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金融界歷練的台積電資深副總張孝威,六年前接受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的邀請,不僅換行業,更從 CEO 的角色變成經理人, 他坦承,當初要赴台積電履新,內心曾有過很大的掙扎……
投入職場已二十六年的台灣積體電路公司資深副總經理張孝威,因為常常被挖角,前後共待過八家公司,加入台積電之前,平均三年多就會換一個工作,不過,台積電即將成為他待得最久的公司,今年已堂堂邁入第六個年頭。談到換工作,張孝威說,成長的空間比薪水重要,和老闆的價值觀是否一致,則比成長、歷練更重要。
一九七七年,張孝威取得美國名校華頓商學院碩士學位,進入美國廣東銀行工作,由於母親希望他回台灣發展,剛好台灣花旗銀行赴美徵選儲備幹部 (MA ),因為家世好、學歷佳,自然出線,回台灣以後和大部分花旗 MA 類似,練了幾年功夫,馬上就有人來挖角,張孝威由此展開了精采的職場滾動生涯。
從摩根銀行到交銀 薪資縮水三分之二
從花旗跳槽到著名的私人銀行摩根銀行( JP MORGEN )擔任經理,當時,張孝威的月薪就已突破十萬元大關。雖然薪水高,但超過六年的外商銀行工作經歷,也讓張孝威看到外銀經營受限的現實,在預期本國銀行將急起直追的判斷下,他放棄高薪,選擇進入交通銀行工作,薪水頓時從每月十二萬九千元掉到只有四萬三千元。
乍看之下,這樣的選擇很奇怪,但張孝威分析,年輕人不應該只是為了薪水換工作,因為對年輕人來說,成長和歷練遠比薪水重要,尤其是在投入職場初期,這點非常重要。這個時候選擇工作,要看新職是否對自己的專業成長有幫助、能否增加歷練。當年他願意降薪進入交銀工作,就是為了豐富自己的歷練,後來也因為在交銀國外部、信託部待過,使他能有獨當一面、籌組大華證券的機會。
至於從大華證總經理直接跳升出任中華開發總經理,張孝威形容是被「派去救火」。最後,卻因為和老闆的價值觀不合,開發總座只做了一年,升官路就急轉直下,被外派到開發旗下的中華投信擔任董事長。張孝威回憶,剛離開開發的十二到十八個月,對他影響巨大。從一個非常忙碌的工作突然變成幾乎無事可做,心情原本就很難調適;沒想到,當時自以為很快就會有人來挖角,結果卻連一個都沒有,整個人生可說是跌落谷底。
步入人生的低潮,卻讓他對人性、對管理有了新的體悟。因為一方面要學習重新安排自己的時間,另一方面,在公司管理上,既不能做一個失職的董事長,對內部管理又必須恰到好處,不能管太多,這些都需要新的學習和了解。張孝威說,反正人生本來就是有順境、有逆境,儘管他身陷逆境,但至少還有一個董事長可幹,比別人已經好太多了!單是這樣的心境轉變,據說當時連他的朋友都覺得不可思議。
堅持 讓他榮獲最佳財務長的頭銜
有了先前與老闆在價值觀上出現衝突的經驗,當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對他發出邀請時,儘管那時他對台積電這家公司並不了解,而且要從金融證券界一下子換跑道進入產業界,也讓他有很大的不確定感; 再加上要他放棄做 CEO (執行長)的自由––包括在時間上和決策上的自由,這些都曾讓他一度非常猶豫。但追隨張忠謀對他有極大的吸引力,同時,考慮台積電正派經營的價值觀,和他的想法一致,當時許多長輩也都表示贊成,認為他和新老闆應該可以合得來,於是他選擇加入台積電。
有人認為,張孝威如果在開發繼續幹總經理,很可能一路升官,幹到財政部長。然而命運弄人,升官路突然轉折,工作際遇一度衰落谷底。不過,因為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加入台積電擔任財務長的張孝威,職場生涯反而再創高峰。二○○一年被專業雜誌《 CFO ASIA 》評選為亞洲最佳財務長,顯示這位曾經獨當一面的CEO,轉型幹幕僚,一樣是虎虎生風。
如果用最簡單的物質報酬來看,到今年二月底為止,張孝威名下因為員工分紅配股長期累積下來的台積電持股餘額達六千三百餘張,這些股票的市值保守估算至少超過二億五千萬元。假設十年前張孝威留在開發繼續打拚,若想同樣靠員工分紅為自己累積如此規模的財富,則有相當困難。因此若以結果論,張孝威的選擇和堅持,長期來看,確實頗有價值。
對於有意轉換跑道的朋友,張孝威衷心的建議:薪水固現實,但是,公司和老闆的價值觀和自己是否一致,才是重點。特別是在金融業,價值觀是一些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棄之不顧,衝突必然產生。因此,賺高薪固然重要,但找工作,最起碼要讓自己晚上睡得著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