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筆記本的威力有多大?本刊訪談多位筆記達人發現,它不但能幫助學習成長,更是成功致富的一把鑰匙。不論你是否有記筆記的習慣,從今天開始,用心為自己製作一本「賺錢筆記」,不但能讓你更有智慧,更能帶你邁向成功。
對許多投資人來說,今年真是慘不忍睹!全球景氣低迷、股市大跌,在空頭市場,每次大跌荷包都大幅縮水。投資人攤開成績單,總不禁嘆氣。
然而,一種市場兩樣情。
如此的大壞行情,投資人哀鴻遍野,但對於在投資市場打滾近二十年的王力維來說,今年股市慘跌,他的總資產不但沒有損傷,獲利還高達五○%以上。
能在低迷行情中,還有如此亮眼的獲利,並非憑空而來,靠的就是多年來所做的閱讀和投資經驗筆記。
王力維翻開厚厚一疊,已做了十五年之久的投資筆記,找出今年總統大選後三月二十四日當天自己的判斷依據,裡頭記錄他所歸納的操作守則:「大家都知道的利多不是利多;預期中的利多到期就是利多出盡;高檔時的上影線黑K為吊人線;頭部一天底部百日;量價同時到底;第三個缺口為竭盡缺口。」
由於不斷地做筆記,並且把筆記的內容記得爛熟,因此王力維很清楚筆記中的要點,在開盤前半小時,幾乎就已確定當天的盤勢符合筆記本上所寫的條件,而把股票全部出清。「如果我膽子夠大,甚至可以轉多為空。」王力維分析說到。
為什麼可以在一片套牢聲中倖免於難?王力維從厚厚的筆記堆中,抽出一本外人看來只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對他而言卻是彌足珍貴的「K線筆記」。這本累積了十五年投資精華的筆記本,就是讓王力維成功的「賺錢用功法」。
資訊筆記/透過筆記,精準找到需要的訊息
翻開筆記的內頁,其中記錄了閱讀國內外投資理財名家,如華倫巴菲特、索羅斯、傑西李佛摩等投資大師的投資經驗,同時,筆記內容也包括了自己在投資市場失敗的經驗教訓。例如,今年三、四月,王力維因為沒有嚴守筆記中「投機股票,已有一○%漲幅時,就不該加碼」的紀律,因此,在營建股京城的投資,損失了一○%。在筆記中,王力維寫到,「京城賠一○%的經驗,當類股都走弱時,個股無法單獨走強,應及早出脫——寧可做膽小的羚羊。」
王力維談投資,不但對行情熟悉,各個投資名家的心法更可信手拈來,原因就在於他複習到爛熟,例如,「做股票又不研究個股,等於打牌不看牌」、「買股票像養孩子,別生太多讓自己手忙腳亂」、「不熟悉的股票勝算不高,找不到好的股票,儘管把錢放在銀行」、「空頭市場把它當冬天來寒流一樣正常,只要做好準備即可」,這些從報紙書籍雜誌等各處聽來的名言佳句,王力維都記在筆記裡,並時時刻刻放在心上。
「不論看電視、看書、雜誌或是和人聊天聽演講,一旦聽到任何值得記下來的資訊,我一定不會放過。」因此,王力維累積了許多各式各樣大小的紙張,裡頭寫滿對自己有用的資訊。
就如同《「賺錢力」上身:出社會後的用功法》一書的作者松尾昭仁,在書中所述:「情報的蒐集與記錄,不需要選擇時間和場所。點子不一定會在最適當的時間出現,也不知道會在哪裡找到實用的技巧。因此,二十四小時都要打開自己的天線。」
操作筆記/從投資失敗的經驗中記取教訓
王力維認為,由於養成做筆記的習慣,讓他從「賠多賺少」進步到目前的「賺多賠少」,這都是一點一滴從閱讀吸收大師精華,以及自己的失敗經驗而來。「螞蟻和蜜蜂的差別在於,螞蟻是漫無目的遍地找食物,而蜜蜂找食物卻很精準。」王力維認為做筆記就像是蜜蜂一般,「平時,我們接收到太多資訊,要讓自己像蜜蜂一樣精準的找到自己的食物,等到需要用時,也能很快找到實用的部分。」
雖然王力維製作一本自己的「K線筆記」,讓他能在股市多頭和空頭時,有判斷依據,但他也強調,這不是一件看幾本書,或畫畫重點,就能做好的事。他舉了一個例子,「古埃及波勒密王子想要向一位大師學數學,王子問大師,學好數學要花多少的時間,大師回答:要三年。王子很不服氣地問大師:我是王子,為什麼需要三年的時間才能學會?大師回答:要把數學學好,就是要那麼多的時間,即使你是王子也要花三年的時間!」
王力維認為,任何事都要花工夫了解,多變的投資市場當然也是。花時間去做筆記,目的就是讓自己下判斷時有所依據,進而控制情緒,做草原上有耐力的羚羊。也因此,王力維花了十五年的時間,做筆記學習投資。
太多人想立即致富,也因此不論在空頭或是多頭,都有慘賠到傾家蕩產的人。王力維一再提醒,「如果是想一夜致富的人,絕對不能玩股票」,像他光是整理多頭空頭判斷指標,就整理了十本以上的書,才得出心得感想。「如果是值得看的書,我都看三、四遍以上。」可見財富都是扎實用功得來的。
閱讀筆記/時時複習 檢討自己的投資行為
日本藝人、目前在商業領域大展長才的島田紳助,在著作《飯給得多的歐巴桑餐館一定會成功》一書中,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我在立志成為漫才師(日本相聲表演者)的時候,都是把前輩的演出內容做成筆記,徹底分析笑點和吸引觀眾的地方,藉此來磨練自己的段子。」
島田紳助借助筆記而成功,上班族出身、已有十多年筆記年資的投資人張國明,同樣也是靠著研究投資專家的心法做起,進而累積近億元身價。
張國明拿出一整疊、寫滿筆記的泛黃直行紙,上頭工整地寫滿了一條條的投資心法、原則。「這是我看了超過一百期《先探雜誌》,所寫下來的心得。」張國明為了要透徹研究前《先探雜誌》社長唐起麟的投資要訣,找齊超過一百期的雜誌,一期一期地細讀,並把文章中的精髓抄下,例如,八十六年七月的紀錄:「在反彈或回檔過程中,量小向來比量大安全」,「漲勢中宜分批買進,而非等待回檔再進入」。
「十多年前記錄的筆記,一直到現在都很受用。」多年來,張國明都把筆記分成三類:一是書籍筆記,二是雜誌筆記,三是自己的投資心法筆記。雖然現在的投資功力,比起十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但張國明還是每隔一段時間,拿出筆記來複習,重新檢視自己的投資行為。
「愈是遭受挫折,操作不順,筆記就看得愈勤。過去的經驗心法,是很好的投資提醒。」張國明翻出了心法筆記中的一頁,上頭寫著「不能期待每一次的交易都獲利」,他說,「例如今年空頭市場的投資,我就會拿這心法,提醒自己。」
從王力維和張國明的例子來看,兩人同樣是一般人,卻可以透過投資累積上億元身價,他們的共同點就是花了十年以上的時間「做筆記」。由此可知,惟有自己先做好準備,透過勤做筆記,一點一滴累積投資智慧,一旦投資機會來臨,才可以如武林高手般一招致勝。
筆記不只可以幫助你投資致勝,在職場、事業、人生的經營上,也能扮演不可忽視的角色。《筆記成功術》一書指出,「書寫的動作,幫助你的頭腦去尋找相關資訊,結果就是,你能輕易更上一層樓。」
筆記的威力在於,它能藉由書寫的過程,強化知識的吸收,進而轉化成自己的智慧。筆記同時也是一面鏡子,它可以映照出你所犯過的錯誤,提醒自己別再犯同樣的錯誤。
你有記筆記的習慣嗎?不論你有沒有這個習慣,從今天起,製作一本屬於自己的筆記本,透過筆記本,記下大師的金句良言、重要資訊,或是一天的工作與投資心得。透過一本用心製作的筆記本,記取教訓,肯定能增長智慧,並邁向成功。
製作一本實用筆記的步驟
步驟 1 找一本適合自己的筆記本
決定自己要用哪一種形式的筆記本,可以有以下的參考原則。
為了便於攜帶,最好不要選擇尺寸太大的筆記本,但筆記本若太小,能寫的東西變少,筆記本的價值也因此減少。選擇和《聖經》大小相仿的筆記本最適當。
筆記本可以選用行線間隔不會太窄的橫線式內頁,行線間隔太窄,一口氣速寫的時候會很不方便,而且如果需要畫圖時,會覺得受到阻礙。另外,最好是選擇厚度較薄的筆記本,好處是可以快一點用完,容易獲得「辦到了!」的成就感。
考慮到整理收集問題,買的時候,最好要同一形狀、大小的筆記本,一口氣買10本以上。
步驟 2 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做筆記
很多人都會先將筆記本做分類,但最後往往因為很多資訊無法分類,而放棄整理筆記的動作,因此,先將所有的筆記記錄在同一本筆記本裡,但一定要記得標上日期和時間,之後再做歸類,會是比較有效率的方式。
最基本的記筆記方法就是「一件事情用一張活頁紙」,因此,為了要實行一件事情用一張活頁紙,記事本的大小還是以《聖經》大小尺寸最為合適,因為比《聖經》小的尺寸,活頁紙也會變成小張紙,就無法實現一頁只記一件事的原則。
能瞬間找到資訊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是在活頁紙的右上方以直列的方式寫上分類索引的文字。
步驟 3 最後不要忘記做筆記的整理
整理資訊最重要的是「從統一尺寸開始」。尺寸不一的資訊,光是整理就很困難。因此,可將資訊的紙張尺寸限定為《聖經》尺寸及A4兩種,分別收納整理在記事本及A4檔案夾中。
資訊和靈感都像是生鮮,一定要立即留下紀錄,當天的筆記一定要當天整理,當天記錄。
將剪報或留下來的有用資訊,摺成和筆記本一樣的大小,貼進活頁本中,如有時間,再好好反覆閱讀,這時,也要手拿紅筆,將覺得重要的地方,圈起來或是畫紅線。
王力維股市投資筆記摘錄 研究市場的頭部和底部的訊號
頭部指標
1. 高檔出現巨量長黑。(例如2007年7月26日,加權指數創波段高點9807點,量能放大至3220億元,惟當日指數衝高後急跌,以9566點作收,盤中高點至收盤價重跌241點,屬於標準的巨量長黑,此後台股一路重跌至7987點)。
2. 高檔出現連續的十字線或吊人線。
3. 跌破10日線,KD走平反轉向下。
4. 融資續增,價格不漲。
5. 期貨從正價差轉逆價差。
6. 市場一片樂觀:在充滿希望中幻滅。
底部指標
1. 窒息量:量能不再有更低。
2. 融資斷頭,萬箭齊發。
3. 市場氣氛到絕望:在絕望中復甦,在半信半疑中成長。
4. 周KD由低檔20交叉向上。
5. 摩台與期指逆差價轉正。
6. 底部發現跳空長紅K線。
7. 長黑之後周線連二紅。
張國明股市投資筆記精華
1.研判市場為多頭或空頭後,順勢而為,多頭時部位宜大,空頭時只維持小量操作。
2.強勢主流股不會一波漲完,用心掌握主升段攻勢。
3.資本市場永遠存在,只要還有資金,就有機會。
4.貫徹停損作法,你才不會從股市「畢業」。
5.依循一定的原則決定買賣,例如根據營收或KD等基本面及技術面的指標,而不是用自己的直覺或是道聽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