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保險商品琳琅滿目,有的強調保障充足,有的強調經濟實惠,讓人看得眼花撩亂。其實,上班族只要認清自己在不同階段的保險需求,不管業務員說得如何天花亂墜,都能夠讓自己獲得最大保障。
保險種類繁多,究竟該怎麼規畫,常常讓人很難下定決心。尤其每個人的工作形態、家庭組成、財務計畫都不同,很難只靠一套理論就全部適用。惟有針對各種需求量身訂做的方案,才能提供最完整的保障。
因此,《今周刊》特別針對三十、四十、五十,三個不同年齡的世代,包括剛開始工作的社會新鮮人、計畫買房的新婚夫妻、壯年單身族、高齡得子、家庭責任仍在的退休族,以及中年喪偶的婦女六個個案,根據他們的工作以及財務狀況,邀請專精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葉崇琦、實踐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彭金隆、宏觀財務顧問公司總經理邱正弘,以及保德信國際人壽首席壽險顧問黃美齡,按個案條件進行深度剖析,以提供最深入也最實用的保險建議。
三十世代》剛出社會的上班族 善用定期險與意外險加強保障
外表還有點稚氣的陳濟銘,出社會才一兩年,是標準的職場新鮮人,雖然在資訊科技業工作,對理財卻很有想法,還沒畢業時,就開始研究基金投資。
他在保險上的配置也不含糊。高中時,父母就已經為他購買了簡單的醫療險,但等到自己出社會後,發覺保障不太夠,尤其家族中曾經有人得過癌症,於是自己又加強了住院醫療、重大醫療、防癌險的部分;此外,他也為自己買了二十年期的儲蓄險,強迫自己每個月存下三千元,等到繳費期滿,就有一筆兩百萬元的資金可以運用,協助他達成買房子的目標。
剛出社會的職場新鮮人,收入以及生涯規畫都還不穩定,使得保險規畫也與其他人不同。在有限的條件下,新鮮人該怎麼做保險規畫呢?對此,實踐大學保險系主任彭金隆及專精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葉崇琦的建議如下:
一、善用定期險
如果收入不多,可以先以定期壽險來補足保障,尤其年輕時的費率低,相對划算許多。此外,許多保險公司也提供轉換機制,讓保戶把定期險轉換成終身險,也可以在結婚生子時提高保額,算是進可攻退可守的保險商品。而除了定期險以外,意外險也是可以用低廉保費買到高額保障的商品。
二、 醫療險宜持續加強
如果有家族病史,也代表疾病發生的機率大;可是對年輕人而言,終身醫療險的保費可能較貴;如果還是有醫療上的需求,可考慮用現有的保險主約,附加一年期的醫療險附約,提高防癌險及重大疾病險等醫療險附約的額度;此外,如果公司有辦理團體保險,也可以藉此來加碼保障額度,也是成本低廉又不失彈性的方法。
三、 年輕人該不該買壽險?
普遍而言,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多半沒有家庭責任在身上,父母也還在工作,不必仰賴子女奉養,壽險似乎非必要商品,然而,如果父母自己的退休金準備不夠,或者未來已經有結婚生子或購屋的計畫,還是需要長期壽險的保障。因此,還是趁著年輕、保費負擔相對較低的時候投保,讓自己早點進入保障的範圍內。
陳濟銘
年齡:二十六歲
職業:資訊業工程師
家庭:未婚
保險:住院醫療、防癌、儲蓄險、意外險
保額:意外險兩百萬元
三十世代》剛結婚的年輕夫妻 避免購買費用過高的商品
年紀三十出頭的邱建程,一大早就在公司裡忙進忙出,準備新產品的上市計畫;而他自己的人生,也正要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五月時,才剛結婚的他,與新婚妻子一同在外租屋,每月的花費,除了房租以外,還要拿錢回家奉養父母;而在保險規畫上,除了一份父母在小時候買的二十年期終身壽險外,就是每個月扣款的投資型保險、有防癌險附約的壽險以及意外險,年繳保費大約十萬元左右,約占年所得的一○%到一五%左右,「其實(生活花費)是滿緊的。」邱建程說。他計畫在未來三年內,存到買屋的頭期款,也考慮周末再兼一份工作,以增加收入。
對上班族來說,「結婚」不只是與相愛的人白頭偕老,更意味著更重大的人生責任就此開始,究竟該如何應對,必須提早準備。保德信國際人壽首席壽險顧問黃美齡對年輕夫妻的建議如下:
一、 檢討費用過高的保險商品
二、視需求增加保障額度
三、兼職收入可用變額年金
不少上班族考慮找第二份差事以增加收入,由於兼職的收入可能不穩定,而變額年金剛好具有繳費彈性大、報酬穩定的特性,適合作為兼職收入的理財工具。
邱建程
年齡:三十一歲
家庭:已婚
職業:產品經理
保險:投資型保險、醫療險(附防癌險附約)、壽險、意外險
保額:身故九百萬元、意外一二○萬元
四十世代》黃金單身熟女 醫療險、長期照護險要納入考量
擔任公司財會主管的朱芳君,對於自己的保險規畫很有想法,每年都會和業務員檢視一次保險內容,平時也會做功課,了解最新的保險商品趨勢。
她買的第一份保險,是剛出社會時買的終身壽險,保額約三十萬元;隨著年紀增加,她逐漸增加在醫療險方面的保障,如門診給付、長期照護、防癌險等。此外,也因為自己單身,很早就開始為退休預作準備,除了基金股票的投資外,在保險上,她也透過投資型保險和年金險來儲備退休金。
這些商品加總起來,朱芳君計算,一年的保費約二十萬元,再過兩年,第一份保險繳清後,保費支出就能降到八萬元左右,到時這筆滿期金,又可以用作退休規畫。
社會上單身上班族越來越多,需要的保險規畫也與成家立業的人不同。如果還有父母要照顧,得更早做準備,以維持退休後的生活品質。針對單身族群,葉崇琦的建議如下:
一、 及早規畫終身醫療
隨年齡增長,醫療花費絕對只增不減。趁著身體狀況還沒有出現危機前,先替自己在手術、住院上的保障補足;其次是重大疾病、防癌等特定疾病。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生病時沒有配偶或小孩能幫忙照料,長期照護險也是單身上班族不可不注意的保險商品。
二、壽險滿期金運用
早年購買的壽險,不管保額多少,滿期後總是有一大筆金額可用。因此,如果考量到退休後的生活花費,可以投入每年有固定收益的商品,如不動產、債券型基金、或是持續加碼在年金險上,讓生活更有保障。
三、預留父母醫療準備
如果熟年單身族的父母還健在,又需要奉養,財務上難免會造成負擔。如果擔心自己發生意外無法照顧父母,可以用定期險、公司團險來加保,也可以去了解父母是否符合老人年金、國民年金等各項社會福利制度,以維護自己的權益。
朱芳君
年齡:四十四歲
職業:企業財會主管
家庭:單身,父母俱在
保險:終身壽險、投資型保險、年金險、醫療險(重大疾病、住院日額、長期照護)、意外險
保額:身故三百萬元、意外一百萬元
四十世代》中年得子的雙薪家庭 補足養兒換屋的財務缺口
四年前,黃克義的寶貝女兒出生,中年得子對他來說,是再開心不過的事。目前他和太太兩人年收入約一百八十萬元左右,經濟狀況還算不錯。由於工作的關係,他常需要在外奔波,因此買了高額的意外險,保額約一千萬元。
除了意外險,他與太太兩人也買了終身醫療險、癌症險及投資型保單。年繳保費約四十五萬元上下,其中投資型保單部分,就占了約三十萬元。比重較高的目的,是希望利用這部分做長期理財規畫。黃克義認為,以現階段家中仍有近四百萬元的房貸來看,目前身故保障只有三百五十萬元可能不太夠。
另外,隨著女兒逐漸長大,進入學齡階段,黃克義也效法﹁孟母三遷﹂精神,挑選學區然後進行換屋。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換屋後的房貸將增至六百萬元,調整保單勢在必行。宏觀財務總經理邱正弘針對保單的調整需求,提出以下建議:
一、檢視家庭基本需求
這部分包括生活費、購屋費、父母孝養、子女教育、退休費及人生最後階段的費用。由於是雙薪家庭,所以一般生活費或父母孝養費用應可持續支撐。至於大額資金需求部分,可利用保險規畫補足。
二、列出目前已具備的保險
如目前黃克義的壽險保單規畫,保額部分僅三百五十萬元,與未來換屋後預定的房貸金額六百萬元,還有二百五十萬元的缺口。加上小孩接受基本大學教育,估計花費約一百萬元,人生最後費用約五十萬元計算,壽險保障部分,缺口至少還有四百萬元。
三、缺口以定期險或房貸壽險補足
因為換屋及為女兒準備教育費用所產生的四百萬元缺口,可用二十年定期壽險或房貸壽險方式補足,兩者差異在保險受益人的不同。定期險的受益人是家屬,但房貸壽險的受益人卻是銀行。也就是當房屋貸款人發生事故時,保險公司會將理賠金優先付給貸款銀行,以清償房貸。
黃克義
年齡:四十六歲
職業:電視劇導演
家庭:已婚,育有一女
保險:終身醫療、癌症、意外、投資型保單
保額:身故三五○萬元、意外一千萬元
五十世代》小孩將完成學業的單親媽媽 退休後生活納入保險調整規畫
兩年多前,陳瑞勤的先生因為癌症過世,不幸中的大幸,是兩個小孩都已長大,一位念大四、一位還在念高一。家中的房貸部分,也幾乎繳清。雖然陳瑞勤必須一肩扛起家計負擔,但對年收入百萬元的她來說,壓力不算太大。
至於保險部分,除了基本的重大疾病、意外及醫療保障外,陳瑞勤特別偏重在還本型商品。利用保險來強迫儲蓄。因為還本型商品買得多、也買得早,現在每年可領回幾十萬元。家庭責任逐漸減輕的情況下,陳瑞勤現在要面臨的是退休問題。邱正弘認為,五十歲世代的人,應開始考慮退休問題,提早調整保險規畫。
一、釐清還有哪些家庭責任
陳瑞勤雖然喪偶,但因為自己有工作,又有儲蓄及房租收入,所以未來退休生活可免於為錢煩惱,只要釐清還有哪些家庭責任要面對。像小兒子念大學的費用及生活費,四年下來至少花費一百萬元,而大兒子將畢業外出找工作,還要預留二到三年的時間,讓兒子薪資收入較穩定,才能安心。
二、責任減輕可調降保額
隨著小孩逐漸長大,父母對子女的責任也逐漸減輕,身故保障的部分其實不用太高,重點在自己退休後的生活。用降低保額、不再繳交保費的方式,像是減額繳清,就可省下高額保費,讓自己的退休生活過得更愜意自在。
三、年金險、醫療險必備
陳瑞勤
年齡:五十歲
職業:業務員
家庭:夫過世,育有二子
保險:還本型商品、重大疾病險、意外險、投資型保單、團保
保額:身故七百萬元、意外五百萬元
五十世代》已退休的上班族 退休三明治族可留意固定收益商品
已經從軍職退休兩年多的何朝枝,二十多年來,一直是家庭的經濟支柱。退休後,因為軍人有終身俸,生活開支的重擔減輕不少,而且還有另外一棟房子可以收租,退休生活其實相當充裕。主要的保險支出,也都是在太太的醫療、防癌險上;但何先生自己因為是B型肝炎患者,反而買不到醫療險。
現在,除了生活開支外,最大的花費就是母親的奉養金以及小兒子的學費。尤其小兒子念的是私立高中,一年的學雜費加總就有十幾萬元,上大學後恐怕只會繼續增加。
一般上班族也許不像何先生一樣,退休後還有終身俸可領,但一定會面臨退休後父母還須奉養,或者孩子還未出社會的情況。這些沒有終身俸可領的「退休三明治族」,該怎麼規畫自己的退休生活呢?黃美齡的建議如下:
一、 用固定收益商品強化自己退休金
短期來看,小兒子的教育費用也許負擔龐大,但這筆費用總有一天會消失,反而是自己的生活與醫療花費,會隨著年齡增加,才是真正的重擔。因此, 投資房地產或購買年金險,都是讓自己未來能有固定收益的商品。
二、醫療險可盡早規畫
一般人都認為,一旦年紀超過五十歲就買不到醫療險或意外險,事實上保險公司拒絕承保的年紀是六十五歲,意味著在此以前,還是有核保成功的可能性。而為了讓保障更完整,除了基本的住院、手術險,長期照護險也很重要,不論是為自己或為父母,都要及早布局。此外,台灣的B型肝炎帶原者眾多,但只要事先告知,保險公司可以用除外條款或是增加保費的方法,讓客戶核保成功 。
三、讓長輩有財務自主權
即使年紀大了,父母也還是希望被尊重,可以開一個帳戶,把奉養金定期存入,讓父母可以自主運用。
何朝枝
年齡:五十六歲 家庭:已婚,育有二子
職業:已退休軍職
保險:還本險、替太太購買的重大疾病險、防癌險,替小孩買的醫療險等
保額:身故四十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