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對保險一竅不通的大同,剛畢業開始上 班時,一位從事保險業務員的親戚,主動幫他規畫一份保單組合。由於年繳保費好幾萬元,對於月薪只有25K的大同來說,負擔並不輕鬆,也讓他根本沒有閒餘的錢可以投資。
但是,正因為是長輩親戚的關係,大同也不敢斷然說「不」。一直到大同認識了同樣做保險的大學同學,並且好心幫他一一檢視所有的保單內容,他才知道自己的問題,全部來自於「買錯保單」。
原因1 只買終身壽險 卻不懂運用定期壽險
其實,最常見到小資族花了大把的金錢,卻只得到非常低保障的原因,首先是「壽險」只買「終身壽險」,不懂得運用1年期定期壽險,或是定期壽險附約進行組合搭配。以下表為例,投保同一家保險公司、25歲男性投保終身壽險或定期壽險的年繳保費就差很大(詳見表1)。
正由於保費的差距甚大,因此,如果保戶懂得將不同期別的壽險進行組合搭配,就能夠用最低廉的保費,換得同樣的保障。以同樣享有100萬元身故、全殘保障為例,全部購買終身壽險的年繳保費高達23萬多元,等於每月要近2萬元的保費。
但是,如果換成「終身壽險+定期壽險」的組合,月繳保費可以降到不滿4,000元。也就是說,保戶傻傻地全部購買終身壽險,與懂得用定期與終身互相搭配之下,這一來一往每年將可節省近20萬元的保費,等於讓小資族每月多出約1萬6,000元的錢可以定期定額投資(詳見表2)。
原因2 預算不足 卻迷思購買終身型才有保障
另一個買錯保單造成「漏財」的原因,則是買了終身型健康險(特別是主約)。以同樣獲得「住院日額1,000元」為例,假設保戶買的是「有壽險(身故、全殘)保障」的「帳戶型終身醫療險主約(2,500倍)」,25歲男性的年繳保費就高達1萬3,000多元;但如果換成「日額3,000倍」的「倍數型(無壽險保障)」終身醫療險附約,年繳保費馬上就大幅降到1萬元出頭;而當保戶 懂得搭配定期型住院醫療險附約時,年繳保費可以立刻降到只有不到4,000元。
假設保戶更為聰明,懂得挑選保費更實惠的「實支實付」型定期醫療險附約,年繳保費更可以降到「2,500元有找」的情形。這最貴與最便宜保費間的差距,大約就可以節省下來1萬元,可以讓小資族有更多的錢去投資生利,快速創造財富。
做對3件事 用最少錢買周全保障
事實上,由於保險是保障一般人生、老、病、死、殘時的各項風險缺口,特別是對「阮囊羞澀」的小資族來說,需要具備3個正確的投保觀念和做法,以便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周全的保障。
1永遠記得「收入愈少,更需要買齊最基本保障」。
特別是單身的小資族,總以為「一人吃飽」就「全家吃飽」。但是,除非小資族沒有父母及兄弟姊妹,否則,所謂的「家庭責任」其實
特別是單身的小資族,總以為「一人吃飽」就「全家吃飽」。但是,除非小資族沒有父母及兄弟姊妹,否則,所謂的「家庭責任」其實一點都逃不掉。
因此,至少為了不讓自己的生病,或甚至是「死」的問題,造成父母家人的困擾及生活,愈是收入少的小資族,愈需要為「家人」買齊最基本的保險保障。
2讓保險歸保險,不要想從保險中「賺錢」。保戶必須「定期繳交保費」,才能讓保障「持續有效」,這是保險有所謂的「強迫儲蓄」功能。但這並不表示保戶買保單,可以把它當作銀行定存一樣的儲蓄商品,或是可以透過它「投資獲利」。原因是,「保險」這項金融工具最初設計的用意,就是提供被保險人「各種保障」;再加上保險公司所提供的所有保障,一分一毫都是來自於所有保戶所繳的保費,再運用一些投資工具獲利,以分配給保險公司的股東。正因為這個道理,保戶是不可能從中「獲得比其他正常投資工具更高的獲利」。
3買「對」保險比買「多」保險重要。
這裡的「對」有兩大意義:其一是「買對同等保障,但保費是最便宜的」。以前面提到的投保錯誤為例,因為保戶選到錯誤保單,就算保障一毛錢不少,卻會讓保戶花很多預算在保單上,進而排擠掉小資族幾乎已經是「捉襟見肘」的稀少收入。
再不然就是花了一堆的錢,所能換得的保障非常少。以這次澎湖空難為例,各家壽險公司統計,平均每一位罹難者的理賠金額,最多也只有100萬元左右,完全無法正常發揮保險該有的「最基本」保障功能。
另一個「選對」,則是「選對與風險相匹配的保單」。因為不論是生、老、病、死、殘,都各有對應的保單:「生」是指「責任險」;「老」是指「年金險」;「病」是指健康險;「死」是指「壽險與意外險」;「殘」是指「意外險與殘廢險」。
根據以上的「保險與風險的配對原則」來看,小資族最該優先購買的「必買保單」,包括壽險、意外(傷害)險(或有定期扶助金的殘廢險)、定期醫療險(實支實付型)、意外傷害醫療險、重大疾病險或癌症險(內含「豁免保費」),以及(汽車、機車)個人責任險這6大種。
當然,就算同樣是「小資族」,不同家庭成員及狀況,也會隨著各人生生涯階段的保障需求不同,應該投保的重點、原則及保單也就有一定的差異(詳見表3)。只是切記不要買錯保單,因而擠壓到未來投資的錢,而是要搞懂投保的基本觀念,用少少的錢也能買到基本保障,等到薪水逐步增加之後,再陸續將「不足保額」以及「未涵蓋需求」補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