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一項調查顯示,許多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從小生長在優渥的家境中、不曾為金錢煩惱過,往後求學和工作也一路順遂,走上醫生、會計師、工程師等令人稱羨的職業更不在少數...
只是,因為不曾有過「窮滋味」,又已習慣過「高檔」的生活,最後可能面臨入不敷出的尷尬處境,甚至還要回頭跟父母伸手拿錢、成為啃老族…。
如果你是富父母,一定要看這一篇;如果不是,一起來了解要不要發給孩子零用錢?如何教孩子理財、養成正確的金錢觀念?
給不給孩子零用錢沒正解 重點在釐清需要或想要
說到零用錢,相信許多人很糾結到底要不要發給孩子零用錢?小編也不例外,看著身邊的朋友有人每個月固定發一次、有人完全不給,還有人以考試成績為依據決定要不要發給零用錢,到底哪一種方式比較好?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主要在於每個父母的立場與考量基點各有不同,有的父母藉由發給零用錢滿足孩子的需求;反之,有的父母則認為孩子根本不會理財、不用發給零用錢。
針對是否要發給孩子零用錢,提出論述與主張:「要不要給孩子零用錢沒正解 重點在釐清『需要』、『想要』」,從贊成和反對兩派立場,分析各自的立場與考量基點為何?以及兩派最終強調的重點同為學習克制亂花錢的衝動、從小培養出開源節流、勤儉節約的健康理財好習慣,「『窮小孩』長大後,自然可以成為『富爸爸』!」
針對贊成的一派,小花平台保險顧問提醒,父母在教導孩子使用零用錢前,需先要求孩子捫心自問:「究竟自己是『想要』還是『需要?』」因為這兩種有很大的差別,想要的東西是無窮盡的,但是只能為需要而買。另一方面,也建議父母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該怎麼花錢,讓他們即便父母不在身邊時,依然能毫不遲疑做出正確的決定。
至於反對的另一派,則主張即使沒有發給零用錢,照樣能養出富小孩;他們主張,當孩子有需要的東西「買給他」,但是如果是想要的東西,則採取交換的方式,以幫忙做家事為代價來交換,也是常見用來當作發給零用錢的方式。
有錢人之所以有錢「與你想的不一樣!」
如果你不是富父母沒關係,看看別的富父母跟你想的有什麼不一樣?
香港女星沈殿霞10年前病逝,留下遺產約6,000萬元港幣(折合新台幣2.3億元),她在過世前曾經與女兒鄭欣宜簽訂協議,將名下遺產設立信託「需等到35歲以後才能動用全數資產」,目前鄭欣宜每個月只能拿到20,000元港幣(折合新台幣7.8萬元),甚至也曾經歷過戶頭僅剩下26元港幣的日子。香港記者訪問沈殿霞好友就表示:「如果立即有6,000萬元港幣到手,欣宜不會明白每天一杯Starkbucks是有多麼的奢侈,也不會有機會嘗試到戶頭僅剩下26元港幣的生活!」
另一方面,小花平台再舉出香港首富李嘉誠的小故事,說明有錢人之所以有錢,在於他們與一般人不同的思考模式:
有一次李嘉誠坐車時,不小心掉了1元在地上,他彎下腰來找那1元,但是怎麼找都找不到,最後是由他的司機幫他找到並還給了他;事後李嘉誠給了他的司機100元當作答謝,有人納悶問他:「許多人都不在乎的1元、不見了就算了,你為何要用100元去換1元?」
李嘉誠回說:「因為那1元掉的一點價值都沒有,但是我的司機幫我找到,而我用100元獎勵他的工作表現良好,這100元我覺得花得很值得!」從這個實例可以看出,有錢人花錢是看「價值」而非「價格」,「他們花的每一塊錢都要花得很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