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勞保年金屬於「確定給付制」,政府許諾一個確定不變的年資給付率,退休時能拿多少,就看每個勞工的「投保薪資」有多少、「投保年資」有多久,因此,未來的負債算得清、跑不掉。
政府承諾的勞保老年給付計算公式,是最高60個月的投保薪資平均值,乘以投保年資,再乘以1.55%的年資給付率。
台灣勞保基金收費與給付之間的極度失衡,這部分,只要研究幾個真實案例,就能輕鬆理解。
太慷慨 !繳1元可領回2倍
今年35歲的陳先生,26歲開始第一份正職工作,月薪3萬元。經過幾次不定期調薪與轉職,他從出社會第3年以來,薪水就不曾低於當時的勞保投保薪資上限43900元(2016年5月調為45800元)。
假設他持續工作到65歲退休,且未來每月都以最高投保薪資繳交保費,近40年下來總共將付出約247萬元(含雇主與政府分攤金額)。
而根據政府承諾,擁有39.7年勞保年資的他,在65歲屆齡退休以後,每月可以領到28189元老年給付。若以國人平均壽命80歲計算,15年累計的年金將超過507萬元,以此金額計算,收入是保費支出的2.06倍、溢領幅度106%。
即使將「利率折現」的因素也考慮進去,以目前一年期定存利率0.77%計算,陳先生所繳交的保費,在他退休時的終值大約是287萬元,但他退休後的15年內所能領到的勞保年金,換算成退休當下的現值,卻高達479萬元,差距仍高達67%。
再看另一個例子,擔任企業高階主管多年、現年61歲的江先生,1983年就加入勞保,他預計滿65歲退休,屆時40年的勞保年資,可以讓他每月領到28435元;如果他活到80歲且勞保不破產,將從勞保基金提走約512萬元。
但調閱江先生的投保資料發現,他進入職場的前9年,投保薪資從未超過2萬元,甚至有2年不到1萬元,以期間勞保費率平均6.5%計算,9年累績保費還不到10萬元,40年下來總保費也僅接近133萬元,溢領幅度高達286%,即使計算完折現因素,溢領幅度仍高達225%。
台灣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委員傅從喜也舉例,一位勞工投保薪資維持3萬元,年資40年,所得替代率將有投保薪資的62.5%,等於在職(勞工+雇主+政府)每月繳3000元,但退休後月領18750元到死亡,以退休後平均餘命約20年計算,保費和給付完全不成比例,所以勞保基金財務無法維持。「社會保險年金替代率可以達到62.5%,比率明顯偏高。」他說。
簡單來說,勞工付出太少、卻得到太多的勞保年金,打從誕生第一天,就注定早夭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