司執行長與財務長,為滿足分析師與投資人的每一項願望、每一個念頭而卯足全力時,情況尤其如此。
不要一心只想滿足這些期望,必須專注於基本問題,只有基本問題才能為你的業務訂定正確途徑、步調與方向。以我的一段經驗為例,說明基本問題確能影響一切,不能專注於基本問題,一定闖禍。
這個社會無分男女老幼,人人想當老大;甘心當老二不僅可悲,也遭人恥笑。失敗就是失敗,哪怕只差一點,反正就是敗了;屈居第二沒光彩,搶第一才是一切。以上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話。
穩定勝過高成長
商界人士,特別是執行長們,尤其迷戀這種願景:「我要公司每年都在業界拿第一,做不到這一點,大家都會死得很難看。」頗具反諷意味的是,訂定這樣的目標,幾乎就為這家公司簽下失敗保證書。
我曾對這幾十年來十幾種產業領先業者的表現進行研究,儘管每個領域各有一些特定變數,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現象:在每一個領域,以五年為期,整體而言表現最好的,不是老拿第一名的業者;而是五年之間,每年都能躋身業界前三分之一績優名單的公司。
一九九○年代的吉列公司主管,對成長也抱著同樣激情。一九九七年吉列購併金頂電池時,《華爾街日報》引用吉列的話:「吉列的獲利今年至少將增加一五%……,今後幾年,成長將超越一八%。」
任何消費產品都不可能無限期持續成長,即使是像金頂在高成長鹼性電池市場區隔中,擁有優勢的也不例外。一九九九年初,吉列的股價從六十四.二五美元高峰,一路跌到二○○一年春的二十四.五美元。我就是在這時臨危受命出掌吉列。
○一年初,吉列董事會決定,不再對分析師與投資人提供短程營運指標;仍將討論長程計畫、策略與方向,但不發表年度盈利預估,不再提出每季指標,季中更新也取消了。
更專注於基本事項
對華爾街分析師而言,「沒有財測」很不明智,這是一場大禍。在二○○○年,幾乎每一家大型公司都會定期發表詳細的盈利預估。不過,吉列此舉意在開闢一種新境界;儘管業務陷於低潮,吉列仍是一家執牛耳的業者,它夙享盛譽,每採取一項重大行動,往往獲其他業者響應跟進。
取消財測是一項重大行動,令華爾街大為光火。特別是那些業績面的分析師對此尤為不滿,因為他們必須靠看好或看衰公司財測才能賺錢;如果公司不再提供財測季報,分析師必須自行打理,提出自己的預估。對資質普通或不佳的分析師,會加重工作負擔,也提高個人風險。
我畢生信守兩句箴言:「多提成果,少許諾」與「做完了以後,再說你打算做什麼」。在公務上,我採取的作法是專注於基本,因此,我得讓華爾街也專注於這些基本大事,讓他們了解這些基本事項的重要性。
我知道,只要我們能讓盈利重新成長起來,其他一切問題不難解決。於是我投入一切可用的頂級資源,為吉列找出正確的盈利成長目標。這個標的必須能帶來相當獲利,使吉列在五年之間,成為同業中盈利成長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公司。如能做到這一點,吉列將重登全球最佳消費者產品公司寶座。
(本文摘自第二章)
■大事法則:其他不予理會
作者︰詹姆斯.基爾茲(James M. Kilts)生於1948年,1974年自芝加哥大學商學研究所畢業。他曾經擔任三家世界級企業的領導人,包括吉列(Gillette)、納貝斯克和卡夫食品,被業界公認為最擅長替低迷不振的公司注入新生命,因而在全球企業界廣受推崇與敬重。
合著作者:約翰·曼夫雷迪(John F. Manfredi)、羅伯·勞伯(Robert L. Lorber)
譯者:晴天
出版:大是(2008年2月)
■革自己的命:破壞松下,才能再造松下
作者︰法蘭西斯.麥肯納利
譯者︰澤崎冬日、賴惠鈴
出版:漫遊者文化
內文簡介︰松下電器從90年代開始在泡沫經濟中遭遇了營運上的困難,而讓其復活的,正是第六任社長中村邦夫。作者貼近採訪中村與松下電器,完整呈現改造歷程。
■控制狂進化論
作者︰雪柔.克蘭
譯者︰邱慧菁
出版:麥格羅.希爾
內文簡介︰作者認為我們正處於「控制革命」時代,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地產大亨川普等控制狂,都用自己本身的控制領導欲,驅策自己和他人往前進,才能達到今日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