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經常提醒大眾「開始存錢並及早投資,是最值得養成的好習慣。」想要追求財富的人,確實也將儲蓄與投資當作重要的理財方式。只是,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只有儲蓄,不到2%的定存利息收入顯得微薄;反之,積極投資,卻又要擔心市場變動帶來的投資風險。該如何讓儲蓄保本與投資獲利能夠輕鬆兼得,是許多人共同的疑問。
在金融業工作10多年的第一金人壽經理陳淑真,一直努力儲蓄,也積極投資,只是這幾年她深刻感受到,金融市場變化快速,投資風險難以掌握,一旦工作忙碌無暇顧及,好不容易賺到的獲利,轉眼就可能虧損了。尤其年過40歲後,對於退休準備有更深刻迫切的需求,一直希望有個可以省時省力的「懶人商品」,讓她能夠穩定規畫,不用經常為理財目標傷神。
當保險公司推出「類全委保單」,強調可以用定期定額方式投入和投信公司合作的投資帳戶中,不但有機會賺取獲利,每月還能夠領到固定收益,同時也有基本的壽險保障時,陳淑真很快決定幫自己和先生個別申購1張類全委保單。
陳淑真購買的「類全委保單」,其實是保險公司推出由保險業者與投信業者合作的「全權委託投資帳戶」投資型保單,被金管會定義為「委託投信公司代為運用與管理專設帳簿資產之投資型保單」。簡單來說,就是保險公司與投信法人合作,將投資帳戶委託投信法人進行專業代操,俗稱「類全委保單」。同樣兼具保險與投資功能,類全委保單從上市至今,累積保費已經高達2,500億元,銀行與保險業者只要舉辦相關產品說明會,總會吸引大量聽眾,主要因為具有下列3種特性吸引投資人的青睞。
族群1:適合想省力省錢的投資懶人
一般投資型保單的投資帳戶往往是由保戶或是聽取壽險顧問建議,來進行投資標的的選擇與配置,保戶可跟隨市場的變化來更動投資標的,但是對於無暇關注金融市場變化或是不擅於挑選基金的非專業投資者來說,往往會面臨賺錢是紙上富貴,虧損時被迫認賠轉換等窘境。
相反地,類全委保單完全委由專業投信管理,類似組合式基金(Fund of Funds)的操作方式,由專家挑選一籃子基金作為投資標的,並且負責進出操作,績效公開透明,投資人根本無需煩惱進出時間點與標的轉換。
此外,一般委外代操資金門檻至少要準備1,000萬元,但類全委保單和投資型保單一樣,單筆投資約10萬元起跳,還有不少保單可以採取定期定額投資方式,每月僅須扣款3,000元起,就能夠享有代操服務。對於財富累積還在起步階段的年輕族群,也適合利用這類保單累積資產,同時還可以享有基本保險保障。
族群2:適合想多賺點利息的投資懶人
不少壽險業者看準了台灣人喜歡「逐利而居」,也就是只要固定收益高於定存,就會把大筆閒置資金投入賺利息錢的特性,因此替「類全委保單」設計資產撥回機制,如果操作淨值有達到績效標準,就會約定固定時間(多是每月)配一筆錢到投資人帳戶。目前類全委保單年配息率,以美元及澳幣計價的保單較高,可達6%到7%,新台幣計價的類全委保單年配息率可達5%,都比現在的定存利率至少高出1倍。
對於進行單筆投資的人來說,投資人可坐等配息落袋,就像是多了一筆「月退俸收入」,至於小額定期定額的投資人,配息的金額不多,但積少也能成多;像是陳淑真每月定期定額5,000元,配息率6%來計算,這些小錢存在帳戶裡,剛好可以繳交保單的保險成本,等於根本不用多花費,又能得到一筆保障。
族群3:適合願意和時間賽跑的投資懶人
許多累積財富成功的人都相信「複利的威力」,而且只要時間拉得愈長,威力就愈可觀。如果以定期定額方式來操作類全委保單,經過10、20年後,帳戶價值累積就有機會達成中長期的理財目標。
中國人壽行銷企畫部副總經理蘇錦隆在5年前,分別幫3個女兒都買了1張類全委保單,一視同仁地以定期定額方式扣款一樣的金額。最大的女兒已經念大學,最小的女兒才讀小學,蘇錦隆相信類全委保單長期投資績效的累積,再過5至10年,帳戶累積價值可以當作大女兒的嫁妝或創業基金,時間更久一些,也能夠變成小女兒的留學基金。到目前為止,這3張給女兒的保單,累積報酬率也有17%,只要時間夠長,穩健投資,就會是父親給女兒們最珍貴的禮物。
適合長期投資 買前留意3事項
已有數10年理財經驗的巴菲特每每在暢談投資致富心法時,也不忘提醒「控制風險的最好辦法是深入思考,而不是投資組合。」因此當市場一窩蜂熱中於某種投資商品時,同時也應該要關注留意事項。
首先,理財專家認為,一般民眾對於「類全委保單」的投資績效有著高度期待,國際理財規畫認證CFP理財顧問廖義榮提醒,類全委保單是壽險公司委託基金公司代為投資操作,購買前,應該先了解該基金公司過去的績效,以及保險公司的信用評等,畢竟保單都是長年期商品,將資產進行長期委託前,要先了解發行商品機構是否經營穩健,是否值得信賴。
投資人往往想到可以查看基金公司過去的歷史績效,參考過去是否抗跌、跟漲,當作參考指標。其次,「類全委保單」的配息機制更是吸引了想要賺取固定收益的投資人,但是國際理財規畫認證CFP理財顧問王麗文指出,享有月配息的債券型基金也曾經紅極一時,但是當發行機構績效不如預期時,配息可能來自於本金,等於投資人拿到的配息只是領回自己的錢。因此,許多類全委保單並沒有像基金商品一樣,會標註「本基金配息可能來自本金」的警語。
王麗文建議,購買類全委保單前,一定要細讀契約條款,如果保單上有註明「提解比率已超過本帳戶投資之投資報酬率,本投資的資產總值將有減少之可能」,也就是說,當配息率大於報酬率時,缺口的金額就會從投資帳戶中配發。因此,保戶在拿到每月對帳單時,不要只看配息金額,而是應該要留意資產淨值的變化,才知道配息是來自獲利,還是本金。
最後,儘管類全委保單由專人代為操作,但是最後的盈虧風險仍是保戶在承擔。假設該帳戶基金淨值持續下跌,投資虧損,導致本金愈來愈少,保戶若要繼續持有這張保單,還要支付保險費用、帳戶管理費等。保戶如果不希望本金繼續減損,恐怕要了解「提解撥回機制」的相關規定,否則提前解約虧了本金,也賠了保險費,完全喪失當初購買保單的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