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子可能是許多人一生中最大的一筆消費,因此看房、買房前,但因購屋過程,涉及許多專業知識,不具備相關背景的購屋人,較難自行應對,若找房仲,又擔心因資訊落差被矇騙;對此,專家建議,除了要找合法不動產經紀業以外,如果看房時,房仲出現以下4種話術,購屋人可能就得留意。
21世紀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襄理董家菱表示,好的房仲經紀人,能陪著買屋民眾,走過買賣房屋的複雜過程,而挑選房仲的基本條件,就是選擇合法不動產經紀業,避開來路不明的業者,至少能在稅務、法律上有所保障。
董家菱提到,合法不動產經紀業,會在營業處所張貼合法業者辨識標誌或揭示下列文件:經紀業許可文件、同業公會會員證書、不動產經紀人證書、報酬計收標準及收取方式。光是找到合法業者這件事,就能讓買房過程,獲得多一點保障。
不過,有些人看房時,不喜歡找房仲的原因在於,某些房仲為了成交,不僅推薦不合適的物件給購屋人,甚至還用話術,意圖刺激買方出價。
觀察物件細節、實地走訪 找出話術背後的實際情形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指出,房仲最常見的,就是以下4種話術,分別是「屋主被外派去外地所以賣房子」、「從車站走回家只要5分鐘」、「今天早上有人出價斡旋」,以及「屋主開的價格在這區算很低了」。
徐佳馨說,購屋者在看房過程中,一定聽過房仲介紹屋主背景,如「屋主被外派至外地所以賣房子」、「原本屋主要買給兒子結婚用,但年輕人不喜歡」、「屋主移民美國」等,強調屋主是「不得不賣房」這件事,意指「要是能買到,可說是物超所值。」
但聽到這種話,購屋人可從物件細節開始觀察。徐佳馨說,假設房仲說,「原本是準備給兒子結婚住的新房」,或強調是屋主自住,但屋內的建材和木工卻很粗糙,如此說法就顯得可疑,因為,父母要給兒子的新房,或是原本屋主自住,有可能會用低價建材嗎?
有些房仲在帶民眾看房時,會強調該物件的交通便利性及生活機能。徐佳馨說,像「從車站走回家只要5分鐘」、「開車3分鐘就能上高速公路」、「離菜市場10分鐘路程」,聽到這種話,不妨自己實地走一遍。
不過,房仲也可能為了取信買方,帶人走小巷弄、捷徑等,但要思考的是,若夜間返家,這是否「還是條安全的路」?因此,買方最好規劃一條安全的動線,實地走一遍,重新測量路程比較保險
堅守預算底線 「冷處理」才是上策
出價時,房仲也常為了提高成交機會,以話術說服買方出價,徐佳馨舉例,像「今天早上有人出價斡旋了」、「已經有人下訂了」、「另一位買家出價880萬,目前賣方正在考慮」,這些話不外乎是要買方趕快出價,且還要出高於一定的價格。
徐佳馨說,碰到這種情況時,最好不要隨之起舞,建議「冷處理」,且要抱著「反正買不成這一間房,還有另一間房等著我」的想法,並直接告訴房仲,已超出預算,那就放棄這間房,如此才不容易被一時的情緒沖昏頭,發生衝動買了房,日後卻後悔的悲劇。
另一種關於開價的話術則是,「屋主的開價在這一帶算很低」,徐佳馨指出,像「這附近的房子很少有人願意出售」、「這是用公寓的行情買大樓,超划算」、「屋主急著脫手,所以開價很低」等,這些話術都是在跟買家強調「物件稀有、要買要快」。
但若聽到這種話,徐佳馨表示,還是要先冷靜下來思考,該物件價格是否真的便宜,有沒有灌入頂樓加蓋、露台或車位坪數、物件是否真的很少等,另外就是先上實價登錄網站,馬上就可驗證房仲說法的真實性。
徐佳馨形容買屋和賣屋的過程,像是一場心理戰,她說,無論如何,誠懇還是最好的應對方式,除此之外,就是要抓穩自己步調,千萬不要讓仲介漂亮的話術,干擾自己的決定。