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久坐、滑手機,小心椎間盤突出!一片椎間盤23萬,「實支實付醫療險」該怎麼保?

久坐、滑手機,小心椎間盤突出!一片椎間盤23萬,「實支實付醫療險」該怎麼保?

2019-07-11 12:01

俗話說的好:「每個成功的人背後….都有一條脊椎!」而脊椎的病變可能會成為你事業成功、家庭美滿的絆腳石…

 

脊椎由33塊脊椎骨,兩脊椎骨中間提供緩衝的椎間盤,以及肌肉、韌帶所構成,負責支撐身體、保護脊髓神經,使神經傳導順利進行,控制身體的活動。

 

曾有一位32歲資訊工程師,因工作關係,須長時間使用電腦,半年前她開始出現肩頸痠痛、雙手發麻無力的情況,但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就醫,後來疼痛加劇,就醫診斷後,才發現頸椎4、5節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以顯微頸椎椎間盤切除及人工椎間盤植入手術進行治療。

 

7成民眾有椎間盤的問題

 

上述案例並非罕見的個案!根據研究顯示,近7成民眾有椎間盤的問題!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脊椎會漸漸退化,導致椎間盤突出、脊椎狹窄,壓迫到神經,造成肢體疼痛、痠麻,嚴重者更會不良於行、大小便失禁,生活無法自理。

 

不只年長者,現代人因工作型態的改變,長期久坐、姿勢不良都容易造成脊椎傷害,再加上3C產品的發達,低頭族群日益增多,使35~50歲的青壯年成為椎間盤突出的好發族群。

 

對於症狀較輕微的患者,藥物、復健及適當運動等保守治療能緩解病情,但若脊椎滑脫,或是神經壓迫過於嚴重,影響日常起居時,就須手術治療。

 

「萬一傷到神經害我癱瘓怎麼辦?」-這是許多人聽到脊椎手術的心聲,也因恐懼及不信任,寧願求助偏方也不願意動手術,反而錯過時機,導致神經不可逆的傷害。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手上拿的智慧型手機功能一代比一代強大,手術儀器的發展也突飛猛進。

 

早期融合手術有提早退化風險 非融合誕生

 

早期的脊椎手術,會先以減壓手術,將椎間盤、骨刺等壓迫到神經的病灶移除,之後再植入自體骨頭、人工骨或椎體護架(cage)填補移除後的空間,利用骨釘或骨板固定,將兩節脊椎融合在一起,稱為融合手術。這對脊椎滑脫、骨質疏鬆、嚴重神經壓迫等脊椎結構不穩定的狀況,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融合手術雖然可以維持脊椎的穩定度,但也會犧牲關節的活動度以及增加相鄰椎間盤的壓力,造成鄰近手術部位的椎間盤更可能出現提早退化的現象。如此,未來仍需再次手術治療,造成年輕、椎間盤退化初、中期患者的不便,也因此發展出了「非融合手術」。

 

頸椎的非融合手術,經過減壓後,植入人工椎間盤,術後大多數人不需要配戴頸圈,就能快速回歸常生活。腰椎部分,僅切除病變的部位,盡可能保留原有的椎間盤,將椎弓螺釘(pedicle screw)鎖進上下兩節脊椎骨後,以彈性支架(rod)相連,或使用棘突間支架,卡在兩脊椎背後的棘突之間,提供支撐及穩定結構。

 

這類非融合手術的醫材,能夠以動態方式固定,保留脊椎的活動性,同時也保護相鄰椎間盤,減少退化的風險。

 

另外微創手術的概念,現在也被應用在大部分的脊椎手術上。其優點在於傷口小(約2~3公分),背部肌肉組織的破壞少,術後不易出現背部不適的副作用,且出血少、恢復快、傷口感染風險小,一般3至5天能出院,休養一到兩個星期便可返回職場。若再搭配顯微鏡及內視鏡的使用,手術視野更清晰,能夠精準地切除組織而不傷害到神經,使脊椎手術更安全。

 

人工椎間盤一片23萬以上 實支實付夠嗎?

 

但這些新式的手術材料、儀器價格要價不菲,且健保不一定有給付。人工椎間盤自費一片約23至28萬元,椎弓螺釘、棘突間支架等固定系統,一組約2至3萬不等,若再搭配其他手術器械,動一次刀更可能要花費數10萬元!

 

如此,你的醫療險理賠額度還夠嗎?若有投保實支實付醫療險,由於可理賠疾病或意外住院而健保不給付的自費項目,因此在手術理賠上,要注意保單條款是否只有理賠「住院手術」,卻沒有「門診手術」。

 

再者,實支實付醫療險包含住院醫療費用,雖然術後傷口小、復原快,可盡快出院,但通常單項都有各自設定限額,若擔心未來有手術需要,就得將手術限額提高,甚至再多保2家以上、且提供「副本理賠」的實支實付醫療險,以免面臨買了一張不夠賠的窘境。

 

脊椎問題近年來也困擾著青壯年族群,而這群人正好是家中的經濟支柱,上有老邁父母,下有年幼子女,身體不適倒下了,家中頓時失去經濟來源,想要盡快復原,卻必須付出高額的費用,使生活陷入困境。

 

好在市面上推出了各式的醫療險、意外險可解除這樣的窘境,愛家的你在努力工作之餘,更應注重自身風險的保障,避免自己發生意外後,反而成為家中沉重的負擔。

 

本文獲「好險網」授權轉載,原文:一片椎間盤23萬! 7成民眾實支實付怎保?

 

延伸閱讀

痔瘡手術380元,竟領到1.8萬理賠!不可不知的8種門診小手術,醫療險理賠倍數高
痔瘡手術380元,竟領到1.8萬理賠!不可不知的8種門診小手術,醫療險理賠倍數高

2019-07-08

台塑(1301)股價近20年新低,外資掃貨1.2萬張,可以抄底了?強彈仍待3關鍵,艾蜜莉揭「進場時間點」
台塑(1301)股價近20年新低,外資掃貨1.2萬張,可以抄底了?強彈仍待3關鍵,艾蜜莉揭「進場時間點」

2024-12-19

台塑化、台塑、台化、南亞今年跌幅前4大,獲利衰退為何股民買台塑四寶比鴻海多?達人算2025殖利率「從心底發寒」
台塑化、台塑、台化、南亞今年跌幅前4大,獲利衰退為何股民買台塑四寶比鴻海多?達人算2025殖利率「從心底發寒」

2024-12-11

聯電快見3字頭,台塑殺到20年線還不見盡頭…大戶籌碼流到散戶手上:「進場一路攤平」哪來的勇氣?
聯電快見3字頭,台塑殺到20年線還不見盡頭…大戶籌碼流到散戶手上:「進場一路攤平」哪來的勇氣?

2024-12-16

台塑(1301)、台泥(1101)、00929...跌得一地血,股價何時能回來?達人47歲提早退休點出「換股2關鍵」
台塑(1301)、台泥(1101)、00929...跌得一地血,股價何時能回來?達人47歲提早退休點出「換股2關鍵」

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