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學習是否對錯、謹慎與粗心的標準時,學到的是什麼?即使速度是成功的要素,但「快一點」卻很少被形容是負責或聰明的表現。想要快點把事情做完,意味著急功近利;而想要急功近利,往往被視為不成熟、不負責任,甚至是等不及的孩子氣。
《伊索寓言》裡天真爛漫的「龜兔賽跑」故事喃喃訴說著「快一點」罪孽深重。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的教訓是「慢工出細活,一步一腳印贏得勝利」,強調的是慢。然而就像社會對快速的評斷一樣,龜兔賽跑的關鍵訊息受到了誤導。
兔子不是因為快而輸,速度並沒有讓牠輸掉比賽;烏龜之所以會贏,也不是因為牠慢。兔子輸了比賽,是因為兔子對如何安排時間做了可笑的決定,也是因為兔子不負責任,而且太過傲慢,在還沒有贏之前就宣告自己已經勝利。烏龜會贏,是因為烏龜夠勇敢,願意接受一場對自己十分不利的挑戰,並持之以恆、貫徹始終,專心一志走完全程且沒有半途而廢。
「快」在這個寓言中的角色是要凸顯教訓,描繪出即使你天賦異稟(譬如兔子天生就跑得快),也應該專心一志,為了贏得比賽,說什麼都不可輕敵。相對地,一個人即使天資不佳,只要謙卑、勇敢、有決心,再加上專注,一樣可以贏得勝利。兔子的失敗不是「快」鑄成的錯,而烏龜贏得比賽也不是因為慢吞吞的結果。然而,世世代代的讀者和聽眾都脫離主題,誤以為慢是明智的,快是不負責任的。
龜兔賽跑的另類思考
的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能力承受「延遲享樂」(delay gratification)是一種成熟的徵兆。只不過,在我們懂得讓享樂延遲的情形下,為什麼在沒有額外的好處下,還要根據此原則來延遲享樂呢?縱使在某些情況下,我們能夠從延遲享樂而得到好處,也沒有必要把快速視為不負責任或幼稚,並且自動打發掉。我們為什麼會認為等待報償是高尚的行徑?其實無異於當你可以用電子郵件時,還偏要寫蝸步慢爬地到郵局去寄,或者明明有直達車,卻偏要坐每站都停的慢車,甚至是有話不直說,偏要拐彎抹角。
我們被教導的這個教訓,實在很令人困惑。對每一則類似龜兔賽跑的故事,對每一句誹謗快速的諺語(如「欲速則不達」、「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背地裡都在歌頌讚揚著另一句格言(如「小洞不補,大洞叫苦」、「舉棋不定,坐失良機」)。雖然有一些關於速度的觀點會讓我們本能上退縮,但我們確實也受到其他類似的觀點深深吸引著。
實踐是快的不二法門
我們受盡要小心「快」惹來麻煩的警告,可是卻也想占盡「快」的好處,因此在很多方面,我們對「快」有著愛恨交織的心結。我們創造出並不斷建構一個速度的時代,但也同時感受它帶來太多的壓力、危險與毒害,哀悼著人生的步調——對光陰的飢渴,對空閒的期待,以及跟不上的感覺。大多數人都覺得被生活和工作的匆忙所淹沒,懷疑著倘若速度一再加快,我們是否將失去超前的能力。
我們對速度的喜愛和厭惡兩者的交會點,正好也是我們消極地想解脫和積極地做更多的交會處。我們加諸在其他人身上那那種對速度永無止盡的需求,形成了一個周而復始的循環。所以大多數人都感受到一種壓力,被要求做得更多、做得更快、現在就去做。是呀,我也想更快得到滿足,可是你想要我快一點把事情做好?免談!
我們的需求和我們的不情願,兩相拉鋸產生一種衝突感,也就是我們愛恨交織的心結。然而,對「快」的要求,就像是扭成了8字型的莫比烏斯環(Mobius strip):在上面繞來繞去仍停留在同一個平面。我們要不就去要求別人,要不就接受別人對我們的要求,否則大家只好一起放棄。若我們拒絕加快速度、快一點生產、快一點回覆,我們便無法期待別人為自己加快速度。我們必須接受的觀念是:如果想要生活加快腳步,別人會同樣期許我們為他們加快腳步——因為要加快速度的不二法門就是去實踐它。
(本文摘自第二部)
■更快!或者被淘汰
作者︰文斯·蒲善提(Vince Poscente)
蒲善提是企管顧問與績效策略專家,
現為「Be Invinceable Group」績效顧問公司創辦人。
蒲善提的職涯多元:26歲時投入競速滑雪,
並在1992年赴法國參加阿爾貝維爾(Albertville)冬季奧運;
之後投身房地產業、暢銷書作家以及演說家。
著有《螞蟻對大象》(The Ant and the Elephant)、
《企業領導法寶》(Silver Bullets)等書。
譯者:傅士玲
出版:商智文化(2008年12月)
■做對自己:培養全方位自我成長力
作者︰湯姆·卡洛斯
譯者︰李志達
出版:創見文化
內文簡介︰生活是一個大競技場,人人都想要成功,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成長,
只有不斷地學習與實踐,成功才會一直運轉下去。
超越自己就是進步,用「提升自我」來打敗不景氣。
■先別急著撞牆:36個逆勢成功術
作者︰蔡祐吉
出版:高寶
內文簡介︰有些人遇到挫折就想撞牆,有些人則想著牆的那頭還有更美好的事物。
在人生旅途中,我們必須具備「逆風飛行」的能耐,以備不時之需。
但若能「順風飛行」,就更能夠「借力使力」,為生命帶來更多成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