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 由國家地理頻道(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及《動感亞洲》( Action Asia )雜誌合辦的自我挑戰越野賽台灣站隆重登場, 來自世界各國七十五支參賽隊伍,兩百多名選手齊聚桃園縣復興鄉,台北市長馬英九、衛視中文台台灣探險隊及藝人阿雅等也組隊挑戰,賽事當天,副總統呂秀蓮也親臨現場為選手們加油,氣氛熱鬧非凡,是國內少見的大型競賽活動。
將復興鄉文化特色呈現在全球觀眾面前
身為賽事總監的布萊爾,為了籌備賽事,從一月初即住進桃園復興鄉的青年活動中心,每天帶著兩支手機、一支無線電對講機,手拎著筆記型電腦,在復興鄉山區忙進忙出,兩個月的奔走忙碌,無非是為了在賽事當天將復興鄉的文化特色和比賽,完整呈現在全球觀眾面前。
為什麼選擇台灣桃園復興鄉做為賽事地點?布萊爾說,舉辦賽事的地點必須有山有水,具備良好通訊條件及聯外道路,讓參賽者、救護人員方便進出場地,而且該賽事需要龐大的後勤支援人力,當地政府和企業的配合、資助也是要點。
先前構思活動時,主辦單位也曾考慮過大陸或其他國家,但是去年七月間,布萊爾來台灣考察場地後,發現復興鄉山明水秀的自然環境可塑性強,是個深具潛力的賽事地點,又地近國際機場,方便國際選手前來,他告訴自己,「這就是我要找的!」十一月,主辦單位即決定在復興鄉舉辦比賽。
除了好山水,台灣方面的配合意願高和復興鄉的泰雅族文化更是吸引布萊爾的原因。有一次他們在規畫完比賽路線後,商請縣政府清除沿路垃圾,沒想到五天後就有一百五十名清潔人員上山清掃,讓主辦單位感動不已。此外,全長二十公里的賽程中,需要醫護和警衛人員保護參賽者安全,每項比賽還要有一組清掃隊,負責護送淘汰者離開場地,所需的工作人員多達二百多人,若無協辦單位的幫忙,不可能順利進行。
過程最艱難樂趣也最多
這次在國內首度舉辦的自我挑戰賽,另類的比賽項目如野外競跑、橫渡激流、攀岩及繩降等,驚險刺激的過程,讓參加的選手直呼過癮,但是困難指數為歷屆最高。布萊爾說,規畫之初全無預設立場,先看當地的地形地勢,再設計項目,復興鄉的特色是瀑布和河川多,雖然過程艱難,但是樂趣也最多。
除了樂趣和刺激,越野賽對參與者的意義有哪些?「或許選手在比賽過程中不見得樂在其中,等到他們在時間內完成賽程,到達終點時所展現的笑容,是種對自我實現的肯定,這就是活動的意義。」當日在終點看到冠軍隊伍歸來,接受眾人歡呼,原本神情嚴肅的布萊爾展露笑容,和同伴擊掌慶賀,連月來的辛苦終於看到成果。
也就是這樣的成就感,讓布萊爾對規畫賽事的工作甘之如飴,三年多下來,布萊爾已為《動感亞洲》在香港、菲律賓及泰國,規畫過五場自我挑戰賽,回想九八年,《動感亞洲》雜誌首次在香港舉辦自我挑戰越野賽,當時亞洲經濟不景氣,加上贊助商沒聽過這種比賽,認為危險性過高,而險些辦不成。
不過,由於亞洲人崇尚戶外運動的風氣不如歐美,加上比賽的規模一次比一次盛大,布萊爾和工作團隊每到一個地方舉辦比賽,都得將賽事細節介紹給當地人,雖然因工作需要,他得經常在山林裡進出,不過能對如此繁重的工作樂在其中,和他個人成長背景有關。
美國人應該離開美國去看看世界
現年二十九歲的布萊爾,是美國奧勒岡州人,五歲起就和父親上山滑雪,非常喜愛戶外運動的他,從小就對喜馬拉雅山有份憧憬。大學時代,布萊爾曾到香港大學讀了一年書,初次接觸東方社會的他感觸良多,「把自己放入一個全新的環境,可以學到新東西,很多美國人以為自己是世界中心,我卻認為他們應該離開美國去看看世界。」有了這個體認,布萊爾返美後一年,又獨自背起行囊回到亞洲旅行。
期間,他花了九個月的時間深入喜瑪拉雅山探險,在越南未開放前,一個人騎機車遊遍南北越,還到過中國及戰事正興的喀什米爾,他一邊旅行,一邊攝影、寫作,這段旅行的歷練,讓他日後即使到一個語言不通陌生的國度,也能很快地進入狀況,對於需要長駐異國籌備賽事的他而言,無疑是最佳的助力。
三年前,布萊爾加入《動感亞洲》雜誌專辦自我挑戰越野賽的部門後,即全心投入這個和他志趣相投的工作,在大學學商,擅於規畫和控制預算的他,每次都能將賽事做有組織、有計畫地推動,而該運動也在布萊爾和主辦單位的努力下,規模一年比一年盛大。
賽事圓滿結束,此行對台灣人的熱情和友善留下深刻印象的布萊爾表示,將來還會回來台灣舉辦自我挑戰越野賽,將健康休閒活動的觀念帶入台灣,也讓全球觀眾見識台灣人文山川之美。
自我挑戰越野賽小辭典:
自我挑戰越野賽起源於十二年前,一位熱愛大自然及戶外運動的法國人所構思設計而成,首次比賽在紐西蘭舉行,該比賽的特色是賽事皆在偏遠的山區進行,而且它和一般運動競賽不同點在於,選手在賽前並不知道比賽路線及全部的競賽項目,有幾個項目是當場才宣布的,三人一組的選手們必須發揮團隊精神,挑戰體能的極限,於規定時間內完成賽程,途中還將遭遇叢林、岩壁或急流等項目,是近幾年新興的戶外運動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