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報稅季到來!綜所稅申報留意五大重點 還有這四種保險費不能列舉扣除額

報稅季到來!綜所稅申報留意五大重點 還有這四種保險費不能列舉扣除額

黃健誠

稅制

達志

2020-04-23 11:12

五月開始又是一年一度報稅季,不過,今年因應肺炎疫情,政府將報稅截止日延長至6月底,財政部也釋出綜所稅新制包括長照扣除額、被稱是「名模條款」的薪資扣除額新制、調高基本生活費、同婚伴侶合併報稅、放寬扶養親屬無謀生能力認定標準等五大重點。

申報個人綜所稅 五大重點要注意

 

一、增訂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投資部會計師游雅絜表示,長照扣除額採定額免稅,所以民眾在申報減除時,重點在證明符合長期照顧之事實資料,無須就支出金額逐一蒐集憑證,即使未聘僱外籍看護工或是受有補助等情形,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享有每人每年定額減除12萬元。

 

二、薪資扣除額擇優二選一

 

游雅絜對此表示,之前年度「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只能採定額20萬元方式減除,今年新增另一個選擇,受僱者如果在108年度負擔「職業專用服裝費」、「進修訓練費」及「職業上工具支出」等三項特定費用,於申報時填寫薪資費用申報表、檢附憑證及證明文件,符合規定者,可核實認定;但須留意各項特定費用都訂有薪資收入3%的上限。

 

不過,這三項特定費用,每項都訂有薪資收入3%的上限,以年薪200萬元上班族為例,如實際與職業相關的「職業專用服裝費」、「進修訓練費」及「職業上工具支出」等三項特定費用分別為8萬元、9萬元及8萬元,合計為25萬元,共可扣除上限為18萬元,因此直接選擇採「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定額減除20萬元,較為有利。如年薪300萬元,三項共可扣除上限也提高至27萬元,如符合規定,可減除實際與職業相關的支出25萬元,將比定額減除20萬元優惠。

三、調高基本生活費

 

每人金額從17.1萬元調高為17.5萬元,基本生活費所需費用比較基礎項目為「免稅額、標準(或列舉)扣除額與身心障礙、教育學費、幼兒學前、儲蓄投資及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7項。

 

四、同婚合法化

 

台灣自去年(2019)5月起正式實施同婚專法,申報綜所稅時與異性戀夫妻一致,若在2019年結婚的同性伴侶,今年報稅仍屬「結婚當年度」,因此可選擇分開或合併申報,結婚第二年後則為合併申報。

 

五、放寬受扶養親屬「無謀生能力」認定標準。

 

財政部3月發布最新解釋,「無謀生能力」扶養親屬免稅額認定從原本年收入8.8萬,改為以基本生活費17.5萬元為標準。未滿60歲但適用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或是「受監護宣告」的直系尊親屬,可列報扶養。

 

人身保險費額度每年2萬4 這四種保險費無法列舉扣除

 

另外,在列舉扣除額中的人身保險費,每人每年額度為2萬4千元,全民健保保險包括一般保費及補充保費則不受24,000元扣除額之限制,可單獨全額列舉。

 

元大人壽表示,壽險、健康險、傷害險、年金險等人身保險,或勞保、就業保、國保,以及軍公教保險都是可列舉扣除的項目,民眾申報時原則上可不附保險費之繳納證明文件。

 

不過,元大人壽也提醒,有四種情形的保險費無法列舉扣除,第一,非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之直系親屬的保險費;第二,要、被保險人非同一申報戶;第三,非人身保險費;第四,未經核准在台銷售之境外保單等。另外,若已領取保險理賠之醫療費用或財產災害損失,因已從保險獲得補償,就不得再列舉扣除。

延伸閱讀
因應疫情衝擊 今年所得稅申報期間全面延長到6月30日
因應疫情衝擊 今年所得稅申報期間全面延長到6月30日

2020-04-13

緩解疫情衝擊!國稅局2~3月營業稅降3成 48萬店家受惠
緩解疫情衝擊!國稅局2~3月營業稅降3成 48萬店家受惠

2020-04-10

稅收局:跑路也沒用,你不回來,我就封你店、封你工廠、封你家...一個遺產變「遺慘」的故事
稅收局:跑路也沒用,你不回來,我就封你店、封你工廠、封你家...一個遺產變「遺慘」的故事

2020-03-31

行政院:個人所得稅可申請緩繳1年或分3年繳
行政院:個人所得稅可申請緩繳1年或分3年繳

2020-03-24

「當你無可取代時,就會變得無比重要」,川普關稅撼動不了台美半導體共生結構,台積電股價將重返榮耀
「當你無可取代時,就會變得無比重要」,川普關稅撼動不了台美半導體共生結構,台積電股價將重返榮耀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