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開疆闢土,不少人中途遇到挫折鎩羽而歸,但也有更多人能完成使命,為自己的事業成就再攀高峰。你是適合拓荒的戰將嗎?如何能獲得成功?就由職場專家告訴你。
日本、韓國大企業採大兵團作戰方式,外派拓荒不僅攜家帶眷,有的更是十幾個家庭一起外派,存活率提高不少;相較之下,台灣企業大都空降一位將領單打獨鬥,要發揮二○○%的戰力才能生存。資源缺乏、環境惡劣,有意外派的戰將要有什麼樣的準備才能生存?要有何種心理特質才能帶著戰功回國坐大位?以下是人力資源專家給贏家的七大生存守則:
在台灣有成功經驗才適合外派
你適合出國拓荒嗎?
「如果你在台灣不曾有過成功故事,你就不適合外派工作,只有強者才有機會在拓荒中生存。」一○四人力銀行董事長楊基寬斷然地為外派資格設下一個高門檻。
他認為,外派不是去收割果實,坐享封疆大任,而是去拚出一片新天地。當地人的競爭力不會比你差,台灣的弱者到了外地不會突然變成強者,只有強者才能繼續寫下成功的故事。
經緯智庫總經理許書揚也同意這項看法。他說,過去是沒有辦法的人才出去海外工作,現在則是如果不能在台灣找到工作,出去拓荒就更沒有機會了。
爭取舉家赴任、將條件書面化
楊基寬認為,外派人員談薪水可以不用太堅持,但是在生活條件上就要多堅持,例如家庭的安置、住的條件、行的安排等都要細談。如果公司在這些方面不夠體貼,只模糊承諾,要你先去了再說,就要好好思考是否接受這項外派任務,這代表公司對這個新市場沒有全盤規畫,去的人可能只是先去嘗試一下,「你可能只是火種,燒完就回來。」需要好好考慮。
萬寶華企管總經理李崇領認為,外派最大的挑戰就是家庭問題,相對於外派人員赴任,家人受到的衝擊遠大於當事人,「外派人員無法適任,大都是家庭造成的。」事前應仔細評估外派當地的生活條件,全家人都覺得可以後再舉家赴任,如果貿然就全家搬遷,往往會有很大問題。
許書揚說,外商找外派人員都會先談好條件,也就是一整套的package,包含搬家費、子女教育費、住房津貼及每年全家返國機票等;如果是外派偏僻的國家或城市,還有一筆辛苦津貼,有一點須特別注意,所得稅是否包含在薪水中,都要事先談清楚。
台灣企業一般不會有太完整、系統化的外派條件,除非是有名的上市或上櫃公司,因此外派條件可能也會隨著公司組織的成長、上層人事的更動而「朝令夕改」,如果可能的話,「白紙黑字比口頭承諾要保險得多。」許書揚特別提醒有意外派的人注意。
正向角度思考、遵守當地律法
已經空降到海外打仗,就好好經營戰場,了解周遭一切的人、事、物,抱著欣賞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抱怨差異,「把差異放在正面思考中,不要用負面思考差異。」花旗銀行人力資源處副總裁閻台生提出建議。
「不要把台北的成功方程式帶著走。」她說,很多人是身體已經遷移到海外了,頭腦卻還是裝著台北的價值判斷標準,走到哪裡抱怨到哪裡,心情不愉快,如何能打仗?
楊基寬則叮嚀,不要鑽當地法律漏洞,因為遲早會東窗事發,不要心存僥倖。如果是老闆堅持要你做違反當地法律的事,外派人員應該選擇離開。在外拓荒很多事都可以退讓、妥協,惟有法律、自身安全是無可退讓的,因為攸關你自己的人身自由及安全,一旦出事,沒有人可以救你。
外派三年為宜、具危機意識
許書揚說,出國拓荒雖然有助升官,但是外派人員還是不宜脫離台灣母體公司聯絡,掌握總公司重要的訊息。一般而言,每次外派時間應控制在二至三年的期限內,以免脫離公司核心太久,回國後連升官的位置都沒有了。
外派人員要有被取代的危機意識,尤其是在外商服務的外派人員。許書揚指出,隨著市場的拓展,在地人才的快速學習及晉升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本地化」是外商、台商老闆一致的選擇,外派的人員一定要有危機意識,不要一味埋頭苦幹,完全不與外界接觸,這種人以技術型的外派人員為最多。外派人員在當地一定要打入當地同業的圈子中,多擴張人脈,來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